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的价值、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女性/性别研究;专题文献目录;学术研究;学科建设
摘 要: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是为有关研究者全面、系统地提示与报导有关学科或研究主题的文献而编制的目录。它是某一阶段女性/性别研究学科成果的总汇和缩影,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学科专题史和可以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是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料工具书,有着特定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1-0067-04
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是为有关研究者全面、系统地提示与报导有关学科或研究主题的文献而编制的目录。作为一种专科或专题目录,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产生于我国女性/性别研究学科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学术文献的大量增长之中,它以其学术性的专和搜集内容范围的集中、全面,在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促进女性/性别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有着特定的作用、价值和意义。对此,笔者试以《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著目录总汇(1978-2004年)》为例,加以论述。
1 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是某一阶段学科研究成果的总汇和缩影
一门学科的形成往往是以学术成果的积累为前提,而专门汇集女性/性别研究学术成果的文献目录的产生则是该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文献量增长到较高程度的一个显著标志。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通过简明、准确的著录,将分散、无序的有关论著目录通过科学、有序的编排,使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以将有关论著的书名、篇名、作者、出版或发表的时间等信息一览无余,做到胸中有数。它是某一阶段有关学科研究成果的总汇和缩影,对学科的发展与成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就我国的“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学科来讲,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有关的论著源源不断、成倍增长,数量已相当可观。学术力量在不断壮大,硕士点、博士点及科研项目的审批、设立已很常见。有关的学术研讨、论文选题和教材编写、课程开设在高校、学术界已形成良好的风气,作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的《女性文学教程》也于2007年顺利面世。相应地,作为学科深入发展和走向成熟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大型专题文献目录《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著目录总汇(1978-2004)》(以下简称《总汇》)的编纂、出版,则是该阶段学科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部目录文献。
《总汇》集20多年来“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学科研究成果于一体,以题录的形式整理、汇编了1978-2004年这一时间段内与学科主题相关的论著目录,总字数已达200万。全书主要由专著目录和文章目录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收录中国内地正式出版的有关专著、译著、专题资料汇编目录,其中“女性·性别·文学研究与批评”内容方面的图书有800余部。第二部分主要收录内地报刊发表的有关文章目录,以“女作家及其作品研究”和“文学中的女性与性别研究”为重心,总量达260 00多篇。专著中,像《净化人的心灵》、《浮出历史地表》、《“娜拉”言说》、《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神话的窥破》、《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中国女性文学新探》、《两性对话》、《找寻夏娃》、《反抗与困境》、《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多彩的旋律》、《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等许多书名,为研究者所熟悉。这些著作有的被经常引用,有的已重新出版。像《第二性》、《一间自己的屋子》、《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今天已成为研究者的理论经典。一大批有份量、有影响的学术专著的相继诞生,标志着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在学术上已达到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水准,代表了研究者在某个时期所具有的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学术实力,这从20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更能显示出来。在《总汇》所收录的文章目录中,有关中国现当代女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文章约占一半,女作家中被列出姓名的有700余位,其中对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茹志鹃、杨绛、张洁、铁凝、王安忆、张抗抗、残雪、陈染、谌容、池莉、迟子建、方方、林白、舒婷、徐坤等人的研究文章数量之多,需分门别类标引才能较清楚地揭示其内涵。《总汇》以题录的形式客观、简明地展示了新时期以来我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学科专业的丰硕成果,作为一部女性/性别研究方面的专题目录,其功能和作用是其他文献所不能代替的。
2 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学科专题史
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是按学科内容或主题分类原则和一定的编排方法排列、组织起来的每条款目,其所著录的文献题名一般都能以简洁、明确的语言将学术论著的内涵、主题,直接、清楚地揭示出来。研究者通过对大量的文献题名(书名、篇名)等外部特征的系统查阅,可以简捷地大体了解、掌握学科的研究进展及概貌,对学科专题有一种“史”的把握。
