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海姆”轰炸机
最初“布伦海姆”轰炸机是作为一种高速轰炸机设计的,这样轰炸机能够凭借高速度摆脱敌方战斗机的追逐,但是等到这种轰炸机参战时,人们却发现其表现根本不能令人满意,该机在空战中表现得相当脆弱。当时英军已经装备了大量的“布伦海姆”轰炸机,该机构成了英国远程轰炸力量的中坚,该机参加了二战初期的不少作战行动,也经受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布伦海姆”轰炸机不良的表现和较差的抗损性,使得它的每次任务对机组成员而言都是一次“伤亡之路”,但也正因如此在那些驾驶“布伦海姆”的年轻机组人员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英雄事迹,在那些几乎难以想象的困难环境中,至少有3名“布伦海姆”驾驶员获得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可是英国最高级别的勇敢奖章。布里斯托尔公司和几家获得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商一共生产了4422架“布伦海姆”该机参加了各个战场的作战行动。
出世:丰姿绰约
“布伦海姆”的前身是一种双引擎、6名乘员的单翼运输机布里斯托尔142,该机曾作为道格拉斯DC—1的竞争对手,第一架布里斯托尔142由罗斯梅尔爵土(Lord Rothermere)订购,罗斯梅尔爵士是个热衷航空的人,每日邮报》的所有者,他还曾经担任过劳埃德·乔治(LloydGeorge)政府中的首任空军大臣。罗斯梅尔爵士希望这架飞机能够促进人们对航空的热爱,并且能够刺激飞机在商业航空中的使用,但是他也用这架飞机向空军部表演,而证明皇家空军当时装备的战斗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轻型轰炸机作战的要求。
正是在看过了罗斯梅尔爵士的布里斯托尔142的飞行表演之后,英国空军决定委托布里斯托尔公司生产一种中型轰炸机。实际上,皇家空军对此仅仅是感兴趣,根本算不上热情,皇家空军总参谋长写信给布里斯托尔公司指出:如果公司能提供合适数量的布里斯托尔142并且能够免费用于测试,那么皇家空军会考虑把该机作为一种中型轰炸机采购。
英国皇家空军并非真的对中型轰炸机感兴趣,他们认为中型轰炸机的作用仅限于殖民地治安维持以及协同陆军作战,或者从事战术轰炸任务,皇家空军更加倾向于战略轰炸力量的建设。英国皇家空军认为战略轰炸的任务是摧毁敌方工业的根基,包括制造企业、电站、炼焦厂,尽管许多人认为轰炸的精度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多数情况下工业城市会被当成地域目标进行打击,其结果是引发民众抵抗意志的崩溃。布里斯托尔142显然不能胜任这种轰炸任务,但是短时间内使用中型轰炸机的确可以为今后装备重型四发轰炸机培训机组人员以及进行部队建设。而且因为英国空军部把该机视为一种过渡机型,他们允许布里斯托尔公司在满足英国皇家空军的订货要求条件下向一些英国的盟国出售该机,这对布里斯托尔公司也是桩好买卖。
皇家空军的兴趣
对于皇家空军表现出的兴趣,罗斯梅尔爵士把自己的新飞机借给英国皇家空军进行测试,此时该机还没有进行民用飞机的登记注册。测试中布里斯托尔142给皇家空军试飞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英国皇家空军提出租借该机,后来又同意购买该机。对此一向大度的罗斯梅尔爵士干脆将这架价值18500英镑的飞机捐献给英国空军,自己分文不取。测试中布里斯托尔142的最大速度达到了307英里(494公里),超过了“斗士”的原型机,但实际上生产型“布伦海姆”并不能达到该速度。
