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国际贸易学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探析

| 浏览次数: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学专业跨学科进行研究生培养越来越显现其优势和必要性,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国际贸易学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必须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制定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等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学 研究生培养 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3-02

跨学科,其最初含义为“合作研究”,最先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G·伯杰克在《跨学科——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问题》中指出跨学科是两门或者两门以上不同学科之间紧密联系的和明显的相互作用,包括从简单的学术思想,甚至全面交流整个学术观点、方法、程序、认识和术语以及各种资料[1]。国内学者对“跨学科”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的80年代。跨学科的意义,在于能够充分整合并利用教育资源,并在最大程度上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跨学科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同时也能培养大批符合时代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学科人才[2]。本文以国际贸易学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和必要性以及目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国际贸易学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必须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制定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等建议。

1 国际贸易学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和必要性

现阶段,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1.1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实现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可谓泾渭分明:一种是着力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把学生培养成“科研型”人才,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偏离了经济社会对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实践操作能力的诉求;另外一种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力型”人才,忽视了对学生理论修养的塑造。按照现有国内的学科门类设置与划分的标准,国际贸易学属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专业,契合了国际贸易学所固有的“应用”特质。据此,纯粹“一刀切”式的科研型培养目标定位明显偏离了所属学科的特性,而强调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定位就成为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由此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近几年来,美国数次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轮胎、纺织品、钢丝产品等多种出口产品,其立案频率之高,世界贸易史上之罕见,不得不让我们反思。面对频繁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诉讼,缺乏精通国际贸易法规和惯例人才的当事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被动应付,进而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最后不得不痛失国外市场。

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背景出现的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外贸单证无纸化、外贸经营虚拟化、外贸管理网络化等新情况,这对外贸人才的复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培养复合型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就成为大势所趋,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也因此成为实现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1.2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国际经济贸易实践中,目标市场的异质性、交易过程的多变性、交易对象的动态性、交易模式复杂性等无疑为这一专业领域的实践增加了难度和挑战性,也开拓了更多的创新空间;这就要求国际贸易从业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创新性表现为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不断更新理论、开拓业务领域、规避商业风险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及时洞察外贸活动的动态及发展趋势,准确捕捉国际经贸信息;善于协调不同国家主体之间的冲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通过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能够使研究生免受原有的单一学科理论思维的羁绊,吸收其他学科理论的精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特定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合,进而实现理论的创新。而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跨学科研究生,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科之间关联性、交叉性、互补性,将一个学科的理论、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另外一个学科,从而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和创新。当前国际贸易学也必须和法学、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结合起来,使研究生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

1.3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国外高校普遍重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且起步较早。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就已开展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远远领先于我国。

在美国,许多研究型大学通过建立跨学科课题组、实验室、研究中心和跨院系委员会等多种组织形式,协调和推动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3]。如美国康奈尔大学通过设置跨学科专业和跨学科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和学院进行学习,通过各个学院、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协作,促进学校跨学科博士生、硕士生等类型人才的培养,使研究生培养水平不断提高[4]。

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建立了由领域(单一学科)专业群和复合专业群(由7个新的学科领域的专业组成)组成的流动型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以促进学科前沿交叉领域的发展和研究生素质的提高[5]。可以看出,国外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学术能力与理论素养,而且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培养体系和组织管理模式。

国内一些知名高校也在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例如北京大学2006年成立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下设的理论生物学中心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6]。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才刚刚起步,在世界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背景下,鉴于国际贸易学复合型和应用性的学科特性,在此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2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学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发展状况来看,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培养模式和组织体系,尤其在国际贸易学领域,对其跨学科的研究与实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还存在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2.1 单一学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培养方案的专业性影响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开展

单一学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在我国根深蒂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已开辟了以单一学科模式培养人才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以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为蓝本,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但改革的结果就是人才培养的单一性和专业性观念不断被强化,研究生教育被打上了浓重的专业对口的记号。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与本科生还能选修通识课不同,国际贸易学专业的研究生所修课程被严格限定在本专业范围内,目前还没有针对研究生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方案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跨学科培养研究生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还未被大多数院校认可和采纳,这种单一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观念严重制约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推进。

