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摘 要:科学技术主要以两种方式对社会发生积极作用和影响:科学技术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思想影响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建设作用。但科学技术对社会也产生消极的影响。作为精神范畴的科学技术与作为物质范畴的生产力既有同一性,也有对立性。“科学是生产力”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同一性,科学技术可以转化生产力。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生产力;对立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11-02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简介:杨肇松(1974-),男,安徽南陵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活动为核心的高级文化系统。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中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精神文化的巨大飞跃。科学文化作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观念结晶,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文化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主要以两种方式对社会发生积极作用和影响。
首先,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科学文化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重要要素,科学技术放大了生产力各要素。科学化的劳动者所具有的能力,远远超过普通人的能力,会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先进的劳动工具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巨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已成为重要的劳动对象;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管理极大地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明显超前性,是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客观依据。如运用相对论及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和发展了核技术,促进了原子能在军事、发电等方面的应用。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产业高级化,科学技术的贡献超过劳动力和资本;产品科技含量密集化;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高科技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
其次,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思想影响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历史上,作为推动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科学,曾不止一次地对宗教、哲学、道德以及思想意识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影响。而不断积淀的科学文化又逐步构成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近现代的科学文化集中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水平,是人类日益摆脱愚昧状态、摆脱盲目力量支配、争取自由的主要标志,它使一系列古代神话变为今日的现实,并不断创造着新的奇迹。今天的人类,如果不与科学技术相联系,不用科学文化武装自己,就不可能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和现代化的人,也无法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不可能自觉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时代的艰巨任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曾说我们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科学精神是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积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理性和创造性是其根本特点。理性崇尚精确、严谨。观察和实验、理论联系实际是其基本取向。创造性提倡探索和开拓,主张合理的怀疑。科学精神是保持科学自身性质、促进科学不断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它不仅同科学技术自身一样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且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主导作用。科学精神能铸造人的思想,,从而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不可低估的建构作用。把握了科学精神,就可以充分占有材料,探索本质、把握规律,正确反映和作用客观事物。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首先是影响思维客体的变化。随着人类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工程技术等的纵深认识,一系列的新领域、新学科、新对象、新方法涌入人的思维活动领域,构成了全新的思维客体。由于人类知识生产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也日益成为人类所要把握的重要对象。其次,影响思维主体的变化思维。主体因其社会关系和认识条件的变化以及社会实践和生产力的发展,刺激和唤起人们新的需要,形成人的新的目的,形成人们从事思维活动的新的动机。思维主体具有新的思维的能力。再次,引起思维工具的变化。当代科技革命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念成为思维主体在理论地把握思维客体的新工具,构成思维主体的新的反映模式。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当然,科学技术对社会也产生消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之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以生物技术为例来审视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生物技术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人们在开发利用生物技术时,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如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环境释放后对生物多样性所构成的危害。此外,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等都可能存在类似问题。生物技术的误用以及生物技术的非道德应用也可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人体细胞克隆人的研究使是突出一例。二是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来讲,外来物种的入侵、生物资源的流失有可能给国家利益造成巨大损害。转基因生物体环境释放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很大威胁。三是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阐述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时,指出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它们的对立是绝对的。但两者又具有同一性,物质可变成精神,精神也可变成物质。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列宁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同样,要看到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精神范畴的科学技术与作为物质范畴的生产力既有同一性,也有对立性。“科学是生产力”就表现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同一性,科学技术可以变成生产力,但也不能忽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对立性。两者的对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发达的生产力不能容纳落后的科学技术。万吨油轮不适用帆船技术,高速铁路不适合马车运输。另一方面,落后的生产力不能容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完全禁运的情况下,缺少浓缩铀的朝鲜,拿到原子弹生产技术也造不出原子弹。即使中国拥有第一流的飞机发动机技术,如没有制造飞机发动机技术的特种合金材料,也是空白。作為精神或观念形式的科学技术要成为客观的生产力,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这不仅受到社会条件的限制,还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非洲内陆的沙漠国家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类似韩国的先进造船工业。
总之,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我们要看到其两面性,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今天的社会已经无法离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以它特有的方式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充分地发展和利用科技,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局限性,消除它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光盘版).
[4] 舒炜光,邱仁宗.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5] 孙宝寅.科技传播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6] 吴国盛.科学思想史指南[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王玉妹]
上一篇:高职《药物合成》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植物内生真菌在植保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