布里斯托尔还提供了一种改装过的143F型,该型后来被称作142M型。142M型和罗斯梅尔爵士的“不列颠第一精神”号的区别之处在于该机机翼位置提高了16英寸,以便为弹舱留出空间。结构也得到了加强,取消了所有乘客舱门和舷窗。机首增设了投弹瞄准手席,左侧外翼部分安装了一挺维克斯K0.303英寸(7.7毫米)口径机枪,另外在机翼后缘的机身背部设有一个0.303英寸(7.7毫米)机枪的半收放式枪塔。最初布里斯托尔142使用的发动机是两台640马力(477千瓦)的“水星”VIS 2星型发动机,t42M则换成了840马力(626千瓦)“水星”VIII,但是由于飞机重量增加较大,因此142M的飞行速度还是不及最初的142。
1935年8月,空军部下达了定购150架142M的订单,这是英国空军订购的第一种现代全金属承力蒙皮的悬臂式单翼机。按照当时英国的标准,该机的确比较先进,但还算不上技术领先,因为飞机上没有供乘员使用的加温装置,也没有采用除冰系统以及现代的导航和无线电装备,另外飞机上的空间狭窄,内部设备比较杂乱,难以进行有效的操作,而且飞机的操纵面还是织物蒙皮的。
1936年5月,新型轰炸机获得了正式名称“布伦海姆”,该机于1936年6月25日进行了首飞。
欣然入役
1937年3月,“布伦海姆”轰炸机首先开始装备驻崴顿(Wyton)的第114轰炸中队,但首架抵达的“布伦海姆”就倒了大霉:降落时驾驶员刹车过猛,飞机整个拿了大顶,彻底报废。其他轰炸中队也很快开始装备新型的“布伦海姆”中型轰炸机,以替换那些老旧的轻型双翼轰炸机,如霍克(Hawker)、哈特(Hart)和奥达克西Audaxe)。到1937年底,已经有5个中队装备了“布伦海姆”。“布伦海姆”的列装并不仅限于驻扎英国本土的空军部队,从1938年1月开始,驻伊拉克的第30中队开始换装“布伦海姆”,次年3月驻印度的第60中队也换装了该机,1939年8月份,驻新加坡的第11中队也装备了“布伦海姆”Mk I。
与此同时“布伦海姆”也于1937年开始向外出口,1937—38年布里斯托尔公司为芬兰空军制造了首批18架“布伦海姆”Mk I;南斯拉夫政府也购买了两架“布伦海姆”Mk I,并且获得了在IkarusAD制造50架的生产许可:同年布里斯托尔公司还向土耳其交付了其订购的30架“布伦海姆”Mk I中的首批飞机。当时在英国空军中并没有人注意到“布伦海姆”Mk I的速度大大低于早先的布里斯托尔142,而且也没人意识到所谓“该机速度胜过任何当时战斗机”的说法已经“过时”,新出现的诸如霍克“飓风”之类的战斗机速度远远超过了“布伦海姆”。大概英国空军部根本没有注意到当时德国的梅塞施密特Me209已经打破了飞行速度纪录,或者他们仍然以为Bf 109的速度还不及“斗士”。保守固执的皇家空军坚定地相信自己装备了世界上最为优秀的轰炸机,从没有人提起也不愿意提起新的高速单座多火炮单翼战斗机已经使得这种快速中型轰炸机显得过时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布伦海姆”Mk I的订单滚滚而来,在首批150架之外,英国皇家空军又追加了434架,随后再次追加了134架。面对如此巨大的订
单,布里斯托尔公司难以招架,于是除了费尔顿工厂(到了1937年12月该厂的生产速度为每月24架),埃弗洛、鲁斯军工厂先后加入生产。
到1938年9月,“布伦海姆”Mk I已经装备了17个轰炸机大队,但是第一大队在作为先遣空中打击力量开赴法国之前曾换下了“布伦海姆”;第5大队也很快改装了汉普顿(Hampden),除此以外的16个轰炸大队的全部33个中队在战争爆发时装备的都是“布伦海姆”轰炸机。
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英国皇家空军通过拆分原有的轰炸大队的方法来组建新的轰炸部队,通常会从一个已有的中队中抽出一个编队,用作新建中队的基础。这样那些在和平时期中服役较长时间的飞行员们很快就分散到英国各地,飞行编队的指挥官通常都由飞行军官或者高级飞行官指挥,而这些人通常只有两年的服役经验。其余新组建的飞行中队的成员都很年轻。但是“布伦海姆”和双座的轻型轰炸机不同的是;该机除了通常轻型轰炸机上需要的驾驶员和无线电操作员、航空机枪手之外,另外还需要一名观察、投弹瞄准手,这样就让情况变得更加难以应付。