以《总汇》所收文章目录的编排为例,该书以学科框架布局,学科与主题分类相结合,共分:“中国古代、近代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香港、澳门、台湾暨海外华文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和“外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四部分。古代部分又分“总论”、“各代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两大类;现当代部分分为“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概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总论”及“作家、作品研究”三大类;港澳台暨海外华文部分分为“总论”和“作家、作品研究”,外国部分分为“总论”和“各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两类。在每一部分的大类之下,根据篇名的内容立类。或按时代,如“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元明清及近代”,“五四时期”、“十七年”、“新时期”;或按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或按主题,如“女性文学”、“女性写作”、“文学中的女性与性别”;或按地域、国别分,如“台湾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亚洲国家”、“欧洲国家”等;或以多种方法相结合类分,如“新时期女作家群体研究”、“中外文学与女性、性别比较研究”。以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姓名的中国现当代女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的文献目录,条目较多的,根据文献题录内容,逐层细分标引,如对“丁玲”的研究,下分为:①丁玲研究 ②丁玲的生平、思想与文学道路 ③创作总论 ④各期创作研究 ⑤杂文、散文等创作研究 ⑥小说研究:a.总论 b.作品研究:《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其他作品。在最小的类目下再以文章发表的时间、期数排序。《总汇》各级类目的设置、标引和编排,都以学科与主题的结合为准,长达10多页的“目录”栏目,意在从客观上建构、反映1978-2004年间我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学科发展的总体格局,研究者“按图索骥”,对该学科或有关课题的研究概况便可略知一二。比如,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的“概论”部分,检索“(一)女性/妇女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女性写作”类目,便可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女性文学”概念的争议、质疑、辨析等诸多信息。在“当代”部分的“各时期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类目,有对“十七年”女性文学的关注,对新时期女作家群体崛起的高度评价,对“90年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对女性“个人化”、“私人化”写作的争鸣,对“身体写作”、“躯体写作”的批评。浏览“当代女作家及其作品研究”类目,便可重现20世纪80年代初由张洁的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在文坛引起的轩然大波,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与《春天的童话》所受到的批判,80年代后期对王安忆的“三恋”作品的论争,90年代中期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和陈染的《私人生活》的激烈争议,90年代末对张爱玲的“重新发现”,以及对鲁迅、老舍、沈从文等男性作家作品中的性别形象和性别意识的分析……“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两万六千多条文章款目通过上下、前后有序的归位和链接,使《总汇》在客观上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内我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学术研究的概貌。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我国目录学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女性/性别研究学术文献目录所特有的一项重要功用。作为一部题录式的专题文献资料和工具书,《总汇》的编纂始终遵循着学科发展的脉络和理路。20多年来随着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学科建设的不断进展,一部内容丰富、体例详细、分类合理、编排有序的专题文献目录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总汇》是一部特殊形态的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学科专题史。
3 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
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由一条条包含着不同著录项的基本款目所组成,每条款目虽字数短少,却有着丰富的内涵。“题名”揭示了研究的内容、主题、重心或关注的热点,题名的差异、演变显示了学术侧重点的不同及其发展走势。“著者”或“责任者”作为文献创造的主体,决定了“题名”的存在与改变,“责任者”人数的多少及研究水平的高低又影响和改变着学科文献的数量、质量及学术的进展。“出处”或“来源”是确认和查阅某篇文献的关键,也是学科文献得以生存、交流和发展的基地,在某种程度上,它直接影响到文献的产生和学科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一部较完备地记载、著录了文献的题名、著者及其来源、出处等主要特征的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其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学术信息资源。《总汇》作为“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这一人文学科中的专题文献目录,其所收录的成千上万条款目在经过综合—分析—再综合—编排等道道程序之后,检视全书,所看到的已不再仅仅是“题名”“著者”“出处”等简单的文献特征,其间蕴涵着丰富的学术信息。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术理论信息:理论的创新和运用是一个新学科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显著特点,它通过新的学术用语反映出来。在《总汇》的题录中,相关的新概念、新术语几乎随处可见。如:女性文学、女性批评、女性写作、女性本文、女性诗歌、女性散文、女性小说、女性视角、女性话语、女性经验、女性叙事、女性阅读、性别视角、性别形象、性别诗学、性别身份、性别意识、性别经验、性别主体等。它们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感觉,启发、活跃了人们的思维,激发了学术的争鸣与创新,从而增加了学术的理论库存,对学科的理论建设产生着“质”的推进。在某种意义上,《总汇》又是“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学科术语的一种“汇聚”。
学术人员信息:专题文献目录经过有序的组合,原本单一的“著者”便被联结、汇集在一起,形成为一个特殊的学术群体。翻阅《总汇》,可以看到众多的研究者成群结队、纷至沓来,其中有不少已为学界所熟悉。例如被读者称作“三代女批评家”的李子云、乐黛云、饶芃子、刘思谦、盛英、陈美兰;李小江、戴锦华、张京媛、王绯、王春荣、陈顺馨、林丹娅、陈惠芬、金燕玉、任一鸣、乔以钢、屈雅君、艾晓明、刘慧英、崔卫平、季红真、赵树勤、樊洛平;贺桂梅、张岩冰、陈晓兰、罗婷、荒林、万莲子、李玲、杨利馨、王宇等。她们展示、壮大了女性群体的学术力量,推动了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学术事业的发展,《总汇》也为她们的集体“出场”提供了一处可观而必要的学术平台。
