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腔医学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摘 要: 如今,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紧俏的人才之一,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具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既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需要。目前,高等口腔工艺技术教育的招生有普高和中职毕业生两种生源,中职还包括非本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而现行的高职教学计划多以普通高中的毕业生生源为起点,因此,在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上难以避免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为了推进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开展,需要构建口腔医学专业教育新模式。就此,本文作了浅谈。
关键词: 口腔医学专业;教育新模式;构建
一、口腔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据调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修复体制作的需求不断增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紧俏的人才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应具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既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需要。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均开设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医学的本质要求是把论断作为一切医学手段的首要行为,但口腔医学对治疗操作的要求大大超过了对诊断的要求,精细的治疗操作技术培训是口腔医学教育的关键行为。口腔医学教育作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学科,有其不同于一般医学教育的固有特性。
我国的口腔工艺技术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属中等职业教育。近十几年,面临口腔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的日新月异,尤其是口腔工艺技术方法的不断完善,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新设备的出现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研究面临一体化,使得行业对口腔工艺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以及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等口腔工艺技术教育近几年发展迅猛,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的要求也日渐强烈,可以说口腔工艺技术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也已成为培养高技能口腔工艺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等口腔工艺技术教育的招生有普高和中职毕业生两种生源,中职还包括非本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而现行的高职教学计划多以普通高中的毕业生生源为起点,因此,在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上难以避免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例如,课程内容的重复,口腔工艺技术的中职生在学期间已经学完了全口义齿的制作,到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还要学习同一内容,这对其而言无疑是时间上的浪费的;中职学生难以适应高职的教学,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在理化课程及增加专业理论深度和广度时困难重重。口腔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高中起点,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积极性,理论与实际动手相脱离等诸多问题。
二、构建口腔医学教育新模式
1.确定整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周期,口腔工艺技术又在迅速发展,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非常频繁,应以行业需求为依据,在调查分析行业当前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岗位分类和岗位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整体的口腔工艺技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及其标准,避免中职、高职培养目标出现职业能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重复和错位。
中职口腔工艺技术教育强调具体的职业岗位,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2.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由于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需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口腔工艺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口腔工艺技术基本理论、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既能胜任各类口腔医疗机构、各级义齿加工企业口腔修复技术工作,又能应用口腔工艺前沿技术制作精密修复体的高端技能型口腔工艺技术人才。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重点放在熟练掌握医学技术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训环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很快适应且将成为业务骨干。
3.加强实用性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及指导学生创新的能力。原有的师资力量来源于口腔医学队伍,他们在口腔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是很扎实和丰富的,但是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缺乏相应的教育背景和临床实践活动。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制订、实施教师培养计划,安排每一位教师到先进义齿加工企业接受技能培训,学习先进理念,并规定每年利用假期在义齿加工企业上班满足一定时间。优化实践教学人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人员奖励机制,鼓励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工作。这需要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也需要系部给予大力支持,对在业余时间积极开放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真正做到奖勤罚懒。为保证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方法、课后开放实验室、课程成绩评定。全年在规定时间、有规定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4.借鉴、创新职业教育新模式
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一直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也仅有十几年,且只有专科层次,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三者之间也缺乏有机的结合与衔接,这已成为制约国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改革原有的职业教育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台湾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加紧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口腔专业职业教育改革中,也要积极借鉴先进的教育模式。如德国学徒制。学徒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的模式。所谓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培养,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结合、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
再如口腔医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网络课程、在线和移动学习越来越成为大多数人追捧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微课以其自主选择性强、学习时间短、内容精炼等特点,近几年正逐渐成为高职学院教学改革中一股不可或缺的新兴助推力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下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其特点为:教学时间短(5~8分钟),选题小而精(只讲特定知识点),资源容量小(支持网络在线观看),组织模块化(教学案例个案分析)。微课教学的主要是通过在短时间内对主要知识点进行高度浓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使学生对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有较为深刻及形象的认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其学习效率、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保证了教学质量。
在口腔医学专业教育中应用微课需注意一些事项。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微课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点:课件中的视频部分可以很好地突显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操作部分、临床诊疗环境及医患交流沟通,从而增强学习实境;根据高职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可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感受,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微课内容主题目标明确,知识点细化,通常一个微课只讲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学生易于掌握,印象深刻。
通过微课,学生可以按需学习,查漏补缺,为其提供了一种再学习的有效途径。同时可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估及反馈系统及时获取教师在创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办法,大大推动口腔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提高高职口腔医学的教学质量。
5.加强口腔医学专业的创业教育
对于口腔医学这一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创业教育明显滞后。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口腔医学教育,更是迫于专业课程和技能教学的压力,基本无暇开展创业教育。这与闰际同内创业教育的趋势明显不符。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口腔医学历史形成的精英教育意识和教育模式及专业教学方向要求都很难改变,限制了创业教育在口腔医学专业的开展。高职高专要主动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还需要一个过程。我国高职高专口腔医学学生起点较低,专业背景单一,将创业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又存在着理念上和实践操作上的困难的前提下,开展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教育,不失为解决当前口腔医学专业创业教育不足的一种可行性路径。
当前情况下,想要在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开出一个创业教育课程群,大力提升创业教育的力度,有些力不从心。但迫于国际国内社会经济、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未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又不能被忽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教育成为首选。这一路径选择,是在专业教学体系不变的情况,将创业教育融合至其他尽可能多的课程当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一些创业基础知识并培养创业意识。好处是能够充分利用当前职业教育资源,不足之处在于对各专业任课教师依赖性较大,创业教育效果难以保证。因此,第二课堂的创业教育活动,就显得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曲晓娟谢中秋刘为国刘铁玉.构建口腔医学高职教育新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06.01期.
[2]张家敏;张小贤.构建医学专科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新体系之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9期.
[3]任春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期.
[4]黎凤环.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教育措施[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9.
[5]郭蕊欣马莉.以就业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2015.12期.
下一篇:酶工程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