轰炸大队的“布伦海姆”MkI很快就被MkIV所取代,替换下来的MkI立即涌向海外的英军部队,或者被改装为战斗机使用。据说到1939年9月全部驻英国本土的轰炸中队已经不再使用“布伦海姆”Mk I。事实上直到战争爆发,仍有301架“布伦海姆”Mk I留在本土的轰炸大队,其中168架在前线中队。大约另有243架“布伦海姆”Mk IB2属给海外英军轰炸中队,这些中队仅使用MkI。相当部分驻海外的“布伦海姆”轰炸机部署在中东地区,其中在埃及的4个中队拥有99架,伊拉克两个中队拥有70架,亚丁(Aden)一个中队,拥有21架,另有53架部署在印度,配给两个中队。
新的“布伦海姆”Mk IV原本是作为一种过渡的通用侦察机为海岸警戒司令部研制的,该机在MkI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改进,载油量得到增加,增设了领航员席。此后不久布里斯托尔公司接到命令,要求将已经订购的134架飞机按照MkIV的新标准交付,而且不能影响交付进度。于是从该批第67架飞机开始,布里斯托尔公司开始转为生产长鼻子和外挂油箱的“布伦海姆”Mk IV。该机后来装备轰炸大队、陆军协同作战部队、海外英军轰炸部队,少数还被改装成携带雷达的夜间战斗机装备给夜间战斗机大队。
1939年1月,“布伦海姆”Mk IV开始服役,首先装备的是驻奥迪海姆的第53中队(该中队后来改为夜间侦察中队)。从1940年12月1日起,第22大队成了新组建的陆军协同司令部的中坚力量。首批“布伦海姆”Mk IV被装备给第90中队,到1939年9月第2大队已经拥有了7个“布伦海姆”Mk IV中队。
新入役的“布伦海姆”Mk IV使得原有的“布伦海姆”Mk I解放出来,可以用于装备海外英军。此外,由于“布伦海姆”替换了原来用作轰炸机和地面支援飞机的老旧的霍克和哈特,人们开始认识到双翼战斗机已经落后于时代,于是英军开始将200架多余的“布伦海姆”Mk I改装成远程战斗机。英国空军希望获得的是一种经大幅度改动的单座“布伦海姆”战斗机,该机要求不带沉重且阻力较大的机背枪塔。另外一些人主张制造双座的远程“布伦海姆”战斗机,观察员设置在类似“英俊战士”那样的低阻力背部夹舱中。最后改进出的战斗型“布伦海姆”Mk IF加装了反射式瞄准镜和一个腹部火炮舱,其中装有4挺0.303英寸(7.7毫米)勃郎宁机枪。这种做法限制了“布伦海姆”的速度,其最大飞行速度只有大约263英里/小时(4 2 3公里)。
有了五挺前射0.303英寸机枪的“布伦海姆”战斗机的火力较强,超过了“恶魔(Dem。n)”,“狂”,“长手套”和“斗士”,但和当时装备8挺机枪的喷火和飓风相比要略差。另外,0.303英寸口径的机枪对付现代轰炸机不是十分有效,由于弹丸威力较小,一般轰炸机即使中上几十上百发也能照样飞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自己的“布伦海姆”轰炸机上只能装备小鸟枪,而布里斯托尔在用“布伦海姆”Mk I为南斯拉夫改装战斗机时却为其装备了两门前射20毫米航炮,具有相当的威力。
首批“布伦海姆”Mk IP战斗机于1938年9月交付给驻亨顿(Hendon)的第600中队,12月底25中队也换装该机。到战争爆发时英国总计有7个装备“布伦海姆”战斗机的中队具备了战斗力,这其中包括一小部分改进过的MkIVF。
匆匆参战
1939年9月3日,就在宣战之后的数小时,第139中队的一架“布伦海姆”MkⅣ就执行了英军在二战中的首次飞行任务。机长麦克弗尔森(MacPherson)和他的机组成员对驻泊在威廉哈芬(Wilhelmshaven)的德国舰队进行单机侦察,当时由于气温太低他们的照相机无法使用,因此他们绘制了草图并且用无线电进行报告。次日,第107、110和139中队的15架“布伦海姆”Mk IV即执行了二战中皇家空军的首次轰炸任务:当德国舰队在SchillingRoads下锚时,这些飞机攻击了德国舰队,攻击击中了几艘德国军舰,但却损失了6架飞机。
