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研究综述与展望_薛泽慧 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的四个维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跨境电商研究综述与展望_薛泽慧 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的四个维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41
跨境电商研究综述与展望
许 欣 副教授 薛泽慧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 116000)
内容摘要:2015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已远高于经济的增速,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对2015年至今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跨境电商;跨境物流;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综述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397(2020)06-0141-04文章著录号:许欣,薛泽慧.跨境电商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20(6):141-144
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外贸B2C 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超网络优化设计研究”(14YJAZH093); 大连市社科联项目“基于数字贸易的大连外贸发展新模式研究”(2018dlskzd039)
相关文献分析
以跨境电商或者跨境电子商务为主题在中国知网(CNKI)对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的文献进行检索,共计7936篇。本文对这部分文献的研究规模、研究内容与视角、文献质量和研究方法作简要分析总结。
研究时间较短,研究规模逐年攀升。跨境电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其短时间内的爆发式成长颇受学术界关注。如图1所示,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相关文献数量为1433篇,到2019年5月总数已达7936篇,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跨境电商相关文献的研究翻了近5.54倍。其中2016年的发展最为迅猛,可以看出2016年是跨境电商发展的爆发式阶段,这一时期跨境电商企业迅速崛起,跨境电商行业内容愈加丰富,自此学者对其研究也愈发集中。此后2017、2018、2019年的研究数量均能够保持在2000篇左右,极为可观。
研究内容丰富,研究视角新颖。以“跨境电商”和“跨境电子商务”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发现除“跨境电商”和“跨境电子商务”等通用词外,出现较多的还有“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电商平台”“一带一路”“跨境物流”和“海外仓”等。从图2 可以看出,对于跨境电商的研究范畴,学术界已深入到跨境物流、海外仓等方面,其内容更为丰富。从研究内容的特点来看,2015、2016年研究较为浅层,主要研究现状与问题;到2017年及以后,学者便开始逐步结合我国实际,以全新的视角关注研究跨境电商,并注意吸纳区块链、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应用于跨境电商更细致的研究中,提出了更加具体的可操作性建议。从研究视角来看,多数文献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立足于跨境电商平台的建设。此外,跨境电商的兴起及爆发正值我国“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地实施阶段,围绕跨境电商
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之间的作用与影响为主题展开的研究也颇为丰富。
高水平论文占比较低,但影响力较高。目前学术界评价论文的质量一般根据刊载论文的期刊质量、论文下载量及被引量等指标来考证。国内期刊主要分为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又分为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 来源期刊(简称C 刊),本文对这7936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在7936篇文献中一般期刊数量最多,超过了90%,而高质量的北大核心期刊以及C 刊文献占比之和也不到10%。此外,高被引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反映出学科热点,并且为学者们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统计了2015年至2019年5月31日
图1 发表的论文数量统计(2015.1-
2019.5)
图2 跨境电商主要研究内容与视角数量分布图
(2015.1-2019.5)
International Trade
142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6期
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有关跨境电商研究中被引用次数排名前十的文献,如表1所示。截至2019年5月31日,研究跨境物流模式的文献已被引用125次,十大高被引文献中有四篇是关于跨境物流这一主题的,这表明跨境物流依旧是跨境电商主流研究热点及方向,且其热度居高不下,值得学者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研究方法多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的相关文献还较少。目前部分学者尝试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跨境电商与其它主体的关联度,而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也被某些学者用于跨境电商行业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中。
主要研究进展
(一)跨境电商主要研究内容
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转型升级。有部分学者做了以跨境电商促进传统外贸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如蔡丽娟(2016)认为跨境电商有望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高速的增长,传统外贸企业可以顺应移动互联网态势转型升级,实现产品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了跨境电商促进传统外贸升级的路径,如赵明亮和臧旭恒(2018)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发现,处于价值链底端的企业可以借助跨境电商渠道扩大产品销量,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问题,进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学术界正持续不断地探索跨境电商助推传统贸易转型升级的机理及路径,传统贸易可借助跨境电商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跨境电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可以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中,精准匹配需求和供给,创造更多的利润。从定性分析上来看,朱妮娜和吴莉(2015)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地区的跨境电商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刘小军和张滨(2016)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和地区团结协作谋发展能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进而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定量分析角度来看,韦斐琼(2017)通过实证分析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必将推动我国跨境电商的长远发展;罗娜和罗乐娟(2018)则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外贸企业的发展重点在于调整企业结构以适应消费者需求。
