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疣猪”的进化史
计划。1967年4月美国空军开始招标,1970年3月选定诺斯罗普公司和费尔柴尔德公司各制造两架原型机。诺斯罗普公司的原型机称A-9,费尔柴尔德公司的产品就是A-10了。1972年10-12月,经过284个飞行小时的全面对比鉴定试飞,1973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A-10获胜。1975年10月21日A-10生产型试飞,1975年开始交付,1984年停产,总共生产了713架。
海湾战争暴露缺陷
A-10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铝合金结构机身,中等厚度的大弯度平直下单翼,全金属悬臂式结构尾翼,水平尾翼为等弦长,双垂尾装于平尾端部,前三点单轮可收放式起落架,两台通用电气公司TF34-GE-100高流量涡轮风扇发动机通过短舱形式安装在后机身两侧,这成为A-10攻击机最容易辨认的特征。
A-10的设计理念比较传统,从总体设计来说就是一款航程适中,作战载荷丰富,防护能力较好并且成本低廉的攻击机。在美空军战术体系中,A-10主要执行近距离对地支援任务,并且可以伴随E-16执行战场遮断任务。
海湾战争是一场极为眩目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但是在海湾战争中,A-10的作战方式比较常规。在联合国军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条件下,A-10可以放心在低空游弋,目视搜索目标。攻击时,A-10基本依靠集束炸弹和GuA-8机关炮。该型机部署于前线机场,一切作战方式和越战时期并无大的改变,都是由前进空中管制员以语音无线电下达任务指令,A-10直接执行。
虽然“疣猪”在海湾战争的实战中表现不错,但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导航系统落后导致低空作战安全性值得怀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A-10直到1999年才开始装备全球定位系统。在设计A-10的时候只单纯考虑到近战空中火力支援,当时认为太复杂的电子系统装在执行这种任务的飞机上并非必要,且会浪费极大的后勤成本。最初的航电装配仅提供了基本通讯元件、雷达告警系统和塔康导航设备,早期的机科止甚至连自动驾驶仪也没有配备。
A-10的座舱因为设计年代较早而落后于潮流。日后作战的趋势肯定是更多的使用制导武器,传统攻击机也不例外,而A-10的航电系统对于美军新装备的制导武器无法支持。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由于A-10采用目视手段搜索目标,目标识别问题只能靠飞行员的双眼解决,因此误伤成了A-10的大问题。A-10有两次误击友军的不良纪录。在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A-10攻击了两辆英军的装甲运兵车造成9名士兵死亡。然后在2003年的入侵伊拉克战争中,又有两辆英军侦察车被A-10攻击。由于A-10基本型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因此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基本无法出动。
夭折的早101改进
费尔柴尔德公司最早认识到TA-10的作战局限性,于是自筹资金研制出YA-10B,加装了第二个飞行员座位,垂尾也相应加大。YA-10B装备LN-39惯性导航系统和AN/APN-194雷达高度表。YA-10B为了能执行夜间/全天候任务而挂载了红外/雷达传感器吊舱,可以向飞行员提供夜视图像。吊舱挂载在机腹中心线挂架上。在生产型上将移到主起落架的导流罩中。费尔柴尔德公司把YA-10B作为具有全部作战功能的教练机来推销,后来又说成是空中压制飞机,但是美国空军对它根本就不感兴趣。最后,YA-10B作为海上攻击机向海外市场推销,也未获成功。于是“疣猪”家族的第二个成员在只生产了一架的情况下,草草收场。
美军也在海湾战争之后意识到这种看似老旧的传统攻击机的升级潜力和改进方向。起初,A-10的升级方案仅仅包括激光感应器,用于探测地面人员激光标定系统的激光反射点。这项改进赋予A-10在地面激光引导下使用半主动激光制导炸弹的能力。要知道在此之前,A-10只能使用机炮和火箭弹等非精确制导武器,以及AGM-65“小牛”导弹。而且在使用“小牛”导弹的时候,还要依靠导弹导引头本身提供的电视制导图像传送至座舱为导弹提供锁定操作。也就是说除了飞行员的眼睛,A-10本身没有任何获取地面目标图像的传感器。
