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本院收治的102例肿瘤患者,所有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扫描,观察核磁共振波谱应用。结果:核磁共振波谱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7.1%,核磁共振波谱显示脑膜瘤患者NAA消失或出现明显降低,Cho升高,Cr信号减弱的现象,同时还观察到Ala峰,且肿瘤结构并无异常;淋巴瘤患者的NAA在肿瘤区域内出现降低现象,Cho升高,观察到Lip峰;胶质瘤患者的NAA出现降低,Cho升高;转移瘤患者的核磁共振波谱中NAA降低非常显著,Cho升高,肿瘤周围组织的波形并未出现异常情况。结论:临床诊断和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核磁共振波谱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肿瘤结构,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肿瘤;核磁共振波谱;应用
肿瘤具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瘤患者只需切除肿瘤组织后便可达到痊愈的目的。但恶性肿瘤患者,唯有早期确诊后采取切除手术才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限。即便最近几年肿瘤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常见性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和病死率仍旧保持着上升趋势。及早诊断,并发现患者病灶癌变信息,才可提高生存率。一旦形成肿瘤后,掌握肿瘤组织癌变发展信息,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此抑制肿瘤生长,缓解患者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诊断和治疗肿瘤,多通过细胞学鉴定。对于直径小于1cm的肿瘤组织或癌变前病变的诊断,可获取的癌变信息较为困难。本文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2例肿瘤患者。男64例,女38例,患者年龄为14~78岁,平均年龄(47.8±4.7)岁。所有患者利用CT和MRI检查,显示病变部位分别于额叶、顶叶、颞叶、颞叶底节区、丘脑、小脑、额顶及额颞顶、枕叶、顶叶、脑干。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扫描,选择脑肿瘤区肿瘤最大层面作为磁共振血流量进行扫描。并利用点分辨波谱分析序列,波普图像选择ROI,观察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包括氮一乙酰门冬氨酸(NAA)、肌酸(Cr)、乳酸(Lac)、谷氨酰酸(Glx)、脂质(Lip)、肌醇(Ins)、胆碱复合物(Cho)。
2结果
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波譜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7.1%,核磁共振波谱显示脑膜瘤患者NAA消失或出现明显降低,Cho升高,Cr信号减弱的现象,同时还观察到Ala峰,且肿瘤结构并无异常;淋巴瘤患者的NAA在肿瘤区域内出现降低现象,Cho升高,观察到Lip峰;胶质瘤患者的NAA出现降低,Cho升高;转移瘤患者的核磁共振波谱中NAA降低非常显著,Cho升高,肿瘤周围组织的波形并未出现异常情况。
3讨论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属于检测分子,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与结构生物学中。MRI属于无创伤检测技术。将人体放置在梯度磁场中测定含水量,被广泛应用于与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相关的疾病诊断中。但临床应用中发现,MRI检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0%左右,特异度不到30%。而NRS能够检测分子结构,,以此来弥补MRI技术中不足。在核磁共振技术不断发展中,核磁共振波谱在生物组织中的应用也获得较大进展。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能够提高肿瘤诊断异度。
3.1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关于组织提取物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较多。我国使用高分辨率的魔角旋转H-核磁共振波谱对胶质瘤和脑膜瘤展开研究,并使用微量探头针对600MHz波谱仪测定HR-MAS以及H-MRS。检测中的化合物通常包括了氮-乙酰门冬氨酸(NAA)、肌酸(Cr)、乳酸(Lac)、谷氨酰酸(Glx)、脂质(Lip)、肌醇(Ins)、胆碱复合物(Cho)、牛磺酸(Tau)、甘氨酸(Gly)等。将Cr作为代谢物的参照峰以此计算代谢物面积与Cr的面积比值,以此就可获得胶质瘤不同病理分级脑代谢物的相对浓度。将胶质瘤和脑膜瘤代谢物的相对浓度进行对比,发现H-MRS存在胶质瘤与脑膜瘤中,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此次研究活动中,核磁共振波谱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7.1%,另3例为脑脓肿。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检查,共发现脑膜瘤14例,病理诊断为12例,且核磁共振波谱中显示NAA具有降低或降低的趋势,Cho升高、Cr信号存在减弱情况,并观察到Ala峰,肿瘤周围脑组织呈现正常;核磁共振波谱扫描诊断淋巴瘤10例,病理证实10例,核磁共振波谱表现出病变区域NAA降低或存在明显降低的现象,且Cho升高;核磁共振波谱显示胶质瘤60例,病理证实59例,核磁共振波谱表现出NAA降低或存在显著降低的现象、Cho升高,肿瘤区域脑组织出现改变;核磁共振波谱扫描转移瘤18例,病理证实18例,核磁共振波谱显示NAA降低、Cho升高,并观察到Lip峰。可见,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3.2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治疗肿瘤方法有多种,不同种治疗措施与肿瘤类型和病程具有直接性关系。使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扫描检查,就能够观察到肿瘤发展程度。在肿瘤细胞对所采取治疗措施具有较强抵抗性的情况下,就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早期治疗对肿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呃意义。如治疗方法无效,可引起肿瘤恶化。使用核磁共振波谱,就能够获得肿瘤变化的数据,以此指导临床治疗。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扫描,就能够预测所采取治疗方法的效果。因此,利用波谱检测患者疗效,可提高临床效率。
综上所述,临床诊断和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核磁共振波谱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肿瘤结构,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上一篇:刍议中西医结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支气管哮喘在影像学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