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改装黑幕
在这家工厂并没有底盘生产线,但是在数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贴有这家企业商标的底盘却出现在双环、天马大迪三家整车企业的组装线上。
距离北京150公里的河北省保定市是一座历史名城,如今在中国的汽车版图上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这里曾经集中了50多家汽车企业,经过大浪淘沙,如今只剩下10多家整车生产和改装企业。长城、中兴、新凯、天马、大迪等这些当初靠做改装车起家的企业,如今早已通过各种途径甩掉了“非法改装”的帽子,有的甚至获得了整车生产的资格,长城、中兴更是做得红红火火。
不过,近日本刊接到举报,称河北省一些仍属于改装类的汽车生产企业并没有生产底盘的资格,但在企业生产中却出现了自制底盘、花钱买合格证上《公告》的现象。于是,《汽车观察》记者按照举报人提供的线索来到河北保定进行暗访。
合格证悬疑
沿着京石高速南行90公里,就到了保定境内的定兴县,这里处于京津保三角地带,因交通便利和历史形成的原因,聚集了一批汽车生产和零部件企业。
天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马)和大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迪)就位于107国道定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这两家企业只相隔一条马路,有很多共同之处:均为民用改装车企业,SUV和皮卡是它们的主打产品,而且都没有底盘的生产资格。
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这类企业只能购买底盘厂家生产的三类以上底盘来生产改装整车。所谓三类底盘,就是包括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大系统的底盘。也就是说,只能在带有变速器和车桥、车架、悬挂以及车轮已形成一体的底盘上装配驾驶室和车身而形成整车。
在《汽车观察》记者做暗访之前,曾电话采访天马的有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称,他们虽然没有底盘生产资格,但他们使用的是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星)的底盘,而红星是有底盘生产资格的企业。
随后,记者在定兴进行了暗访。在进入大迪的工厂后,看到黑色的车架在厂区内堆积如山。此时已经是下午5点以后,车间的生产线已经停止,工人们正在打扫工位准备下班。在组装线上,记者看到的并不是完整的底盘,有的是刚刚在车架和车桥上装上了轮子,刚打开包装的一台台变速器放在生产线的旁边,尚未装到车轮上的轮胎也码放在一起,附近还有成箱成箱的发动机堆放在车间内,这些木箱上写着“四川绵阳”、“柴油发动机”等字样。
在天马的厂区内,记者同样发现了堆积如山的涂着黑漆的车架,而在车间的组装线上依然是不完整的底盘,甚至还没有装上车轮,只有赤裸裸的车架和车桥。
在旁边已经组装好的底盘“样品”上,记者发现上面贴着一个拓牌,上面赫然标明“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字样,下面的出厂编号、底盘型号、发动机型号及制造年月等尚为空白。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底盘在这里拼装后,红星厂那边会给个底盘合格证的信息,然后付给一部分合格证费用后,把这些信息拓到底盘的这个标牌上即可。该人士还表示,目前大迪和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环)的部分车型也都以同样的方式在使用红星的底盘,而双环同样为一家没有底盘生产资格的改装车企业。
看来,一切的问题有可能出在位于邢台市的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那里。
没有生产线的底盘厂
路两边是尚未收割的麦田,路边小渠沟里的水在平静地流淌着。在沿着一条不太宽敞的马路左拐右拐之后,就到了位于邢台县会宁镇的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而公司的办公楼上,“河北红星旅行车制造厂”的金字标牌极其醒目,这是该厂改制前的名称。
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红星厂的历史。河北红星旅行车制造厂始建于1960年,1966年曾生产出我国第一辆轻型旅行车,成为国内最早的旅行车制造厂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像很多国有企业一样,红星厂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在当地政府的撮合下,民营资本开始介入收购红星的股权。2004年,来自河北定兴县的三位民营投资人对红星完成了股权收购,他们分别是保定中信内燃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柱、河北华鑫物资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树财,保定鸿滨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鸿滨。后二者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天马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树财、大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鸿滨。
实际上,按照有关法规,破产企业不应再获得发改委的整车公告。据了解,当时为了解决退休职工的安置,保持社会的稳定,在红星改制后,2004年国家发改委和有关部门的专家来到红星进行了鉴定验收,认为其达到了整车恢复生产的条件,就恢复了公告,使得红星保住了整车的生产资格,获得了重生。
随后不久,冯、周、赵三人又将红星51%的股权转让给了现任石家庄双环汽车集团董事长赵志刚,不过,赵志刚是以个人身份控股红星,而并非以双环的名义。
实际上,这四个股东都是看中了红星厂拥有的整车生产目录和底盘生产资格,毕竟双环,大迪、天马都还是改装车企业。
根据记者的了解,四方曾经签过一个关于各个股东使用汽车底盘资源的补充协议,规定允许四股东控股的一个企业有偿使用红星的汽车底盘资源。
那么红星的底盘生产情况如何?记者继续进行了暗访。
走进红星的厂区,实际上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机关或者学校,厂区内到处干干净净,绿树成荫,甚至还有池塘,环境十分优美,也没有机器轰鸣的噪声。在一个大的停车场上,停着几十辆五颜六色的红星小贵族商品车。实际上小贵族就是在红星厂的车间里进行生产的,然后再拿到双环去进行销售。