美军随后进行了一项名为“低高度安全性与标定作业提升”(LASTE)的改进计划。由于对于A一10夜间作战能力需求极为迫切,1993年6月,美国空军参谋长要求此项改进计划的所有改装作业必须在1996年10月以前完成。改装工作由格鲁曼公司完成,全部工作于1997年结束。改装后的A-10加装了自动驾驶仪和雷达高度表,以便加强低空飞行安全。另外换装了与F-16相同的火控计算机系统负责精确弹道解算,这让A-10的攻击精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为了使A-10具备夜间作战能力,此项计划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修改座舱光源配置,以便飞行员可以佩戴夜视镜执行任务。这个修改的核心是降低座舱内仪表光源和编队灯的亮度,否则佩戴夜视镜的飞行员会很大程度上受到本机座舱光源或者友机编队灯亮度的影响。A-10此次改进仍然没有获得先进传感器使用能力,武器装备也并没有丰富多少,但是在1999年的“联合力量”作战、2001年的“巨蟒”作战和2003年的“自由伊拉克”作战中,A-10依然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发挥优良,显示出巨大的战术价值。
A-10C终成正果
终于,在2005年,美军开始实施一项精确交战计划(PE),目的是对A-10进行第三次全面升级,升级后的A-10编号改为A-10C。此次改进使得A—10攻击机的机载火控系统、传感器吊舱、机内总线协议标准、机载武器弹药等方面完全与美空军最新潮流接轨,并且延长TA-10的使用寿命。可谓是三次进化终成正果。
联合式航电系统A-10基本型干上世纪70年代设计,当时主流的航空电子设备架构是独立航电系统。独立的含义就是:各个机载设备之间没有数据交联,在座舱内各自显示自己的参数和信息,飞行员对设备进行控制也是独立的。而三代作战飞机开始装备以后,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逐渐兴起。其基本概念是将所有机载设备通过一个统一协议的数据总线交联,各个机载设备的信息和参数都汇聚到武器任务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后,再在座舱通过人性化的图案显示出
来。这样不仅减轻了飞行员负担,还使得飞机形成一个更加综合化的作战系统。另外,由于数据总线采用了全军通用的数据协议,因此凡是装备联合航空电子系统的作战飞机,其机载武器接口都是标准化的,不经任何改动即可通用挂载。
A-10C的升级重点便是更新飞行操控系统,换装新的联合武器任务计算机和通用导弹告警器,加挂导航攻击吊舱。其中A-IOC全机机载系统由MIL-STD-1760数据总线连接于联合武器任务计算机,这赋予A-10C装载并且使用美国新型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比如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和自动风偏修正集束弹药WCMD。经过航电改进的A-IOC整体航电架构其实就是第三代战斗机典型的联合式航电系统。各种机载系统通过MIL-STD-1760数据总线按照国际通用协议交联至武器任务计算机,由武器任务计算机进行综合计算处理,并且将作战相关信息综合后显示在新座舱的多功能显示器和平视显示器上。
此项性能提升使得A-IOC的内部系统与美空军其他作战机型接口通用和武器通用,可以在不经过任何改进的情况下使用同一协议下的吊舱和机载武器。 全天候精确打击A-10C加挂的导航攻击吊舱就是大名鼎鼎的“蓝盾”吊舱,此吊舱可以赋予A-10C独立使用激光制导炸弹的能力。升级前,A-10仅仅装备了激光感应器,用于探测地面人员或者其他平台激光标定系统的激光反射点。也就是说A-10只能在地面激光引导下使用半主动激光制导炸弹的能力。加装“蓝盾”吊舱则给A-10C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目标搜索和识别传感器。
“蓝盾”系统由两个吊舱组成,也就是所谓的双吊舱系统;编号为AN/AAQ-13低空导航吊舱、编号为AN/AAQ-14目标跟踪和瞄准吊舱,前者由宽
“疣猪”的实战与部署
120架A-10参加了第一次海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该型机的任务出动率达95.7%,共飞行了8100架次,发射了90%的AGM-65导弹。其战绩是:消灭了987辆坦克,926门火炮,501辆装甲车,1106辆汽车,112处军事建筑,96座雷达,2架直升机,72处掩体,51枚“飞毛腿”导弹,门防空高炮,28处指挥所,11枚“蛙”式导弹,9枚萨姆导弹,8辆加油车,10架作战飞机。曾有一个双机A-10编队在一天中就摧毁了23辆伊拉克坦克。
2002年3月,美国军方把A-10部署到了阿富汗的美军前线基地。A-10也参加了伊拉克战争,在2003年3月23日一架A-10向纳西里耶附近的海军护送队开火,9名水兵丧生,虽然尚不清楚这些伤亡有多少是友军误射引起的。4月6日,也是在A-10攻击后,英国一名士兵死亡,3人受伤。