初期作战中,“布伦海姆”还于1939年11月28日攻击了德国水上飞机基地,当时隶属第25和601中队的“布伦海姆”Mk IF参加了这次大胆的攻击行动。在冬季里“布伦海姆”加入了英国驻法空中先遣军的轰炸部队,在”静坐战争”(Phoney War)中对敌占区进行例行飞行任务。此间“布伦海姆”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1940年3月11日“布伦海姆”还创下了英国皇家空军又一个第一:第82中队的中队长德拉普击沉了一艘德国潜艇。从1940年5月10日开始,德国发起了闪击法国和低地国家的战役,“布伦海姆”在战斗中表现不俗,在打击敌军时战果不菲,但损失也不小,在20天的战斗中,被击落击伤的数字达到了200架,有时候一个出击的中队中仅有一两架飞机得以归来。
敦刻尔克撤退后,皇家空军轰炸司令部手上只有“布伦海姆”中队可堪使用,为此皇家空军要求“布伦海姆”中队担负攻击德国占领的港口和河流的任务,因为德军可能利用这些设施进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此外,“布伦海姆”中队还奉命打击敌人的机场设施,英军的行动规模不大而且经常没有战斗机护航,因此“布伦海姆”损失很大。
随后的不列颠战役中,“布伦海姆”被证明无法和德国空军当时的战斗机相匹敌,但实战也证明只要运用得当,该机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武器。8月15日,三架“布伦海姆”Mk IVF就成功截击了一个没有护航的德国亨克尔—111轰
炸机编队,并击落其中四架。此外,在夜间战斗中,“布伦海姆”的用途更大,没有装备雷达的“布伦海姆”就曾取得过一些击落战果;1940年2月5日,“布伦海姆”第一次使用雷达引导击落了德国飞机,当时大队指挥官法恩斯(Farnes)在鲍德赛引导飞行中尉绰号“血橙”的克里斯托弗·史密斯击落了一架He 111。
“布伦海姆”要比单引擎战斗机耐用,而且该机比单发战斗机操纵简便,在夜间执行任务更加安全。6月18日德国对伦敦进行夜间轰炸时第23中队的“布伦海姆”就击落了5架德国轰炸机,从7月开始驻曼斯顿的第600中队的一些“布伦海姆”开始装备AI Mk III雷达。早期的AI雷达系统重量为大约600磅(272公斤),而且需要一名操作员,这要求其载机必须是双引擎飞机,而“布伦海姆”当然可以胜任。即便如此,“布伦海姆”仍然有足够的动力在敌人夜间轰炸机尾后进行机动。7月22日夜,装备雷达的“布伦海姆”取得了首次夜间击落战果,当时来自夜间截击部队的机长阿什费尔德及其机组人员首次利用机载雷达成功实施了截击,击落了一架道尼尔—17Z,敌机坠入布莱顿以外的海中。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高速“英俊战士”开始服役,携带已经过时的AI机载雷达的“布伦海姆”Mk IF开始伴随“布伦海姆”轰炸机在欧洲敌占区进行夜间进攻行动。尽管这样做的代价较大,但是这种进攻行动一直在继续,“布伦海姆”承担了大量的攻击行动。第一次“马戏团”行动于1941年1月开始,当时英军利用重兵护航的“布伦海姆”发动袭击,目的是把德国战斗机吸引到空中利用护航的“喷火”予以歼灭。这种战术并不成功而且代价高昂,虽然击落了103架敌机,但在短短6周之内英国就损失了123名战斗机飞行员。
无论在地面还是海上,“布伦海姆”的飞行高度都极低,曾经有一架低空转弯的“布伦海姆”的翼尖居然扫到了一个骑自行车的德国士兵并致其当场死亡,从而创造了飞机撞死步兵的奇闻。“布伦海姆”若是对德国舰船发起袭,那么舰艇上的德国高射机枪手和炮手必须小心,因为在射击那些低空飞行的“布伦海姆”时,他们的炮弹可能打中己方舰船!还有些“布伦海姆”在由于飞行高度过低,从海面拉起时螺旋桨尖端被海面打坏,险些不能返航。
随着“布伦海姆”Mk I逐渐被新的“布伦海姆”Mk IV所代替,那些替换下来而又没有改装成战斗机的MkI就被交给海外的英军部队。1940年6月10日,在墨索里尼对法国宣战之后,皇家空军的“布伦海姆”轰炸机担负了后卫任务,负责阻击挺进的意大利军队。当时韦福尔(Wavell)将军率领的英军正在向埃及撤退。1940年10月,三个“布伦海姆”中队被部署到希腊增援,那里希腊空军原有12架“布伦海姆”。1941年4月德国加入希腊战役后,局势开始变得对盟军极为不利,此时“布伦海姆”又担负起掩护英军撤往克里特的任务,然后又撤往北非。从1941年4月起,“布伦海姆”开始从马来半岛起飞执行战斗任务,打击敌人的运输线以及北非和意大利的军事目标。