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性在当代油画中的作用
摘要:人们在欣赏一幅优秀的具象绘画作品时,获得的心理满足感首先源自作品的表现形式,因此,绘画创作前的具象要素构成、摆放角度考量便显得极为重要。如果将形式感视为绘画创作的表现目的,那么具象绘画的构成要素便是其重要的支撑手段。二者的关系如同语言网络中的语汇和语法,如果能够在具象绘画中巧妙地搭配构成要素,便可将作品的视觉形象进行生动的传递。
关键词:构成性 当代 油画 作用
形式是将真实存在的物体进行艺术化的修饰,通过对点、线、面、黑、白、灰等元素的重新排列组合,使其在作品的绘画空间上显得更为抽象。这种理解方式也使美的形式以最大限度的张力表现出来。由此可见,绘画艺术与形式表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式美更是在绘画的表现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绘画中所搭配的形式美感方式较为丰富,如均衡对称、多样统一等等。
一、艺术中的点、线、面组合
点、线、面是绘画艺术中最为基础的构成要素,三者间的不同搭配能够实现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在古典艺术的绘画创作中,点作为构成要素常常被融合在线、面之中,也可以说,古典艺术的绘画创作主要是以线、面的多形式组合来实现的。在此情况下,点、线、面三者的关系十分和谐,常被用于凸显画面体积感、空间感等方面的创作,有较强的客观事物复刻能力。在古典艺术的创作中,画家常以线条先勾勒出实物的轮廓,以此作为整体绘画创作的基础。作为轮廓的线条同所描绘的形体连为一体,为了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古典艺术大师常会在轮廓的线条上下功夫,探寻体现实物美感的最佳方式。不仅如此,线条作为贯穿描绘形体的构成元素,在其虚实、运动等方面,影响着作品的形体处理和空间构建。
波提切利在《维纳斯的诞生》中所展现的形式美,便是通过流畅的线条来实现的。作品的整个创作重心都集中在了线条的处理上,并未过多地权衡画面的空间,使得作品的线条更具表现力。至16世纪,线条的使用在绘画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丢勒作为本时期的杰出代表,在线条的运用上显得极为自然,大多以均匀的线条来定向传递作品。在其所创作的《1498年的自画像》中,对线条的拿捏尤为精准,所展现的画面也更为真实,在轮廓、发丝、装束等人物细节的刻画上显得更为逼真。该作品画面的传神效果得益于各构成因素的充分配合,线条也不再是画面创作的支撑元素,但仍为表现作品的核心要素。至17世纪巴洛克时期,作品表现的关键要素不再是线条,而是画面整体的色调对比以及视觉上的明暗冲击,此时的轮廓线也多为模糊化处理,大多情况下都被融入体、面的关系当中。近乎完美的线、面结合始于新古典主义时期,安格尔在创作《大宫女》时,运用流畅的线条来勾勒女性的形态美感,在宫女回望的同时,恰好同冷色调的帷幕形成视觉碰撞,也在画面上实现了线条的平衡。
二、绘画构成要素的多种艺术形式
在绘画中,构成可以充分体现绘画者的不同造型观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分别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
平面构成常被用于二维空间的绘画创作,通过对图形在拼接组合上的搭配,带来绘画作品上的空间错觉感。例如基塔伊在《感恩节》《无出路》等作品中,利用看似随意的平面几何图形来搭配简明的线条,将立体感贯穿于不完整的画面之中,以此来传达创作者的内心意象。
色彩构成中的色彩理念,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经过砖壁、陶器、纸张等载体的不断转换,现代色彩已经发展为一门综合了光学、美学等方面的独立学科。绘画中的色彩构成是将色彩进行分解,重新组建而成的色彩形式。在绘画作品的创作中,色彩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著名的绘画大师大卫·霍克尼在色彩的运用上可谓技艺超群,其作品《大水花》中,对明艳色彩的大胆运用,为作品带来原始部落的质感,鲜明的颜色碰撞下,一幅香气诱人的绘画作品跃然纸上。
空间构成,是指以实体占有的空间感,在油画作品的创作中,常以点、线、面的交错或色彩明暗的对比来实现作品的立体空间关系,打造出立体的人物形象。创作中可以通过线与面所搭建的空间立体关系,带来场景化的画面质感,实现观众对作品真实化的时空交错体验。
