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犯的脱离
作者简介:王天娇(1988-),女,山东枣庄人,辽宁大学2011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共犯脱离理论是由日本学者率先提出的,该理论存在的目的起初是为了弥补共犯中止理论的不足,但是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共犯脱离理论俨然已经独立于共犯中止理论,成为了有独立的自身价值的重要理论。本文主要论及共犯脱离的基本概念,在日本的研究现状,包括对共犯脱离理论中的重要学说的介绍与评析,比较研究中止与脱离的关系,明确二者的区别。
【关键词】脱离;共谋;意思联络;因果关系
理论上可以将共犯的脱离分为“脱离共谋关系”与“脱离共犯关系”两类加以论述;①也可以进一步讲共犯的脱离分为“脱离共谋关系”与“脱离共同正犯关系”、“脱离教唆犯关系”、“脱离帮助犯关系”四类加以论述。不过,是否承认这四种意义上的脱离,理论上仍有不同看法。
一、脱离共谋关系
这是指一部分共谋实行犯罪者,在其他共谋者着手实行之前从共谋关系中脫离,对其他共谋者所实现的结果不承担共谋共同正犯的责任的情况。是否承认共谋关系的脱离,与是否承认共谋共同正犯的概念直接相关。否定共谋共同正犯观念的学者认为,实行以前的脱离原本就不成立共同正犯,这是理所当然的,因而没有认可脱离共谋关系概念的必要。不过,如果“共谋”实际上构成教唆犯或从犯时,也可能将这种讨论类推为教唆、帮助对正犯实行行为因果影响的遮断的情况。
日本的判例承认共谋共同正犯,所以脱离共谋关系的理论主要由判例来展开。根据判例,作为这种脱离的要件,仅仅抱有脱离的意思还不够,还需要向其他人表明并得到承认。
二、脱离共同正犯关系
这是指共同正犯实行着手以后到既遂之前,共同行为者中的一部分人消除了其与其他共同者相互利用、补充的共同关系,离开该共同正犯关系的情况。②学者们认为中途退出者的行为或者成立中止犯,或者认为其行为应在未遂的范围内减轻刑罚。
具体又有以下观点:
(一)欠缺意思联络说
欠缺意思联络说认为,由于行为人中途退出,因而可以认为他与其他犯罪人之间已经欠缺共同正犯的意思,此后的行为应解释为单独犯的行为。行为人阻止结果发生所付出的真挚的努力,对于判断意思联络是否中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判断的重要标准。
此说面临的主要批评:第一,行为共同说并不认为意思联络是共同正犯成立的不可缺少的要件。第二,阻止结果发生所付出的努力的真挚性问题,是是否成立中止犯的问题。此说将共同正犯脱离的问题与中止犯的问题加以混同了。
(二)共同正犯脱离说
此说认为应对中途退出者适用障碍犯的规定来进行刑罚的任意减轻。此说根据日本刑法的规定,认为既然中止犯属于未遂犯的一种,那么共同正犯一旦既遂,就不存在成立中止犯的余地。在这一前提下,如果共犯中部分行为人有真挚的中止行为,那么应作为脱离共犯关系的情况,与障碍未遂作同等处理。
对此说的主要批评意见是,既然认为中途退出的行为人成立的不是既遂犯而是未遂犯,那么中止犯属于未遂犯的一种,为何就不能认为成立中止犯呢?而且,此说认为脱离共犯关系还以具有真挚的中止行为为必要,这是难以理解的。反过来说,具有了真挚的中止行为仍然成立障碍未遂,这一点也是值得怀疑的。
(三)因果关系遮断说
此说主张将共犯脱离的问题与共犯中止的问题区分开来加以论述。例如,西田典之认为,共同正犯人如果消除了自己的行为对结果所具有的因果影响力,就成立未遂;如果行为人具有任意性,则成立中止犯。
概括而言,此说认为,脱离者对所发生的结果没有因果的贡献,因而不成立既遂,这与切断“相互利用、补充关系”完全是同一含义。因此,“脱离”不具有特别的意义,不过是为了切断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个契机而已。这样,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并非为了救济共同正犯中止犯的理论缺陷而具有独立意义的理论。共同正犯的处罚根据就在于共同行为者各自的因果贡献,因果关系如果被切断,对“脱离”者不能追究既遂的责任是一般的命题的内容之一,是很自然的理论。
三、脱离教唆犯关系
脱离教唆犯关系是指教唆犯在正犯实施实行行为之后终了之前,为阻止其犯罪的实现付出了真挚的努力,但最终结果仍然发生的情况。对此,一部分学者认为应按照障碍未遂处理,一部分学者则不承认这种特别的脱离。
四、脱离帮助犯的关系
脱离帮助犯关系是指帮助者为阻止正犯的实行行为付出了真挚的努力或者在正犯实行行为实施终了后有可能阻止行为既遂的状态下,为阻止既遂付出了真挚的努力,但正犯的行为仍然既遂的情况;或者帮助者在正犯实施实行行为之前或者实施实行行为过程中,放弃自己的帮助故意并且完全消除自己的帮助行为有利于正犯实行行为的状态。③对此,一部分学者主张将行为人比照障碍未遂处理;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不过是切断因果关联的为题而已,没有独立探讨的价值。
注释:
①[日]山中敬一.刑法总论[M].2版.日本:成文堂,2008:956.
②[日]川端博.刑法总论[M].2版.日本:成文堂,2006:606.
③[日]川端博.刑法总论[M].2版.日本:成文堂,2006:609.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M].4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日]浅田和茂.刑法总论[M].(补正版).日本:成文堂,2007.
[3][日]山中敬一.刑法总论[M].2版.日本:成文堂,2008.
[4][日]大塚仁.刑法概(总论)[M].4版.日本:有斐阁,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