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患者的护理操作方案,并对患者加强护理。(6)根据患者饮食喜好,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膳食方案,以均衡患者机体营养水平,每日饮食尽量清淡一些,禁止高脂、高盐、辛辣、生冷等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绿色果蔬,多喝水,保证排便顺畅。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2)统计所有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类型,比如心室颤动、心动过速等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例(%)描述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x±s)描述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1±3.3)d,常规组住院时间为(12.5±3.5)d,两组对比发现,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t=15.753,P<0.05)。
2.2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 讨 论
相较于常规化护理模式而言,循证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它并非以被动操作为主,而是通过科学模式、科学观念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而不是单纯的凭借护理经验[4]。循证护理模式下,可以围绕患者实际情况,查找可靠的、科学的护理依据,让所有护理操作更具科学性、规划性,使临床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快患者康复进程[5]。为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全方位掌握患者具体情况,并围绕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耐心指导患者康复;确保患者有良好的睡眠质量以及足够的休息时间;如果患者心动过速、心室颤动,需及时向临床医师报告,积极对症处理[6]。以科学为基础的循证护理模式,让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科学、有效,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庆笑春,王小锋,杨瑞瑞[7]报道中以124例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照分析,发现干预组心律失常几率4.84%低于常规组,而且卧床时间(3.7±1.5)d、住院时间(6.8±2.4)d短于常规组(5.1±1.7)d、(11.5±3.4)d,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循证护理的应用不仅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还可以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加快其早日康复。刘晓敏,房立丽,于大利[8]对照分析了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达到了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而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8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3.08%,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循证护理干预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确切。
而在本文研究中,通过对照发现研究组住院时间(7.1±3.3)d短于常规组(12.5±3.5)d,另外心室颤动、心动过速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78%明显低于常规组2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循证护理有效、可靠。这是因为基于循证医学的循证护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护理理念,与最新科研结论、护理实践相结合,以患者早日康复为目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同时也保证了临床各项护理操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故而患者康复快、并发症少。
总而言之,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加强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 卢 文.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6):180-181.
[2] 何国珍,陈健红,申 健.循证护理在可达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4):131-133+163.
[3] 李丽霞,刘海霞.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2):59.
[4] 甘仙雯,曾 艳,周朝虹,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2):352-354.
[5] 张先枝,赵 华,党 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06):124-125.
[6] 王秀凤,吕美玲.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284-285.
[7] 庆笑春,王小锋,杨瑞瑞.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14):57-58.
[8] 刘晓敏,房立丽,于大利,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211-21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