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网络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现有的三个小学英语案例既有一定的创新之处,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提供了一定的与主题相关的扩展学习材料
三个案例都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扩展学习材料:陈勰老师在Make Animal Rid-dles一课中通过学习网站提供了关于动物的学习材料;曾思伟老师在What is the weather like一课中提供了四篇关于天气预报的阅读材料;金若婷老师在Good Memories一课中提供了大量的与2008奥运会相关的材料。丰富的材料支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机会,为学生的“自主说”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值得商榷的是金若婷老师提供的与2008奥运会相关的材料在支持其教学目标“过去进行时”的学习上有所薄弱,如果阅读材料的提供能密切支持学习目标的落实将会更好。
强调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尤其在“写”环节做了较好的应用
三个案例都强调如何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做了有益的探索。三个案例分别针对的是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有两个案例是在中高年级实施的,因此,教师都比较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支持,为学生创设一定“写”的环境:陈勰老师在Make Animal Riddles一课中让学生利用网站编谜语和改错;曾思伟老师在What is the weather like一课中让学生写天气预报;金若婷老师在Good Memories一课中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由此可见,在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写”的能力方面,三个案例都做了较好的应用。
以任务为驱动,而不是以活动为中心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在教学策略上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强调采用活动途径和体验参与。然而,一些研究者和实践者在英语教学中过分追求英语活动的新颖和花哨,忽视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导致课堂虽活跃、热闹,但是偏离了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现有的三个案例不是以“活动”为中心,而是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通过创设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强调学生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提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者,在英语课堂上尤其如此。有些英语课堂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一节课也没有几次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这当然容易形成“哑巴英语”。教师应关注所有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三个案例都通过小组活动、自主学习等提高了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度。
可以改进的空间
以上三个案例在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英语教学方面做了较好的尝试,但是,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首先,根据“语觉论”的观点,在小学阶段应重点放在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多为学生提供听的材料、提供有助于两两互说的材料。只有抓住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两两互说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多营造语言交际的情境,将关注点多放在“说”上,一些“写”的活动可以适当地向课下延伸。因为“说”是很难在课下完成的,教师应抓住课堂有限的时间,促进真实语境中语言的真实应用。
我国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的英语学习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行新课程标准则规定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并改变了以往英语教学大纲都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目的首位的目标定位,确立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也突出强调英语课程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2002)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由于理论研究的不足,我国英语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儿童英语教学呈现明显的成人化和西方化的趋向;英语教学中的“哑巴英语”和“费时低效”现象长期存在,教育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必须有合理的理论的支持,尤其在信息技术广为应用的今天,如果不能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则有可能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在多年的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中,我们认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1.抓住儿童英语学习的特点和关键期
儿童学习语言与成人学习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要抓好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我们必须对儿童的英语学习特点有深入的了解。何克抗教授(2005)关于“儿童语言如何发生与发展”的理论——“语觉论”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儿童英语学习的特点:
(1)儿童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
儿童语言获得存在一定的关键期是0~12岁,最佳学习期一般来说是在10岁以前,从9岁以后开始下降,到12岁下降到1/2左右,到14岁则下降到15~20%左右。言语能力中的“听、说能力”主要靠先天遗传,“读、写能力”主要靠后天习得,这是两种本质特性完全不同的言语能力,因而对这两类言语能力的学习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外语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期(尤其是1~4年级为最佳年龄段)。而在“听、说、读、写”四种言语能力中,在语觉关键期内(尤其是最佳年龄段内)要特别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
(2)英语学习应该“以言语交际为中心”
“语觉论”认为:“和真实的交际者进行实时双向言语互动是语言学习者形成与掌握听、说能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外语课堂教学必须强调以语言运用为中心,即“以言语交际为中心”,而不是“以语法分析为中心”,也不是“以听力训练为中心”,更不是“以读、写为中心”。为了使“言语交际为中心”这一外语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必须实施“交际型”外语教学模式,并要围绕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来设计整个教学活动进程。
2.构建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必须实施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并要围绕该模式的实施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一般说来,交际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应包括下列教学活动方式:
(1)“教师引导的师生对话”
不论教新单词还是新句型均要采用这种方式。这是课堂上贯彻实施交际型教学的一种最佳方式。因为在这种场合,作为交际者之一的教师是语言的熟练掌握者,能随时纠正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语法或语义错误。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和个别学生对话,也可以和全班学生一起对话;教师在和个别学生对话时要注意抓两头,即:既要选择学习好的学生也要选择学习差的学生:选择前者可以起教学示范作用;选择后者则可以起帮助促进作用。
(2)“邻座学生的俩俩对话”
俩俩对话的优点是参与度高(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际),缺点则是交际双方都是语言初学者,都不是当前所要学习语言的熟练掌握者,往往不能互相纠正彼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学生的俩俩对话和师生对话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率。
(3)让学生扩展听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自主听)
尽管自主听方式和双向言语互动方式相比效果要差一些,但仍不失为一种提高外语听力的有效手段,通常可用于弥补英语听力环境的不足。为了取得较好的听力训练效果,应从两方面落实:一是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听力材料提供保证,即听力材料既要能与课文内容密切配合又要生动有趣(有故事性、趣味性、益智性或幽默感),每节课至少配合4-5篇这类材料;二是要通过教学设计保证课上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听完选定的材料。
(4)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主说)
培养说话能力的另一种活动形式是“自主说”,如看图说话、描述情景、唱背歌谣、朗诵经典名作等。唱和背是另一种形式的“自主说”,适当运用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一定益处。
(5)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组织角色扮演
对于“龟兔赛跑”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课外阅读材料,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或到讲台前用英语进行角色扮演,这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训练和加深对课文或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记忆都是有好处的。角色扮演是实施“交际型”英语教学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其参与度没有“俩俩说”高,而且必须精心组织,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甚至浪费时间。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良好的听、说环境
只有在大量输入后学生才能有一定的语言输出,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外语学习的一条重要规律。所谓的大量输入在小学低年级段主要指大量的听,它不仅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也是学生能进行灵活的语言表达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教师应多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并茂的自主听读语境,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对话语境,弥补英语课本会话材料的不足。
下一篇: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