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对中药方剂学教学的启示
摘 要:作为专业基础课之一的中药方剂学,是学生今后学习中药鉴定学、中药调剂、中药炮制学的基础,与中药传统技能大赛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教学内容、实训室建设、教师实践能力及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谈谈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对中药方剂学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药方剂学;教学启示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自2012年开始,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职组、高职组)正式纳入该赛事。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设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真伪鉴别、中药调剂、中药炮制4个项目。通过该赛事能展示中医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成果,提高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促进中医药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中药方剂学是系统讲授中药和方剂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中药与方剂基本技能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虽然不是实践课,但它与传统技能大赛中的一些比赛项目都有着密切关系。笔者根据大赛情况及多年的中药方剂学教学经验,对中药方剂学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优化
中药方剂学包括中药学、方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常用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运用、使用注意、方歌等,内容繁多,知识前后联系紧密。比赛项目之一“中药性状鉴别”,要求除了根据中药的外部形态识别出中药,还要写出中药相对应的功效。另一比赛项目“中药调剂”,虽然主要考查选手的称药准确度和熟练程度,但审核处方中中药别名、脚注、配伍禁忌、毒性中药的用量与用法等,与中药方剂学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大赛相关项目的比赛要求,可对中药方剂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大赛中的一些中药,在教材上没有,教师可根据大赛的中药形状鉴别品种目录,对教学内容有所删减,这样也扩大了学生和教师的知识面。将方剂学的教学内容与中药学有效整合,在学习经典方剂时,对方中常用中药的功效、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各个相关方面的知识内容都要再次重复讲授,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训室的建设
各实训室建设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支撑。中药鉴定实训室在中药方剂学的教学中并不适合,它的重点在于对中药性状的认知,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药的功能。中药药性实训室则将常用中药饮片按照功效进行分类摆放,更利于学习各中药的功效。在学习中药时,对应药材实物讲解此药的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使用注意等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药物功效的同时,对其形状也有了认识。学习方剂时,要求学生根据方剂,在实训的药台上迅速找出相应的中药组成相应的方剂,这其实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中药功效了解的熟练度。同时,拿药的过程也使学生加深了对中药性状的印象,与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训练项目吻合,使“教、学、做”融为一体。而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依靠实训室的建设,药性实训室的建设使中药方剂学这门课程更加体现了连接专业课的桥梁作用,使学生更早、更直观地接触到中药实物,为今后更好地学习中药鉴定学,参加中药传统技能大赛打下基础。
三、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大赛不仅是对学生的考验,也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传统技能大赛,要求医师既懂得看病用药,又对中药的性状和调剂十分熟悉,这就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如在系内举办教师传统技能大赛,相关专业教师通过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同时,高职院校要对教师加强培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同时多渠道引进人才,构建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
四、多种背诵方法的应用
背诵是学习中医药类课程所必备的一种学习方法。大赛中的默写中药功效,是对学生背诵能力的要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背诵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提问记忆法。这是课堂上指导学生背诵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内容,课上及时提问,每个问题反复循环多次,达到背诵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中药相关专业学生感觉最难掌握的就是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因为中药种类繁多,每味中药性能功效又各不相同或者同中有异,极易造成知识点的混淆。运用对比记忆法,将名称相似的药物功效放在一起背诵,或是将功效相似的常用药对放在一起记忆均可。
二是竞赛背诵法。开展系列竞赛活动,每位学生有自己的累计分数,对于教师提出的中药,背出并写出相应的功效,教师给予分数奖励。
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对中药方剂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中药方剂学的教学启示很大。教师在完成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将其教学和中药传统技能大赛恰当有效地结合,为今后大赛储备更多的资源,同时也利于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教学改革,体现出教学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宋新丽,王玲波.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职业,2012(8):60-61.
[2]乔卿梅,程茂高,等.技能大赛对中药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8):64-65.
下一篇:高职医学营养专业教育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