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学生的品德教育
摘要:了解学生心理,遵循心理规律与学生沟通,这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唯一途径。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真情实感是德育有效性的保证。
关键词:心理因素;情感交流;心理修养;人格魅力
有一首歌《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歌词是这样写的: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你说我像梦忽远又忽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学校德育越来越像歌词中所描述的那样,做老师的好像越来越不懂学生,离学生越来越远了,而学生也有同感。
一、“懂你”:了解你的思想
学生的心理狀态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如他们想什么、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再来解决教学问题,就会轻松许多。我们知道,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表现为活泼好动,情感丰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易接受新鲜事物,模仿力强,但看问题易带主观片面性,情绪波动较大,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对不少传统的思想文化有排斥。
二、爱你:无悔支持你
心理过程是知、情、意的过程。德育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何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这是横在德育教师面前的一条河。
青少年是最需要心理支持的群体,他们的身心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可以说,能否顺利度过中学阶段对每个青少年都是巨大的心理挑战。中职生由于生理、心理的迅速成长,迫切需要情感交流。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少些空洞的说教,多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及他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出发,找准师生情感交流的切入点,对师生情感交流的共鸣处,进行及时、灵活的引导、升华,帮助学生实现健康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只有对学生亦师亦友,才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三、育你:凡是你需要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话不无道理。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榜样的力量,向他们展示你所拥有的魅力。
(一)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唐代大文豪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正人需先正己,这就要求一名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所说的话,比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受他们鄙视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接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从后者口中说出来的即使是崇高的思想,也会变成可憎恨的东西。”大量的教育实践已充分证明,一个缺乏素养、道德人格欠佳的教师,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其教育也自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感染作用,可以产生久远的影响。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有助于在学生中形成无穷的精神感召力,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且更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发展。教师的道德品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痕迹,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传给学生的不仅是所教的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及日常生活的态度,这是给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因此,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在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使学生形成诸多良好的品质,如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二)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教师还应自我教育,即通过自我调适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经常自省。正确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第二,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
第三,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多种兴趣爱好。教师具有多种兴趣和爱好,这不仅是教育教学工作所要求的教师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教师自我调适、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
第四,期望适度。人的期望是一种自我设定的目标。经过努力而达到了目标,人的自信心会增强;反之,有可能产生沮丧情绪,自信心也会受到挫伤。教育好有行为偏差的学生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指望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使其彻底转变,可能性不大。如果急于求成,反而事倍功半,久而久之,教师对能否教育好便产生了怀疑,失去了信心。如果期望适度,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并对学生的行为做每一步的正确引导,久而久之,不仅学生会从他自己的变化中获得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教师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第五,合理安排生活,发展健康的生活情绪与态度。心理失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时人在疲劳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烦恼。其实,身与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其必然心情舒畅,开朗大度。所以教育教学工作虽然繁忙,但教师对自己的生活作息安排一定要合理,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总之,教师要经常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与时俱进、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正确践行职业道德,不断学习,提升自我魅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德育课教学可亲、可近、可信,有兴趣、有作用、有收获,才能使德育课教学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李晓杰)
上一篇:电力需求侧通信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