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世界de“霍比特人”
电影《魔戒》里有这么一句台词:“霍比特人真是神奇,当你和他们相处一个月后,你已经完全了解他们。但一百年以后,他们还是能够让你惊奇。” 在汽车世界里也有这么一群“霍比特人”,历史悠久、个头小巧,却一样总给人带来惊喜。
VOLKSWAGEN BEETLE
风雨兼程
在2003年最后一辆甲壳虫驶下大众汽车墨西哥工厂的生产线至今已经有14个年头了,但是世界各地仍然有几百万辆甲壳虫行驶在路上,而其中几乎包括了甲壳虫的所有车型。尽管由于各种原因,甲壳虫登记在册的数量在减少,但仍然无法抹去其作为世界上最流行和最受欢迎的汽车的地位。
以希特勒为后盾
甲壳虫的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che,豪华跑车保时捷公司创始人)早早地便想着手生产一款紧凑车型,但一直未能形成产品。直至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后,亲自值得德国汽车协会代表德国政府与保时捷公司签订协议,由保时捷公司设计试制大众车。最终在第三帝国的支持下,三辆大众VW-1型轿车于1936年如期交付。此后,便开始对样车进行重点测试,以最苛刻的条件进行16万公里的试车,充分证明了这款轿车的惊人之作。并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大众汽车公司”于1938年5月26日诞生。
走过枪林弹雨
1939年,由希特勒命名的“KdF-Wagen”车型一经推出,便接到27万德国人的订单。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仅生产了210辆甲壳虫的大众汽车厂迅速被用于军车生产。德国军方加强了大众车身钢架质量和硬度的625型车,被大量投入到北非、波兰和苏联的战争中使用。在1940年-1944年间,甲壳虫还被改装成吉普车、水陆两用军车等,而人民企望的“大众车”仅有630辆投入民用。
德国战败以后,英国军队接手了大众汽车厂,工人们一边清理废墟,一边恢复生产。到当年的圣诞节前,用清理出来的各种新旧部件装配而成的58辆甲壳虫汽车刚生产出来就被抢购一空,英军当局立即订购了2万辆甲壳虫。而前欧宝汽车厂厂长诺登霍夫的接任,更是使得甲壳虫的产量直线上升。至1949年,第5万辆甲壳虫开下了生产线。同年,英军把汽车厂交还给了德国。两年后,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甲壳虫的生产总量以达到了25万辆之多,且已经向29个国家出口。在甲壳虫的滋养下,大众汽车公司迅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汽车公司。
以逆天之势壮大
1955年,甲壳虫的总产量达到了100万辆;1962年,第500万辆甲壳虫驶下生产线;仅五年后,第1000万辆甲壳虫上市。甲壳虫以如此迅猛的逆天之势发展壮大,其当时流行的程度足可以窥见一斑。讽刺的是“Beetle”(甲壳虫)之名是1939年美国《时代》周刊一位记者出于对大众汽车的嘲讽而提出的。在1968年,大众汽车第一次在广告中称其最成功的轿车为甲壳虫。
完美谢幕
1978年,最后一辆德国本土生产的甲壳虫在Emden下线。但在海外的工厂里,甲壳虫仍然以每天1000余辆的速度在进行生产。1981年,甲壳虫创造了汽车工业的奇迹——第2000万辆甲壳虫汽车在墨西哥的Peuble工厂下线,也标志着一个新的世界纪录的诞生。为了庆祝这一伟大成就,大众推出了“SilverBug”珍藏版甲壳虫。至2003年,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墨西哥城镇普埃布拉下线后,这一创造无数辉煌的甲壳虫系列生产线全部结束。该厂最后生产了3000辆特别版甲壳虫,以纪念这个车系的结束。
变形记
对于2010年上市的奥迪A1来说,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然后面对其他微型车厚重的历史传承,这款奥迪产品线中最小的微型车真的只有短短4年的历史吗?其实细细想来,A1的变形记真的很适合咱们传统故事的那句经典开篇——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奥迪NSU汽车联盟公司,也就是后来的奥迪公司……