2.2 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的欠缺制约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开展

我国研究生教育专业学科间森严的壁垒使得不同学科之间难以“侵入”对方,而跨学科培养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学科专业界限的打破,这就出现了专业学科的“捍卫”与跨学科的“破坏”之间的“敌对”,如何来调和这种矛盾呢,首先要建立二者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进行谈判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教学资源共享,因此,进行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前提就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只有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不同专业学科之间才能够进行交流、渗透以至于实现有机融合,但目前为止,国际贸易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使得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失去了最基本的前提,成为阻碍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又一因素。

2.3 学校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阻碍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开展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科组织一般都是由学院、学系与研究中心所组成。而学院大多数都以一级学科为基础设置,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和单一性。各个学院之间彼此独立,在管理上都会强化学院边界,这种组织体系和管理机构导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各为院系所有的教学资源难以实现共享。而如前所述,教学资源共享是进行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前提,所以,不理顺目前高校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就很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进行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同样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国际贸易学专业的研究生是由研究生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共同管理的,其中,研究生院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而教学任务、课程设置、师资投入等都是由经济管理学院负责,而经济管理学院同其他院系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根本没有建立,导致国际贸易学专业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成为空中楼阁。

3 开展国家贸易学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在国际贸易学专业进行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定信念做出各种努力,这其中包括培养理念的更新、教学资源的共享、组织体系的理顺等,为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学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进程,提高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提出以下主要建议。

3.1 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制定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国际贸易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抛弃僵化的培养机制,改变过去单一、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尽快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观,认识到跨学科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然性。从观念和认识上明确跨学科的开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拓宽研究生的培养口径,打破专业学科的壁垒,尽量在相关学科之间寻求融合和创新。根据专业的特性和就业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之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2 积极构建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从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研究生的就业率并不高于本科生,也就是说研究生在就业方面并没有显现出本来应有的优势性,究其原因,研究生“过强”的专业性并不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受本专业学科资源所限,一些学生知识面狭窄,仅限在本专业范围内,而專业之外的则全然不通。所以在资源利用上,必须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边界,改变各学科“画地为牢”的现状,整合学校现有的相关资源,使研究生在修业期间不仅只汲取本学科的营养,也能吸收相关学科的精华。针对国际贸易学专业,就必须加强与相关法学、外语、计算机的融合,实现经管、法学、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资源共享。

3.3 完善高校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实现国际贸易学专业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的支撑,为此高校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规范管理上就应制定相应管理制度。高校不仅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政策,而且要建立有效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运作机制[7]。首先,建立一个跨学科培养的协调机构,打破各学院之间“各自为政”的现状,使之建立稳定、良好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培养关系。如经管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等相关院系就可以合作培养国际贸易学专业的研究生。其次,研究生院在课程开设、学分设置、论文选题、学位授予等方面也要做一些改革,为研究生的跨学科培养提供制度支持。

参考文献

[1] 项蓓丽.跨学科研究: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95.

[2] 周叶中.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8):7.

[3] 郭煜,朱晓霞,等.医学领域中跨学科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外医学研究,2010(15):192.

[4] 王宇新,李保明.美国康奈尔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J].农业工程,2013(1):81.

[5] 张炜,邹晓东.现代大学跨学科科学术组织新型模式研究——名古屋大学的流动型教育和研究系统[J].比较教育研究,2003(6):24.

[6] 孟成民.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探析——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37.

[7] 张余洋,叶志彪,李汉霞.农科院校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探析——以蔬菜学专业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42.

推荐访问:跨学科 探析 国际贸易 研究生 培养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军队战斗力损耗的新变化

关键词:军队;战斗力损耗;新变化军队战斗力的结构,是战斗力各要素间的结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军队战斗力的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问题及整改措施 (2) 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精品文章《问题及

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 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在认真

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 关于警察的诗朗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关于警察的诗朗诵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疫情防控赞美警

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 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

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

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简报第2期申扎县中学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篇1敬爱的党组织:我是一个普通年轻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