跨境电商布局生态圈建设。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不多,多数文献借助电子商务理论来构建平台系统。例如,张薇(2016)基于平台战略的视角,构建了由核心层、支撑层和技术服务层构成的跨境电商生态圈结构。跨
境电商生态圈是跨境电商发展成熟阶段的产物,然而现阶段成熟的生态圈系统并未形成,因此这部分的文献主要围绕生态圈的初步建设进行研讨。
跨境电商与全球价值链重构。从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出发对跨境电商问题展开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并不多。总体来看,一是eWTP 和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协同路径研究。赵明亮和臧旭恒(2018)基于相关案例,探讨了eWTP 下国际贸易新动能塑造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协同推进路径。二是把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的协同发展问题置于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展开研究。张夏恒(2018)借鉴全球价值链与供应链协同理论思想,从战略、职能与业务三个层面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二者协同发展、实现有机结合的措施与建议。
(二)跨境物流体系
1.物流模式创新。关于海外仓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海外仓建设的意义、可行性及路径。张晓燕(2017)认为海外仓模式能缩短配送时间,提高配送效率,同时批量运输货物,降低了物流成本;从产业集群的角度,鲁旭(2018)认为设立海外仓可以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而产生产业集聚效应,打造产品品牌效应,推动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形成。部分学者认为公共海外仓模式相比海外仓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减少建仓成本。李肖钢和王琦峰(2018)从产业链理论和并联耦合共生理论出发,设计出并联耦合共生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共生机制。关
图3 论文发表期刊类型分布
(2015.1-2019.5)
表
1 核心期刊被引量前十名文献
国际经贸
于跨国物流联盟的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于联盟合作与利益分配。从物流联盟的构建因素上,田雪等(2018)基于跨境物流联盟云平台的构建,发现大数据驱动对于跨境电商资源的高效深度整合有显著作用。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上,杜志平等(2018)构建了第四方物流联盟利益分配的的指标体系,并用相关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评估第四方物流联盟的合理性。关于第四方物流的研究。冀芳和张夏恒(2015)指出第四方物流的着力点在于提升跨境电商交易双方和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李旭东等(2017)指出第四方物流联盟应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并基于联盟组织柔性化、业务流程模块化、智能技术与装备以及统一的信息平台这四点构建联盟。
2.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协同与融合。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协同发展。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两个产业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同时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的发展又彼此依赖、相辅相成。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竞合关系,决定了二者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共生共赢,学者们也围绕此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钱慧敏和何江(2017)对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的协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各个因素对两者协同的作用机理。张夏恒和郭海玲(2016)基于生态系统相关学说分析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机理,总结归纳了二者协同缺失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并从推动跨境物流网络协同、综合运用多种物流模式、专业化运营、本地化发展等方面来推进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的协同。张夏恒等(2018)借助全球价值链有关理论,构建出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模型,并从战略、职能和业务三个层面指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若干路径。此外,在构建协同模型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对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的协同度展开测算。刘有升和陈笃彬(2016)借助于灰色关联思想,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了跨境物流和跨境电商协同发展模型,并测算出两者的协同度。这部分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协同机理、协同模型构建这一浅层,涉及到协同度的计算以及如何提高协同度的方式方法还未有深入研究。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还是从产业融合和服务功能两个视角展开。基于产业融合理论视角,姚宇(2015)探讨了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融合的机理,并提出坚持市场化导向,夯实技术层面这一融合基础,信息共享以加强运作层面的深度合作等融合路径。任玲(2016)则提出了完善相关政策、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互信、整合及创新业务模式等融合路径。此外,李旭东和王耀球(2016)基于服务功能整合视角提出跨境电商模式不同,与之对应的物流运作方式也应不尽相同。跨境电商企业经营与管理。跨境电商企业需要承担如汇率及政策等重大风险。此外,和传统贸易相比,跨境电商交易依赖于互联网技术搭建的电商平台、电子支付平台和物流信息跟踪平台等支撑服务,交易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和安全风险较高,因此有效地降低风险是跨境电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柴宇曦等(2017)认为跨境电商企业经营中会出现物流风险、囤货滞销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和汇率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结合政策变动,叶紫等(2017)提出可以从跨境支付、跨境物流、权责意识和新型通关体系四个方面降低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风险。从跨平台风险上看,叶潇红等(2017)指出跨境电商企业跨平台经营中会出现两类内生风险和两类外生风险。从汇率变动方面看,刘歆玥等(2017)从汇率变动对跨境电商企业交易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在信用评估方面,段棪等(2017)指出结合大数据、仿真模拟、人工智能模型等改进的评估方法更适用于跨境电商企业的信用评估。少部分学者从销售渠道和绩效考评开展研究,如马述忠和陈奥杰(2017)从销售渠道的贸易中介出发,建立了相关模型探讨贸易中介和生产能力对企业选择销售渠道的影响。绩效考评上,马述忠等(2018)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上市跨境电商企业进行了绩效考评研究。
(三)跨境电商支撑体系
