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副校长,赵琴: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选择
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已经尘埃落定,方案突出扩大了“学生的考试选择权”,这是继2012年开始的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增强“学生课程选择权”之后的又一革新理念。当高考变革之时,它所带来的改革远不只是考试,而是一场学校在课程领域、教育和教学领域的全面调整和变革。如何顺应改革的潮流,深刻理解高考方案代表的政策和方向,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与学生发展需求,重新建构出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及育人模式,是每一所高中学校在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选择”。
从专注“选拔”到尊重“选择”
长期以来,高中教育由于受高校分层选拔和录取模式的绑架,学校、社会和学生都以在选拔中取胜为荣,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与未来发展,甚至为了取得理想的分数而过度压制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新高考方案改变了以往“高校+专业”的录取模式,取而代之为“专业+高校”模式。这种录取模式的变化,使高中教育不得不从原来的过度专注“选拔”向尊重学生的“选择”转变。学校教育不再僅仅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是更关注如何唤醒学生的自我认识,发现和探索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让学生在多种选择的课程学习中体验成功,而非沉溺在各类选拔考试中追逐成功。
自2017届新生入学之后,我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配合高一年级部,着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选择和人生规划等方面的综合指导。通过整理国内外高校主要学科专业评估排行张贴在教学楼里,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选择的方向;通过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来帮助学生反思和发现自己;通过邀请各行各业的职场人士向学生讲述行业故事,来帮助学生认识职业;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假期采访自己感兴趣或向往的行业人员,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通过开展职场微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体验职业;通过召开生涯规划家长论坛来唤醒家长的意识、调动家庭的力量。学校的目的不在于也不可能为学生的未来给予明确的方向,而是为学生的选择和发展给予更为丰富的选项。
从关注“课堂育分”到更关注“课程育人”
曾几何时,“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使得多少学子难以摆脱黑色六月的梦魇,滋生出了多少短平快的投机教育手段,强化了多少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对待高考的功利心态。于是,能否在高考中制造亮点和高考指标达成度便成了评价学校教育至关重要的衡量标准。
新高考改革不分文理、实行统一高考与学业考试相结合、一科两考等多项举措,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专长、增强了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和自信,学生的焦虑度和心理负担明显减轻,投机式的教育方式也不可能再占据高中教育高地,从“课堂育分”向“课程育人”的转变势在必行。
从2017届高一年级开始,我校重新调整了课程的结构,着力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这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学生综合素养自我提升的需要、基于新高考选考模式变革的要求、基于学校的办学实际和育人目标,学校将课程进行了分层分类的整合设计,打破原有必修和选修的边界,在必修中有选修,在选修中有必修,建立与高考改革相适应的课程结构。将课程分为基础必修、基础选修(又分为学业考试选修和高考选修)、拓展选修(又分为学科拓展和素养拓展),既夯实了基础课程教学,又满足了学生的选择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目标定位和发展潜能,选择并组合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建立在学生兴趣之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护学生课程的选择权,保障学生的课程话语权,学生从被动负担转向主动承担,真正彰显出课程的育人功能。
从关注“学习结果评价”到注重“学生过程成长”
新高考方案实行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一考两用、综合评价,化解了传统高考的“唯分数论”、“单一集中应考”模式带给学生的终结式评价的压力,把评价考试分解到每个学期(共5个学期),这就意味着以往那种盲目追求分数至上的教学模式失去了生存根基,取而代之的是过程性评价。因此学校的教育势必转移重心,从原有的专注“学习结果评价”转向更加注重“过程成长评价”。教育已然成为教学的先导,在“教育引领教学、德育温暖课堂”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从2017届高一年级学生入学以来,我校就打通了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界限,将班主任制和导师制并轨,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了成长导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和理想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形成了学业导师、首席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建构的学生发展指导团队。由于每个年级学生的发展问题不同,每个年级的发展指导主题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学校建立起高一重在“生涯认知”、高二重在“生涯探索”、高三重在“生涯选择”的分年级递进式主题指导策略,并且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互助合作的人生规划指导“校内外合作体系”,充分关注学业、关注生活、关注发展。通过规划并开展一系列促进师生关系的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育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发展,有效地实现了“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办学思路,有效促进了学校教书与育人双重功能的发挥。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已然起航。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方案修正与完善的浮夸,没有学校制度变革的实践跟进,这场考试招生制度的大手术,终将会因脱离学校教育实际而被湮没。因此,在目前的改革进程中,更需要我们全面理解新高考方案对于高中学校教育的正确指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重构学校课程体系,重建育人模式,重塑校园文化。
上一篇: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方法探究
下一篇:山村校长的民族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