往事稍纵即逝
1957年,NSU公司精心为中等收入人士及摩托车主设计的小型桥车NSU Prinz在当时的德国车展上亮相之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NSU是第一个将“转子之父”菲利克斯·汪克尔(Felix Wankel)博士发明的转子引擎运用到量产车商的品牌。1969年,NSU被大众收购并入奥迪体系后,于1974年成功推出了后来的奥迪50——奥迪A1的前身。
以牙还牙的回归
这款三门掀背的奥迪50是奥迪系列中最小的车型,内部代号为Typ 86,当时只在欧洲发售,不幸的是六个月后,大众同款车型Polo的投放上市,把奥迪50推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当时Polo与奥迪50同平台生产,且配备有更多的引擎阵容,售价却比奥迪50更加便宜。加之当时奥迪还未建立起今天的豪华品牌地位,以及1974全球经济的衰退对汽车市场产生的负面冲击等,终于使奥迪的微型之路就此不了了之。奥迪50在诞生后的第四年便宣告停产。直至2010年,在Polo推出第五代车型后,奥迪A1又重新回归,进入大家的视野。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A1的回归可以说是照搬了当年Polo的“逼宫”战略:与Polo共用PQ25平台,不同的动力配备,以及被植入的品牌基因、价值、造车理念等“以小见大”的讨巧战略,如此便以高出Polo近两倍的价格现身了。不得不说,这以牙还牙的方式还真是够爽快的。
还是有真材实料的
当然,A1也确实是有料的。如果仅仅是平白无故的漫天喊价,相信车主们也不会买账的。最令人感到惊讶的道是,2010年1月,由英国著名汽车杂志《What Car?》举办的评选活动中,还未上市的奥迪A1便摘得了“2010最佳车型大奖”(Most Exciting Car Of 2010),已经足见其制作的精良程度。次年2月,在由德国著名杂志《Guter Ratand SUPE Rillu》组织的超过四百万读者参与的评选活动中,奥迪A1以绝对优势击败同级别的8位竞争对手摘得“最值得购买车型”(Top Sensible Car)桂冠,等等,诸多殊荣。
英国商用汽车领导杂志Fleet World的主编告诉了我们以真实的A1:“奥迪A1是一款炙手可热的高档小车,它融合了动感的设计和毫不妥协的品质,尽管它不是最便宜的小型车,但出色的性能完全可以平衡在价格方面的表现。”
MINI COOPER
重返历史 顺应时代而生
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使得英国汽油紧张的特殊背景下推出的MINI车型,似乎是如此的理所当然。当第一辆MINI于1959年从BMC(英国汽车公司,British Motor Corporation)的生产线开下来的时候,其长3米、宽1.41米、高1.35米的超级紧凑造型立即掀起阵阵波澜,甚至被人们以“巫术”字眼来形容。其“横置引擎,前置前驱,两厢车身”的标志形象由此开启了以后50多年的风靡旅程。
不容小觑的小车
MINI卓越的底盘设计终于引起了当时的著名赛车手、赛车改装专家约翰·库珀(John Cooper)的青睐,他提出打造更高性能MINI的建议得到了BMC公司的支持。最终,在库珀亲自参与了一系列的改装和测试后,第一辆MINI Cooper终于在1961年面世。新车采用997cc排量的发动机,引擎曲轴和引擎盖都经过了特别改装,输出马力达到55匹。次年4月,BMC组建了公司第一支拉力赛车队,雇佣了有“芬兰飞人”之称的劳诺、艾尔特南(Rauno Aaltonen),迪莫·马基宁(Timo Makinen)和帕迪·霍普柯克(Paddy Hopkrik)作为驾驶员和领航员。为了跨越55马力这一夺冠障碍,装配上1071cc合70马力发动机的MINI Cooper S(S代表Special,“特别”的意思)终于在1963年推出,并于次年首次参加的蒙特卡洛拉力赛(Monte Carlo Rally)中摘得冠军宝座。
Cooper与MINI同在