其他构成是有别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的其他构成因素。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因素众多,除上述因素外,还有绘画者自身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程度以及生长环境的地域风貌等。不仅如此,承载画作的载体质感、搭配画作的画框颜色以及绘画所使用的颜料类型等都会在搭配结合中相互作用,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画面层次感。
三、构成要素在不同形式油画中的运用
(一)写实绘画隐形构成的启发
写实绘画主要是以画家对物象的细致观察为前提,通过绘画的方式真实地再现物体的影像,并利用透视环境间的差异,展现出各异的空间体积、光色肌理。写实油画常以较为隐蔽的方式来构成绘画,例如古希腊、罗马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庞贝壁画,在《酒神秘仪图》等作品中,尽管所绘制的人物形象表情呆滞、动作僵硬,但已经实现了对明暗色彩、空间透视的运用,在明暗光影的运用中,当时的人物景象得以再现。
(二)表现绘画表现构成的启发
与写实绘画的真实再现不同,表现主义绘画常以绘画者自身的主观情感为创作重心。因此,在题材的创作上多集中于人的情感宣泄、社会矛盾的凸显上,对其所描绘的客观对象也进行了夸张的变形处理。蒙克在《呐喊》的创作中,通过对前景人物进行夸张的造型,来实现人物与背景交错线条的平衡统一,同时利用直线与曲线勾勒出的面,来打造中景部分的桥面和远景部分的天空、河流,为作品增添了无限的表现张力。在色彩的运用上,主要通过阴暗的红色与冷峻的绿色来冲击观众的视觉神经,传递出惶恐不安的波澜情绪。张晓刚所创作的《大家庭》中,画面所勾勒的人物形象趋于扁平,同背景中的朦胧烟雾形成平面构成关系,色彩构成也主要以人物之间的单冷色调为主,将人们拉进了久远的记忆时光。形象的画面中,人物位置的搭配错落有致,尽管单个人物在色彩的明暗对比上体现得较弱,但整幅作品的立体感却十分鲜明,这也充分说明了绘画者在空间构成运用上的独到之处。
(三)抽象绘画符号构成的启发
抽象在绘画中常以提取的形式展开,尽管所有的绘画作品都经过了绘画者的提取,但抽象绘画在创作上显得更为简洁,抛去了繁杂的外壳,以更为精简的直线、曲线及符号来搭建作品画面。吴冠中在绘画作品的创作中,不但沿袭了我国传统的绘画理念,更在点、线、面、色的构建上巧妙地融合了西方现代绘画技巧,并通过颜色、图形在设计上的组合,实现了绘画作品的立体质感。在作品的色彩构建上,以我国黑、白、灰等传统水墨色为主色调,适时地添入绚丽的纯色小点,来装点绘画作品。平面构成关系则体现在作者对绘画作品的线条处理上,在线条之间的叠加交错中,面应运而生,油画作品的构成性关系一目了然。克利在作品《红气球》中,充分调动了主观客体印象,传达了画家的真情实感,画面中呈现出各异的绘画符号,绘画者通过多重的处理手段,将不同形状的平面同简易的线条巧妙对接,在二者间的交织重叠中,打造出极富内涵的绘画内容。绘画者采取暗色系色彩来打造作品的底色,以此来映衬主体物象的丰富色彩,画面内容也随着互补色、相近色的搭配显得更为饱满。
四、结语
构成性要素在油画中的形成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在历代优秀画家的探索下,各种流派在实践中所形成的绘画理论思想和绘画语言,为当下的油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无盡的能量,为油画艺术的发展带来异样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杨硕,赵庆峰.西方现代绘画语言的表现性研究[J].中国艺术,2014(02).
[2]崔征.绘画中的构成性因素对毕业创作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18.
[3]蒋跃.绘画的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杜薇,女,硕士研究生,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责任编辑 刘冬杨)
上一篇: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分析研究
下一篇:浅谈油画创作中创意思维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