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的对策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为常规组,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20例,年龄35~65岁,平均50岁,以自然咳痰法采集痰培养标本;另一组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22例,年龄38~68岁,平均53岁,以痰标本细菌学改良法采集培养痰标本。对两组患者的痰标本合格率和阳性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以自然咳痰法采集痰培养标本,即取清晨漱口后气管深部痰液,置于无菌器皿中于半小时内进行送检。观察组以痰标本细菌学改良法采集培养痰标本,即取清晨漱口后气管深部痰液,置于试管中,加入10~20ml的灭菌盐水,摇动数秒后,用接种环沾出沉淀的脓痰,置于无菌器皿中于30min内进行送检。试验期间采集标本数量20份/d,每组各10例,结合使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对比检测。
1.3评估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痰标本合格率和阳性率为观察指标,对两种痰标本培养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收集数据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对比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50例患者的痰标本合格44件,合格率88%,阳性数44件,阳性率88%;常规组50例患者的痰标本合格35件,合格率70%,阳性数36件,阳性率7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痰标本合格率和阳性率均高于常规组,促进效果明显。经过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痰标本采集合格率低是导致痰液临床符合率差的主要原因,见表1。
3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为了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痰液标本通常采取自然咳痰法自呼吸道感染病患者获取。但是,受到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污染、患者、菌群更迭等各方面因素,耐药菌大量增加,很难保证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的质量,严重影响病原的准确判断。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中,诸多因素会对检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因此,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验分析发现,造成痰标本采集合格率低的因素有:①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对痰标本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正确掌握留痰方法,随意留取痰标本,在标本采集过程中配合度较差,采集的标本不符合标准要求。患者存在随性处置标本盒易造成多方污染的情况,影响检测结果。②院方因素,院方因素主要是部分护士或检查人员责任心不足,对标本的采集、保存和检测的标准要求未能执行到位,严重影响标本的质量和检测的准确性。③其他因素影响,人的口咽部存在大量正常菌群,一般情况下痰液由口腔咳出,均易被污染。有医院对标本采用血平析与伊红-美兰平板作为培养基,众多能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不能被分离出来,导致一部分培养呈阴性,从而降低了痰培养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性[3]。
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的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较常规组的要高,表明高效的痰标本采集方法是提高痰标本合格率的有效途径。在本次试验中,观察组在痰标本采集和检测过程中都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执行,并在过程中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从而保证了痰标本采集和检测的质量,提高了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即:①做好痰标本的接受筛选工作,该过程往往由护患双方共同完成,期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检验人员需对标本进行严格筛选,排除不合格标本,筛选方法可由目测结合显微镜筛选。合格标本一般具有色重(黄色、灰色、血性、铁锈色)、浑浊、稠厚、呈现团块状等特点, 不合格标本则具有清稀、呈泡沫状、无色或白色、有明显食物渣滓、纸屑灰尘等特征。然后将目测合格的标本经显微镜下进行再次筛选(关于镜检筛选标准,一般可参考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中有关痰标本显微镜检查的分类标准)。但由于该标准采用了分级制进行判断,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较难判断的情况(如介于分级边缘的情况),此时检验员可依据自身经验进行筛选。一般白细胞>25/HP(高倍镜)且鳞状上皮细胞<10/LP(低倍镜)为合格标本;而脓细胞<10/LP,但细菌数量>(+++)或鳞状上皮细胞>25/LP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4]。对于不合格的標本应坚决取消,并及时联系临床进行重新留取。②重视痰标本涂片染色技术,痰标本质量较高的涂片应是细胞舒展不拥挤,细菌在细胞内外分明,能够比较简单的观测细菌和细胞形态特点。对黏稠的痰标本制片则应采用压片法,选取少许脓痰,置两玻片之间,加压使标本展开,再移动玻片向相反方向分开,即成两片菲薄的痰标本片[5]。避免制片过厚,导致染色后内容重叠影响观察。同时染色过程中一定注意质量控制,首先必须保证染色后革兰阴阳性不能判定有误;其次片子应背景干净,染色后胞质与胞核对比度强烈,如此白细胞内细菌即可一目了然[6]。③仔细判断涂片镜检结果,检验人员在镜下阅片时应高度专注,不能漏检病原菌,对定植菌、污染菌还是致病菌能够准确分辩。④痰培养结果结合直接涂片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保细菌学检验质量。⑤对患者普及相关知识,患者配合程度差是影响痰标本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采集标本时患者的认知能力是采集到有效标本的重要保证(由于各种原因临床护士难以全程跟随患者进行痰标本采集),提高患者的认识和配合能力,进一步保证检验质量。结合本次实验结果说明上述方法能够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有较好的临床实践作用,但本次实验也存在实验标本选取量不足的问题,实际情况或存在一定的差异,仍需进行深入研究[7]。
综上所述,痰标本采集合格率低是导致痰液临床符合率差的主要原因,高效的痰标本采集方法是提高痰标本合格率的有效途径,注重痰标本采集方法的改进是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对策的思路。要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可以从痰标本的留取、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提高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对痰标本的重视等方面,以提高痰标本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8]。
参考文献:
[1]池巧珍,陈忠寿.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的对策探索[J].中外医学研究,2014(18):70-72.
[2]左江华.痰标本培养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应用[J].母婴世界,2014(13):63-64.
[3]俞海燕.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的对策[J].药物与人,2014(7):140-140.
[4]刘乃刚.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17(71):27-28.
[5]刘金娴.提高痰标本细菌学检验与临床感染符合率的对策[J].现代养生月刊, 2016(10):49-49.
[6]罗效梅,蔡俊,曹均.痰标本细菌学检查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探讨[J].重庆医学, 2011,40(10):1024-1025.
[7]彭帅,苏建荣.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涂片细胞/细菌染色法的研制和意义[J].北京医学,2010,32(9):768-769.
[8]靳情,严威,朱国勇,等.1858例痰培养样本的质量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35):241.
编辑/高章利
上一篇:呼吸道感染药物的毒性研究
下一篇:信息化人才培养与离散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