除了试水名声大噪的蒙特卡洛拉力赛,MINI赛车在诸多赛场均有不俗的斩获。如1962年英国女车手帕萨·莫斯(Pat Moss)在荷兰郁金香越野赛中驾驶MINI赛车夺得冠军;1963年,英国车手帕迪·霍普柯克驾驶Cooper S赢得环法拉力赛冠军等。伴随Cooper的成功,MINI车迷心中也多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约翰·库珀。了解MINI的人应该都知道JCW是目前唯一MINI旗下的一款高端性能版车型,而“JCW”一词就是由库珀创建的汽车改装厂“John Cooper Workers”的缩写。一旦被打上了JCW的标签,则意味着它已被赋予了MINI最纯正的赛车血统。由此可以想见,库珀对MINI到底有着怎样一番深刻的影响。
1971年,由于种种因素导致MINI的生产大受影响,Cooper系列全部停产,Cooper S也因此退出了拉力赛车界。随后的30年内,MINI几经辗转,东家从罗孚换到宝马。终于在2011年WRC赛季意大利Sardinia站,车迷再次看到了MINI CRC赛车的身影。对此,现任宝马集团负责销售和市场营销的董事伊恩·罗伯森(Ian Robertson)在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MINI,将重返它的历史。”
这座面积仅130平方公里的汽车设计之都——都灵,有着100家以上的汽车设计工作室。全球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和其中的某一家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而整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又都和菲亚特有关。如果不了解菲亚特,那就不算了解意大利。都灵的工人们有这样一个口号:“阿涅利就是菲亚特,菲亚特就是都灵,都灵就是意大利。”
嚣张的资本
提及菲亚特500,就不得不对它的母公司——超百年历史的菲亚特汽车公司说上那么一两句。1899年7月11日,9名意大利企业家和皮埃蒙特贵族以8万里拉的社会资本创建了“意大利都灵无名氏汽车制造厂”(Fabbrica Italiana Automibili Toino),简称Fiat(菲亚特)汽车制造厂,并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意大利政府制造了大量的军工产品。至20世纪80年代,菲亚特曾一度占据意大利全国汽车年产总量的90%以上,被誉为“意大利车”。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传奇是菲亚特1943年的接力人——菲亚特创始人老乔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的孙子小乔瓦尼·阿涅利。其生前在意大利有“无冕国王”之称,著名的尤文图斯足球俱乐部就是他名下的产业。看到这些,是否觉得小小的菲亚特500猛然间功力十足了。
虎父无犬子
早起1936年菲亚特就推出了第一代500车型Fiat 500 Topolino——当时世界上最小的车型之一。而“Topolino”意大利语是“小老鼠”的意思,所以当时被人们爱称为“micky mouse”。这款比同时代甲壳虫多了一些圆润车身设计的Topolino在1936—1955年间共销售了52万辆,当时的售价为8900里拉,约合现在的6万多人民币,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售价也不便宜了。其中Topolino的衍生车型500C把软顶折叠起来放在后面的独特造型成为了后来的500系列中最为总要的一个分支。
简单才是王道
Fiat Nuova 500的推出,则成功地将500车型载入了史册。1957年,这款为使战后意大利汽车工业重新回复元气重新生产的车型更是轰动一时。当时意大利电视台还为Nuovo 500的上市仪式安排了现场报道。随后,Nuovo 500还被英国媒体评选为“改变历史的20辆小车”之一。而这款车的设计初衷也仅仅是想“给摩托车加上一个顶棚”。难道这就是神奇的大道至简。
小车也疯狂
1958年,随着战后意大利体育运动的复苏,以及令世人疯狂的“意大利杯”足球赛的复燃,即时是小车不撒开油门跑上一圈也始终不足以尽情。为此,菲亚特专门推出一款功率为21.5匹的“运动版”车型Fiat 500 Sport。在2010年复产的Sport版还特意搭载了具有菲亚特独立研发的MultiAir技术的发动机,甚是所向披靡。随着经济的活跃,菲亚特500车型也在不断地对内饰、车身、动力等进行改进,使之更精细。而1960年推出的500D车型所搭载的499cc 17马力发动机则一直沿用到1973年的500车型,对于精益求精的意大利人来说这一现象已经完全足以说明500车型的优势所在。