学术研究信息:学术的发展与创新,既需要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吸收其合理的养分,也需要避免雷同和重复现象,减少学术力量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研究者在确定一项选题之前,应该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对此,作为某一阶段学科研究成果总汇的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可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使他们获悉已知,有所创新。在《总汇》中,可以发现某一阶段研究者在选题上的侧重、方向或关注点。如刘慧英对“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陈顺馨关于“当代文学叙事与性别”的分析,乔以钢对“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的关注,林树明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追踪,李玲对“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的批评,王春荣对“女性文化诗学”的探讨,邓红梅有关女性词史的论著。专题学科文献目录所蕴涵的丰富的学术信息,可使有关的研究和学科发展少走许多弯路,延长专业人员的学术生命期。
文献来源信息:专题文献目录对于文献来源详细、准确的著录和分门别类的编排,为学术研究穿起了“史”的线条,显现了学科发展的历程,使研究者对有关问题头绪清晰,有的可以达成共识。如“女性文学”概念的最早提出,从《总汇》中可以确定是1983年发表于当代文艺思潮第4期吴黛英的《新时期“女性文学”漫谈》一文;而“妇女文学”的正名则出自《文艺新世纪》1985年第3期李小江的文章。学术影响广泛、现已成为女性文学研究代表作的《浮出历史地表》,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河南人民出版社率先推出的“妇女研究丛书”中涌现的;而学术刊物对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集中评介当首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文论》。学术文献的“源源不断”与期刊和书籍的出版状态密切相关。由于诸种原因,有的文献今天已难以查寻,有的可能永远只留下“题录”的信息。因此,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作为“历史”的一种备案,其所存录的文献“来源”信息不可轻看。
4 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是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料工具书
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以它特有的学科和学术上的“专”服务于特定的读者对象——女性/性别研究学术群体。它可以使有关研究者“一册在手”而“事半功倍”。利用它可以了解、掌握该学科某一时期的研究概貌,在整体上把握、预测学术研究的发展态势。研究者通过对文献目录的考察,可以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为自己的科研选题和学术创新确定方向和主题,还可以在原有目录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专题再进行系统、深入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从而增生出新的学术专题资料文献。特别是在期刊网络数据检索、利用已经普及的条件下,女性/性别研究文献目录与网络文献目录的相互结合使用,对学术研究的功效更是“立竿见影”。研究人员根据目录所提供的文献线索,利用期刊网络数据库可以查阅所需文献的内容,弥补题录式文献目录的缺憾。也可以根据目录所提示的学科类目有针对性地在网上检索、阅读自己所需要的“摘要”或论文,克服网络目录检索所存在的学科分类的问题。一般来讲,人们平常所能接触到的文献原件总是受限的,利用专题文献目录了解与自己的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对于那些未见或不易找到的,可以在网络中搜寻。在《总汇》所收的文章目录中,有一部分转引自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所附的“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其中有的仅从题名上难以准确判断应归入何类,借助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多数从“摘要”中便可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没有目录线索的准确提示,对这一部分未能见到原始文献的目录,要想在期刊网上迅速查到,是件难事。
女性/性别研究专题文献目录与女性/性别研究学科建设事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推进,有关文献目录的编纂也应随之深入。在某种意义上,“一个学科发展的盛衰,是以是否不断有新的目录编纂问世为标志的。”因此,一部经过系统整理、有着较长时限的,内容集中、收集全面、主题明确、分类合理、编排有序且检索方便的大型专题文献目录的出版,对于女性/性别研究学科建设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的编纂、出版需要一定的时日和相当的积累,需要编纂者对有关学科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天时、地利和充足的文献资源条件,需要学术研究的大环境和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大型专题目录《总汇》的适时出品,对于女性/性别研究这一尚处于发展中的新学科的基本建设来讲,有它与没有它,有人做这样的工作与没有人做,是非常不一样的。它是研究者了解、掌握本学科研究成果,从而找到自己研究课题的突破点和难点的编目清晰、查找方便的地形图,是女性/性别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料工具书,也是图书资料工作者为学科专题研究提供学术情报服务的有效而得力的工具。女性/性别研究专题目录承载了一个学科在一定历史阶段学术发展的总括,是成千上万研究成果的结晶体,是众多学人在学术事业上的长期“合作”与勤奋努力,是已然不可否认的一种学术力量的展示。它“承前启后”——是以往阶段的学术总结,是新的学科阶段的开始。由它催生、引发的新的学术成果将会愈来愈多,预告了一个学科建设新局面的将要出现。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女性/性别研究学科文献目录的搜集、整理、编纂和出版,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这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 谢玉娥.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著目录总汇(1978-2004)[R].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 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上一篇:共犯关系脱离之研究
下一篇:正当防卫实体及程序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