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循证护理教育,培养学生循证护理能力
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新的护理理念,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结合三者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然而,统计显示,在我国只有7.7%的临床护理人员应用循证护理为病人提供方案,84.3%的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了解不深,并缺乏开展循证护理所必需的专业能力,如文献检索、医学统计、临床流行病学等。循证护理的引入无疑将对传统的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培养学生循证护理能力,在临床护理决策中将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融入临床实践,将是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向,也是当今护理教育的方向。
1 通过循证护理教育,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1学习的能力
国际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的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不单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注重促进人的发展。在终身教育制度下,教师不应是单纯传递知识,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扬学生的特长,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可通过自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护理课程,掌握学习技巧,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Self-directed Learner)。Shin等研究自我教育式EBM课程与传统医学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在掌握高血压的最新诊断、处理知识上明显优于后者。
2.2提出并确定问题的能力
作为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应既是一个护理人员又是一个研究人员。所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用可靠的方法去回答这个问题”是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善于在临床实践中认真观察,随时保持好奇心,并善于思考。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不断锻炼丰富自己的循证护理能力。
2.3文献检索的能力
从浩瀚的医学信息海洋中提炼出具有科学依据的文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目前,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这一能力。就循证护理而言,最佳的护理研究证据来源包括数据库、杂志、指南及专著等。常用的原始研究证据有:医学索引在线(Mediine Index medical on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Chinese EvidenceBased Medi-cine/Cochrane Center Database,CEBM/CCD)。
2.4对临床研究证据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评价文献的质量是指评估单个临床试验在设计、实施和分析过程中如何防止或减少系统误差(偏倚)和随机误差的程度,用来解释同文献结果差异的原因,并在进行系统评价敏感性分析和定量分析(Meta分析)时给予文献不同权重值的依据。所以,对入选的文献,需要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评价,这需要护理专业学生加强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应用。
2 循证护理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
2.1设定循证问题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循证问题。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最佳临床病案,并针对性地设定问题。问题大致可分为背景问题和前景问题。背景问题是关于疾病一般知识的问题,可涉及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方方面面。前景问题是关于处理、治疗患者的专门知识的问题,也涉及与治疗有关的患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方方面面。低年级医学生的多数问题属于背景问题,而随着责任和经验的增加,前景问题的比例增大。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大胆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
2.2寻求循证支持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最佳临床病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学生可通过教材阅读、图书馆相关资料查询、网上运用运用Medline或Cochrane图书馆、EBNonline等进行信息查询,并严格分析检索文献的研究结果,同时和自身的技能、经验及病例资料进行科学整合,列出病人复杂的资料与真实可靠的证据,运用现有前沿、可靠的科学证据做出较好的护理方案,得到实证支持。
2.3实证引用及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不同的引用和评价。对于理论问题可进行多种形式的讨论,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归纳,作出合理、科学的循证引用和评价。实践问题可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的方法,使学生在演示中体会病人问题的所在并运用实证解决问题,追踪观察,发现新问题,收集完整的资料,作出批判性的评价。
2.4指导护理实践
树立循证护理理念,将科研结果、临床经验、以及病人需求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循证观察所得到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学生和临床带教老师再次对循证结果实证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它是否是当前最佳的护理行为,是否应进一步研究。这几个过程是循环不断的,从而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通过循证护理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为病人提供了可靠、高质量、有价值的护理服务。
上一篇: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