跨境支付研究。现阶段跨境支付的研究主要围绕支付安全性、支付工具选择、币种转换开展研究。崔彩周(2017)认为第三方支付存在环节多且有资金沉淀和平台存在技术漏洞等问题,认为应该完善支付监管立法,建立分类监管和动态监管体系。从跨境电商与支付的协同角度来看,张夏恒(2017)研究发现,由于地理因素、技术等原因,世界上不同地区的跨境支付工具各异,因此建议电商企业应该和主流的跨境支付平台达成合作,方便消费者和商家搭配使用多种跨境支付工具,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度。
政策效应及监管研究。学者们围绕当前跨境电商监管领域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若干指导性的措施建议。冯然(2015)较早关注到这一问题,指出需要借鉴英美等国较为成熟的经验完善我国海关监管体制等政策建议。杨春梅和胡丽明(2017)在研究中指出我国现阶段需要完善电商监管、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监管能力等。张昊(2018)分析了国内外税收制度的现状和政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国内跨境电商政策的目标协同机制。李向阳(2017)则从税率水平和税负总成本的视角定量分析了跨境电商“4.8新政”和“进境物品税率新政”的政策效应。杨云鹏等(2018)建立了跨境电商贸易微分方程模型,着重探讨跨境电商新政及法规对跨境电商贸易的作用和影响。此外,有学者对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区块链技术也给予了关注,尝试探讨这一新兴技术在解决跨境电商的
International Trade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43
信用问题以及质量监管问题上的应用。如李海波(2018)认为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建立跨境货物仓储和运输全程监控系统、数字货币等实物价值平台和商品溯源电子标签。而王超等(2018)对李海波的观点做进一步的补充,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跨境电商中的质量及监管等问题。也有少部分的学者从跨境零售电商行业本身特点提出相应的监管意见,如来有为和石光(2018)分析现阶段跨境零售电商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马述忠等(2018)基于AEO 制度,提出认证的跨境零售电商经营者(ACEO) 动态认证体系。
评述与展望
简要评价。跨境物流的研究文献数量居首。学者们针对跨境电商的研究涵盖范围较广,其中发表文献较多的有跨境物流、跨境电商企业经营与管理、跨境支付与监管等主题,其中跨境物流是关注的焦点,研究多从降低成本、物流模式创新、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协同与融合等方面开展。定量方法的说服力有待提高。对于跨境电商企业层面的研究,部分学者主要是设计调查问卷或研读企业财务报表等信息来构建指标体系,再逐步分析其权重,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匹配与倍差法等。
由于调查问卷的主观性,收集的数据不太具有代表性,故其说服力有待提升。此外,全球价值链理论也被应用于跨境电商研究领域,结合跨境电商连接指数,学者选取有代表性的国家和行业,进行贸易增加值分解。然而,由于WIOD的数据只更新到2014年,实证分析的结果并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缺少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已有的文献多数是基于宏观层面的视角,部分文章也结合某些具体国家政策展开研究。如某些关于“一带一路”与跨境电商发展主题的文献,其研究重心都是从宏观层面上看发展跨境电商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现实意义,较少文献从微观的企业视角对企业间跨国合作等开展研究。因此,可以更多关注微观层面上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合作现状,找到影响不同国家间企业运营与合作的种种因素。跨境电商支撑体系的研究基础较薄弱。跨境支付和跨境监管构成了跨境电商支撑体系,前者的研究主要围绕跨境交易时第三方支付体系面临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措施,而监管研究侧重于评估一系列跨境电商政策的效应,研究基础较薄弱。
研究展望。深入微观层面研究。可以从微观层面开展研究,对不同的跨境电商企业类型、所在地、企业所有制等进行分类,寻找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跨境电商促进传统外贸转型升级中,对该影响路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各个指标的影响权重。在生态圈建设研究上,可以结
参考文献:
1.蔡丽娟.“移动互联网+”下传统外贸制造业发展跨境电商贸易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
2.赵明亮,臧旭恒.国际贸易新动能塑造与全球价值链重构[J].改革,2018(7)
3.朱妮娜,吴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及趋势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5,31(12)4.刘小军,张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物流的协作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5)5.韦斐琼.“一带一路”战略红利下跨境电商发展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3)
6.罗娜,罗乐娟.基于“一带一路”的跨境电商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20)7.张薇.平台战略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商生态圈布局规划[J].商业经济研究,2016(18)
8.张夏恒.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内生机理与发展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8)9.张晓燕.我国跨境物流海外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7(1)
10.鲁旭.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的海外仓建设特色及风险[J].对外经贸实务,2018(11)
作者简介:
许欣(1968-),女,辽宁省本溪市人,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薛泽慧(1995-),女,云南省昆明市人,大连海事大学航运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
合具体案例分析参与生态圈布局的各个企业,并对参与主体进行分类,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求各企业对生态圈的贡献程度。结合热点展开研究。结合全球价值链、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颖视角,拓展研究领域的广度。针对如何赋能传统外贸转型升级这一重要课题,可以更多借鉴全球价值链的思想和观点以及网络化制造这一新兴概念内涵。支付体系和监管等跨境电商发展中的问题,也可以结合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视角开展研究。 夯实跨境电商支撑体系的研究基础。目前,学界对跨境电商支撑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支付体系和监管体系上,而跨境电商交易的完成也依赖于其他支撑服务如金融咨询,因而学者可以结合跨境电商具体的交易环节或者生态圈的布局,研究支撑服务如何高效率、低成本且安全地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创新研究方法。跨境电商领域的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大部分定量研究的文献,基于调查问卷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由于调查问卷难以避免主观性,学界应该丰富定量研究方法,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更为科学客观的结论。比如,采用当前较为新颖的BP网络分析、Python网络爬虫、博弈论和构建跨境电商微分方程等开展合理的研究。
国际经贸
144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6期
推荐访问: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的四个维度 展望 综述 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