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次日)日军发动针对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战役时,皇家空军远东空军总计有4个“布伦海姆”中队,北方的第27、34和62中队分别驻扎在桑给巴达内(SungeiPatani)、藤加(Tengah)和阿勒赛塔(Alor Setar),为了防御东南地区,第60中队驻扎在关丹(Kuantan),主要夜间战斗任务。但这些“布伦海姆”在日军对机场的空袭中损失不少,而且还有许多被日军战斗机毁坏。
日军的攻势先是佯攻克塔巴鲁(Kota Bahru)以分散守军注意力,而他们真正的登陆地点是新加拉(Singara)。为了抵抗日军在克塔巴鲁的登陆行动,英军派出第27中队进行攻击,但是由于天降大雨,出击的“布伦海姆”未能找到目标。这些“布伦海姆”刚刚返回基地着陆,就遭到了日本轰炸机的袭击,8架“布伦海姆”在地面被摧毁。在其他的英国机场,日军故伎重演,在战役开始阶段就严重削弱了皇家空军的空中力量。剩下的布伦海姆”被撤往新加坡的贾兰(Kallang)机场。此间6架“布伦海姆”对日军在新加拉的机场进行了孤注一掷的攻击,第60中队余部中的一些人员驾驶着这些飞机发起攻击,从起飞地点到目标的距离太远,难以返航,战斗中5架“布伦海姆”被击落坠毁在丛林,仅有一架返回腾加。
1941年2月新加坡陷落前,几架残存的“布伦海姆”撤到了苏门答腊(Sumatra),加入刚刚从中东调到这里的一个中队。但就在短短数日之内,这支残存的部队又被迫再次撤退,这次“布伦海姆”们飞往爪哇(Jawa),在那里他们破坏了飞机,然后乘船逃离。
有些“布伦海姆”从中东撤到了印度,在英军的缅甸撤退、锡兰保卫战和若开(Arakan)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布伦海姆”的行动证明了日军并非不可战胜,从此英军开始逐步扭转颓势,一直把日本人赶回了老家。
不合时宜的Mk V
1942年“布伦海姆”逐步退出了本土的轰炸机部队,第2大队改装了波士顿、文图拉(Ventura)和米切尔轰炸机。轰炸司令部最后一次使用“布伦海姆”执行任务是在8月,9月海岸警戒司令部也淘汰了该机。现在似乎是该由“布伦海姆”MkV来接替MkIV的时候了,第139中队在1942年6月接收了新的“布伦海姆”Mk V,但是“布伦海姆”MkV动力不足,很快英军就认为它不适合在欧洲战场作战,第139中队撤装了MkV,改装德哈维兰的“蚊”式,但实际上英国还是组建了4个装备“布伦海姆”MkV的中队,分别是第13、18、114和614中队,他们很快被派往北非,作为火炬行动的一部分,他们要担负支援盟军登陆北非的作战任务,战斗中“布伦海姆”Mk V损失严重,被迫改在只在夜间活动,或者必须由战斗机护航。1943年春以后,MkV只担负海岸侦察、反潜等任务,到1944年4月,最后一个Mk V的244中队也换装了其他飞机。“布伦海姆”MkV曾在印度和缅甸作为轰炸机使用,1944年5月,装备“英俊战士”的第176中队在康格拉(Kangla)发现了一架被遗弃的“布伦海姆”,并且将其修复,该中队的指挥官驾驶该机执行了两次任务,敌人的机场、一个野战指挥所和一座桥梁。此后,皇家空军仅将“布伦海姆”用于二线部队。但芬兰的“布伦海姆”仍然在战斗,而加拿大许可生产的“波灵布鲁克”也在继续使用,但主要是作为训练和牵引靶机之用。
问题与得失
对于皇家空军在大战前的扩充而言,“布伦海姆”是一种完美的飞机,那些拥有了驾驶“哈特”和“海恩德”经
验的机组人员(甚至是刚刚飞过高级教练机的)能够很容易的完成改型训练,该机当时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诸如可收放起落架、液压助力开缝襟翼和动力驱动的炮塔等。“布伦海姆”能够在皇家空军现有的草地机场上起降,而其载弹量却是哈特的两倍以上。
