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和马蒂斯油画静物的对比研究
【摘 要】潘玉良作为我国油画史上最重要的女画家之一,无论是她的人生经历还是绘画作品都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从她的油画静物着手,与马蒂斯的油画静物进行对比,分析他们作品中题材、构图、造型和色彩四个方面,找出异同,进而更深层次地感受潘玉良和马蒂斯绘画中的美。
【关键词】油画;静物;對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2-0141-01
一、潘玉良和马蒂斯的生平概述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原名陈秀清,父母去世后跟随舅舅生活。潘玉良14岁时,就被舅舅卖去了妓院。直到17岁那年潘赞化来芜湖任官,才解救了她,后改名潘玉良。此后潘玉良开始读书写字,然后学画,因为有过人的绘画天分,1918年考取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1年潘玉良考取入国里昂“中法大学”。后又考入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1923年考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1925年考入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1928年回国,1937年再度赴欧。1977法国巴黎去世。
马蒂斯1869年出生于法国北部一个药商兼粮商家庭。1882至1887年一直在学习法律专业,有一次他生病住院,他母亲怕他无聊,便给他买了画笔颜料画框等,让他来打发时间,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从此辞去了律师的职务,潜心学画,在朱利安学院预科班就学,1892年考入美术学院。1903年其作品就明显带有野兽派的风格,1930年后达到了艺术顶峰,1941年因身患重病,长期卧床,因此就用剪纸来制作自己的作品,1954年尼斯去世。
二、潘玉良与马蒂斯的油画静物对比研究
(一)题材对比。潘玉良静物油画的题材大致以下几种,花、花瓶、水果、寸布、桌子等,每幅静物都离不开花和花瓶,纵观马蒂斯的静物油画,花和花瓶也是画中的常客,相对于潘玉良的静物油画,题材就丰富很多。马蒂斯一生受中国的影响很大,他曾不止一次说过:“我效仿中国人,我的启示来自东方”。而且马蒂斯一生收藏了很多东方的工艺品,例如中国的青花瓷。因此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马蒂斯的静物油画作品中青花瓷瓶的频繁亮相,《贝壳与静物》、《有两个把柄的中国花瓶》。这就是为何潘玉良的静物油画和马蒂斯的静物油画题材非常相似的原因所在。
(二)构图对比。潘玉良的油画静物构图算得上是中规中距,但是1937在她第二次去法国学习后,她的作品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绘画表现语言,1944年创作的《大麗菊與水果》,这幅作品明显画面运用了不止一种透视关系,花瓶平视,盘子和水果俯视。1942年创作的《三弦琴》等等,画面当中都不止一种透视关系,平视、仰视、俯视都可能出现在一幅作品中,这与西画的焦点透视有着明显的不同。与马蒂斯的静物油画比起来,潘玉良的构图在透视运用方面只能小巫见大巫了,马蒂斯的每幅静物作品,不同透视关系的度运用的非常的大,所以看起来更加的有视觉冲击,没有潘玉良的作品的柔美。1940年的《Still Life with Oysters》,我们也不难看出潘玉良在法国期间潜心研究过野兽派的绘画作品,所以她的作品中有它们的痕迹,但是潘玉良没有野兽派走的那么远那么无所畏惧,她有自我在,有自己的风格在,有自己的灵魂在。
(三)造型对比。两位大师的造型可以说是有明显的区别了,潘玉良的静物油画的造型基本是在按照传统静物写生的模式来塑造的,提前安排好位置大小前后关系等等,比较传统,而马蒂斯的作品则明显豪放不少,1941年创作的《Ivy in Flower》,画面中白色花瓶的形状明显扭曲,水果的造型也不完全准确。虽然在造型方面两人差异较大,但是在造型的用线方面,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的圆润有力的黑线来塑造物体的外轮廓,潘玉良1945年创作《餐桌上的瓶花和静物》和马蒂斯1941年创作的《Still Life with a Magnolia》完全可以看出,他们都喜欢运用这种黑线,使画面达到一种装饰性的平面感,从而走向写意。马蒂斯曾说过:“我的灵感常来自于东方艺术,因为东方艺术的线条中能显示出一种真实与广阔的空间”。
(四)色彩对比。运用色彩的大胆和豪放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和色彩控制能力都是两位大师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是潘玉良的色彩相对于马蒂斯的色彩要更沉稳和灰调子一点,马蒂斯的作品颜色则非常的鲜艳,大红大紫,但是搭配却非常的和谐。其实潘玉良在1937年第二次赴法留学之前,她的颜色都是比较写实的,第二次赴法留学之后,她的作品风格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因为在这期间她潜心学习研究了印象派、野兽派的风格,色彩方面尤其受野兽派马蒂斯的影响较大,所以后期她的静物作品固有色的使用增多,环境色和光源的影响减少甚至是舍弃。
三、总结
综上,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是对艺术的追求都是一样的。马蒂斯有东方的情结,受东方的影响之深,而潘玉良作为一个中国女性去西方学习西画,受到西方的全方位的影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东西结合,把两种不同绘画方式融合在一起,达到完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1923年潘玉良去法国巴黎学习,而这时身处在法国巴黎的马蒂斯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是野兽派的创始人。从潘玉良后期的作品可以看到野兽派的身影,由此我们也可以推出潘玉良受到了马蒂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国丹.论马蒂斯的绘画艺术[J].芒种,2013(21).
[2]蔡倩.马蒂斯油画表现语言的装饰性解读[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07).
[3]闫谊.潘玉良绘画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
上一篇:湖南综合材料风景油画中的地域特征
下一篇:论油画中“意境之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