记者借故向该厂一位职工打听底盘车间的位置,但该职工告诉记者,从来就没听说过有底盘车间,他们厂也不生产底盘。记者又询问其他人,也均表示并不知情。
随后记者了解到,为“应付”上面的检查,红星厂曾经计划将一个废弃的车间改造成一个底盘生产线,哪怕是象征性的。但后来又搁置了,而是又准备把那个车间改作喷漆车间用。
记者当天在那个“差点”用作生产底盘的车间看到,涂装车间正在建设中,几名工人正在打扫流水线。
至此,一切似乎都已明了,在红星,并没有底盘的生产线,而在天马和大迪,甚至双环,却有标着红星标识的底盘(双环的来宝和SCEO就是用的红星的底盘合格证)。
记者曾试图就此问题联系采访双环汽车,但一直没有给予正式答复。双环的负责人之一郭冰莉女士告诉记者:“你应该多关注我们的产品。我们没必要向你们提供我们的情况,因为我们有行业的管理部门,我们也符合行业的管理规定,否则一天都不能生存,各种检验、审计、审核,各个部门层层都在管。现在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品牌,在当今这么一个艰苦的情况下,我们还在非常努力地做这个事,到了这个地步,能生存下来的汽车企业都是大浪淘沙淘出来的,都是符合国家发改委各项
法规,否则早就死掉了。”
“默认”的异地生产
根据国家发改委2006年下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装类客车企业申请客车底盘生产资格的通知》及2007年发出的《进一步加强车辆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的通知》,底盘合格证买卖和异地生产都不符合相关规定。
就此,记者来到邢台市发改委进行了采访。不过,邢台市发改委规划产业科科长王修中表示,他对此事并不清楚。他告诉记者,目前行业比较松散,政府也没有专门的机构管这些企业的事情。如果有违反国家法规的,他们一定会去查处。
记者随后又赶到了石家庄,见到了河北省发改委产业政策处处长王树森,他告诉记者,他对此事还是比较了解的。他表示,红星没有底盘生产车间,按照政策来说,是不符合的。不过他否认了这几家企业之间存在买卖底盘合格证的问题存在。他说 “他们有账目往来的记录,我们去查过,红星在这里面有卖底盘的收入利润,只是没有回款,老是赊账。”
不过,王树森也承认,即使他们之间不存在合格证的问题,但异地生产底盘的确不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
“这些问题国家发改委也是知道的,基本上也持默认态度,全国很多企业都这么干。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一个运输成本问题,异地生产可以节省运费。”王树森说。
的确,根据记者的了解,如果把红星在邢台生产的底盘用拖车运到定兴,每个底盘需要的运费大约是400元,而依靠低价格去与本田、华泰、长城那些强势品牌竞争市场的大迪、天马们这一笔费用当然也是能省则省。
但这一来,改装类企业生产底盘,其质量的保证又有谁来监督呢?
王树森称,“省发改委管汽车的只有我一个人。我们不能执法,只能是监督,或者督促工商部门去查,但他们往往又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去查。而我们河北的汽车企业又比较分散,几乎每个市都有生产改装车的,但规模都不大。现在我们正根据国家的管理规定,要求每个市都要下去检查,谁出问题拿谁试问。”
“虽然红星和双环这两个企业都是同一个投资人——赵志刚,但毕竟是两个法人主体。所以为解决这个问题,河北省发改委已经考虑了两个方案。”王树森说。
据他介绍,一个方案是,准备在石家庄为红星增加一个厂址,因为国家规定可以增加到三个,只需进行变更生产地即可,另一个方案是,既然双环,大迪、天马都跟红星有关系,那么就由赵志刚牵头组建红星集团,其下属可以有三个企业,即红星集团保定大迪、红星集团石家庄双环、红星集团保定天马。这样他们使用红星的底盘就没问题了。
“对于这个事情,我们已经交给石家庄市政府和邢台市政府双方去协调。”王树森说。
实际上,据记者了解,目前红星的四个股东之间意见不一,成立集团一时还不太可能。
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唐文萍向《汽车观察》记者强调说,改装类企业本身就不能生产底盘,要是异地生产就更不行了,而且有倒卖合格证的嫌疑。重组以后,双环要使用红星的合格证,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才行,还要履行相关的更名手续,发公告。
松动的政策?
事实上,根据记者的了解,河北省部分改装车企业目前的现状并非个案,全国其他地方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业内资深专家贾新光表示,目前国内没有底盘制造资格的企业太多,改装厂有近800家,而且改装类企业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例如对电视转播车的改装与客车的改装就完全不一样,转播车可能只是对车厢内部一些部位进行改装,基本不需要动车的构造。而客车改装则不同,往往得把车架切开,重新做架子,因为需要加高。所以现在国家的法规执行起来也很麻烦。
贾新光认为,现在政策执行的难点其实在20多年以前就出现过,说到底就是是否要对四类底盘合法化,但这个问题一直也没解决好。
“实际上在国外,改装厂是不做底盘的,般都是大厂做底盘,因为底盘的量少了不合算,所以中国所有改装企业都做底盘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而改装厂恰恰不会去做二类或三类底盘,除非量非常大,它们往往要买散件进行组装。改装是劳动密集,底盘是技术密集,需要规模经济。因此四类底盘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进步,但现在行业对四类底盘不承认,所以造成了改装厂目前面临的这个尴尬。如果国际对四类底盘承认的话,就不会有这种困惑了。”贾新光说。
今年3月,为加强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管理,进一步规范机动车产品合格证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生产一致性管理,打击倒卖、伪造、假冒合格证等违法行为,在机动车注册登记环节进行随车合格证信息与合格证上传信息数据库的核对工作。
而据记者了解,政府在加紧对合格证管理的同时,对于改装车企业对底盘的使用似乎又有松动的迹象。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人士向《汽车观察》记者透露,之前发改委有个说法,就是给有条件的企业以整车资格,然后通过一系列整改,最终有可能取消改装类企业这一概念。
上一篇:浅谈汽车发动机的轻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