但是“布伦海姆”并不符合现代战争的需要,“布伦海姆”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60英里/小时(418公里),该速度比格洛斯特“长手套”的235英里/小时(378公里)和“斗士”的250英里/小时(402公里)都要快不少,但是却不及“飓风”MkI的316英里/小时(509公里),而如果和“喷火”及Bf 109相比,其速度差距就更大。此外,“布伦海姆”虽然能够达到较高的速度,但是无法长时间维持,Mk 1只能维持最高速度飞行5分钟,而此时油耗却飙升至每小时160加仑(727升)以上。要知道“布伦海姆”一共也只能携带280加仑(1273升)的燃油。即使是Mk IV,最大油门也只能维持3分钟(起飞中)或30分钟(飞行中),此时每小时耗油达到190加仑(863升)。而且该机需要使用100号辛烷汽油,这样通常该机在外挂油箱中携带100号辛烷汽油,而在内部油箱中护带280加仑(1273升)87号辛烷汽油。
“布伦海姆”的巡航速度只有200英里/小时(322公里),仅比双翼的哈特和Hind快14英里(23公里),比维克斯“韦尔斯雷(Wellesley)”的巡航速度仅快12英里(19公里)。在满载条件下或者携带外部炸弹挂架条件下,“布伦海姆”的飞行速度则会降到仅为180英里/小时(290公里)。另外,“布伦海姆”自卫火力不足,该机使用的机枪口径太小,除了给这架原本就已经显得笨拙的飞机徒增重量再无其他用途。
就在德国入侵法国以前,英国皇家空军轰炸司令部司令查尔斯·波特尔爵士(Charles Portal)就反对使用“布伦海姆”进行连续昼间空袭,因为这样做损失较大,但收效甚微。等到德军开始进攻时,英军没有其他飞机可供使用,除了把“布伦海姆”投入之外别无他法,故此“布伦海姆”损失尤为严重。
一位曾经在法国上空目睹过德军对“布伦海姆”中队屠杀场面的前皇家空军“飓风”战斗机飞行员曾这样回忆,“‘布伦海姆’实在足太糟糕了,该机使用的是昂贵的铝材、高成本的发动机和可变距螺旋桨(此时‘喷火’和‘飓风’还在使用固定桨距螺旋桨),但是它在战斗中却所获甚少。战前那些懵懂的小伙子们开上了‘喷火’、‘飓风’或是‘布伦海姆’后命运就大不相同,‘布伦海姆’几乎成了血腥和牺牲的代名词。布里斯托尔公司真应该不装配就把飞机交给我们,这样我们就是把机翼和机身堆在海滩上也能挡住敌人的入侵!”
综上所述,“布伦海姆”从一开始就有着本质的缺陷,要想成为一种成功的现代高速轰炸机,应该具有“蚊”式那样的流线型机身、较轻的重量,或者是像威斯特兰“旋风”那样的战斗轰炸机。后者能够携带和“布伦海姆”相同的载荷飞行720英里(1159公里),该机速度可以和Bf 109E媲美,而且该机还装备有威力强大的四门20毫米航炮。但客观地说,要让皇家空军在战争爆发前就能准确的预见到这些却是不太现实的。战争爆发时,皇家空军只能把已经拥有的装备投入战争,而不是那些尚处在计划表单上的东西。在1939年下半年,皇家空军拥有大量“布伦海姆”,装备了许多中队,而且该机
比费尔雷“战争”还具有一定的优势。皇家空军使用它们执行昼间攻击任务,虽然遭受了较大的损失,但“布伦海姆”的参战却意义重大,因为它把战争带回给敌人,能够在敌人的要害狠狠地打上一拳。
特别要说的是,今天世界上仅有一架能飞的“布伦海姆”存世。尽管芬兰空军的“布伦海姆”于1958年才最后退役,但是这些飞机已经全部无法飞行。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曾高价购买了两架退役的加拿大“波灵布鲁克”,当时这两架飞机已经在加拿大一个偏远的农场里被弃置了将近30年,在杜克斯福德(Duxford)其中一架很快被修复到能飞的状态,并于1987年5月20日进行了试飞,但就在一个月零一天后,该机在众目睽睽下,顿海姆 (Denham)不幸坠毁,另一架“波灵布鲁克”随后也被修复,并且于1993年5月18日进行了试飞,但厄运似乎总是伴随着“布伦海姆”,这架弥足珍贵的“布伦海姆”也在2003年的一次着陆事故中严重受损,直到目前都还在修理之中。
“布伦海姆”的故事结束了,它虽然没有创造一个神话,但是该机却在战争初期为皇家空军提供了可以使用的装备,更重要的是,它的参战教会了皇家空军,让他们明白,他们究竟需要的是怎样的一种中型战斗轰炸机。
上一篇:体验佳能 非对称性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