截至2001年9月30日美国空军共装备225架A-10,其中现役114架,国民警卫队72架,后备役共39架。美空军还在海外部署A-10型机。其中韩国乌山基地部署有21架,阿拉斯加的艾尔逊空军基地部署14架,德国的斯潘达勒姆空军基地部署有21架。
也就是说除了飞行员的眼睛,A-10本身没有任何获取地面目标图像的传感器。
视前视红外搜索系统(视场24×24度)、地形跟踪雷达、控制计算机及电源等组成,后者由前视红外跟踪系统、图像稳定及自动跟踪系统、激光照射/测距系统等组成,其稳定的瞄准具有150度的上视和后视角,以及连续滚转能力。前者的功能包括利用地形跟踪雷达和前视红外探测系统提供低空飞行导航信息。后者则负责对地面/海面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分类和标定,自动向红外制导的“小牛”导弹传递目标信息,并且为激光制导炸弹提供照射。
装备“蓝盾”吊舱以后,A-10C实现了全天候和恶劣天气作战能力,能够精确识别和跟踪地面移动目标,并且可以为更多的制导武器提供制导数据。从此“疣猪”的眼睛达到了和“鹰隼”一样锐利的境界。
仪表被彩色显示器取代为了让这些先进的机载设备发挥应有的作战效能,A-10C重点改进了座舱显示设备。A-10基本型采用的是以机械仪表为主的显示系统,座舱内只有一个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而A-10C的座舱加装了2台5英寸彩色多功能显示器,并且换装了F-15的操纵杆和F-16的油门杆。
多功能显示器与以前的仪表不同的是,可以显示经过武器任务计算机综合化处理的作战情报数据。比如以前航线数据和作战数据是完全独立的,而采用多功能显示器综合显示后,可以将导航航线直接叠加到战术态势图上,直接明了。
而且这套系统实现了双手不离杆操纵性能。之所以没有统一换装F-16的操纵杆的原因是A-10C原有的操纵杆配置是传统的中央构型,而众所周知F-16采用的是极具特色的侧杆操纵构型。经过改进以后,飞行员不仅可以看到以更加人性方式显示出来的机载联合武器计算机综合过的战术态势数据,还可以在飞行时不用空出双手去操作仪表盘上的仪表按钮。在驾驶杆和油门杆上综合了作战时需要的所有功能按钮,飞行员在低空战斗飞行时可以更专心地操纵。
该机装备的武器任务计算机还配备有一个任务数据记录系统,当飞行员执行的两次任务相似时,计算机会将两次的数据显示给飞行员,也可以通过数据链传输给地面指挥系统,用于比较和改进。而中央计算机还有强大的任务程序编排功能。
更换发动机和机翼A-IOC的动力系统也采用了更新的TF34-GE-101发动机。A-10基本型采用的是TF34-GE-100发动机。TF34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一种双轴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初TF34发动机用于装备S-2反潜机。TF34-GE-100是TF34发动机的改型,于1972年7月开始研制。该发动机以GEl核心机为基础进行衍生设计,并且吸取了TF39和C F6发动机的风扇技术,强调低油耗和维护性,较为适应A-10低空巡航和在前线机场部署的特点。而TF34-GE-101比以前的TF34-G E-100更加可靠,并且可以赋予A-10C失去一台发动机条件下维持150米每秒爬升率的能力。
A-10c还换装了新的机翼,新主翼把A-10C的寿命延长到18000-24000小时,足够服役至2028年。
飞向2028年
经过彻底升级的A-10C攻击机不仅内涵大大丰富,身子骨也更加壮实。通常,研制和装备一代作战飞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在没有大的潜在威胁条件下,每个国家都选择对自己的飞机进行升级以实现更好的效费比和降低全期使用成本。A-10c也是典型的旧瓶装新酒,老树开新花。改装完毕的第一架A-10C于2005年1月20日首飞。不过由于预算限制,A-IOC的发动机换装计划被搁置。目前美国空军已经向洛克希德一马丁公司(A-10原产公司费尔柴尔德已经退出军机市场,改装工作转交洛一马公司负责)订购了72套改装套件对现有机群进行改装。平均改装一架A-10C需要90SE作日,换装一个中队需要180工作日。第一架量产型A-10C于2007年交付美国空军。
新的“疣猪”从此拥有了全天候和恶劣天气作战能力,内部重新架构标准化的联合航空电子系统可以方便地使用美军各类新型对地攻击弹药,所挂载的“蓝盾”导航攻击吊舱可以让“疣猪”在复杂地形低空突防的同时快捷的搜索识别地面目标,更强劲的动力和机翼可以保证“疣猪”再至少使用20年。相信进化完毕的新生“疣猪”将会继续伴随美国空军出入于全球各个热点地区。
下一篇:志伟兴业:打响中央厨房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