直至1975年,最后一辆500车型下线,菲亚特500累计销售了三百余万辆。作为一款首批面向意大利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轿车,菲亚特500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500车型,是于2007年推出的500,和以前的500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实在是太多了,但是神奇般地又可以一言以蔽之——精进的意大利人是不会允许满载荣誉的血统里掺杂任何污迹的。
SWATCH M-BENZ AND ART
聪明的选择
提起Smart,可能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款近几年刚刚出现的车”。其实,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这款看似“年轻”的Smart已经经历了充满戏剧性的20年光阴。
来之不易的东家
早在1980年年底,Smart创始人——SMH集团的CEO尼古拉斯·海耶克(Nicolas Hayek)就发现了具有很大潜力的微型车市场。于是,便着手构建微型车品牌,并通过Hayek Engineering顾问公司设计了一台双门双座的混合动力微型车。然而,由于自身欠缺汽车专业经验,海耶克在1991年7月找到大众汽车并达成初步共识。然而,与大众合作不到两年间,大众便计划独立开发与Smart定位相近的Lupo车型。又恰逢更看好双门四座Lupo的费迪南德·皮耶希(Ferdinand Pieumlch)接任大众集团CEO,二者的合作终于崩盘。随后,海耶克在遭到宝马、菲亚特、雷诺、通用拒绝后,最终与戴姆勒奔驰达成了非正式的合作协议。并与1994年4月,与戴姆勒正式签订合作条款,在法国莫泽尔省合资建立了微型车制造公司MCC(Micro Compact Car)。
无故中枪后全力武装
好不容易建立了合资工厂,Smart终于可以顺利生产了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然历史岂不是大乏味了。MCC成立后,各种小状况也是不断迭出,期间最为有趣的是Smart的兄弟车A-Class在1997年瑞典麋鹿测试(ELK Test)过弯中发生了翻车意外。这一结果立刻引起了奔驰在德国Stuttgart董事会的警醒,他们很担心比A-Class尺码更小,车身更窄的Smart如果进行想多的测试会不会也过不了关?为此,奔驰特意将Smart上市时间延后6个月,并邀请当时销售极其成功的ML-Class四驱越野车的计划负责人Gerhard Frits博士接手Smart的后续工作。经过奔驰总厂耗资300亿新台币,480项严苛的校调后,终于在1998年10月陆续在欧洲9国顺利上市。
华丽转身
然后Smart第一年销量并不尽如人意,直至第二年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理想。以致母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懂事长几次表示要出售在MCC的股份。期间,也有消息传出Smart要被卖给标致、菲亚特等。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奔驰的股份由原来的50%提高到80%,MCC由奔驰方面管理。一年后,Swatch公司彻底退出。而MCC成为戴克集团全资子公司之后,Smart的小路一直看好。并且成功地树立起都市新贵的形象。不得不说,Smart摇身一变成为亲生的之后,这区别待遇还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得不提上一笔的Smart的环保性。戴克集团强调该车几乎全部由人造部件组成。钢底盘为粉末涂层而非常规的油漆,因此没有溶剂,没有油漆污染,也没有废水流出。同时,其超过85%的标准件都可以循环再造。加之玻璃钢车身的运用,在减轻车重的同时也使它成为了小车级别中最安全的汽车之一。且在电子控制作用下,该车的最高时速可达到137公里,如果有需要,Smart是完全有能力长途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