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与《墨子》研究述略
[摘 要]《山海经》是中国先秦最重要的典籍文献之一,记录着先秦中华民族的生存信息和文明历程,是上古时期的一部奇书。先秦诸子中的墨子,大约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名翟,是鲁国人或宋国人,出身平民,擅长手工技艺。墨子为人谦和,主张“兼爱”、“非攻”。墨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墨子成名于孔孟之间,学习儒家典籍,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成为当时的显学,并有《墨子》流传后世。本文尝试摸索研究《墨子》与《山海经》内容上的关系,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墨子》,以期对《山海经》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解读。
[关键词]《山海经》;《墨子》;内容;异同;研究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其中的“环伟瑰奇”之最者,莫过于《山海经》。但是,在诸子百家中,只有《尚书》、《管子》、《墨子》、《楚辞》、《吕氏春秋》等文献著作涉及与《山海经》有关的内容。比如《远游》里提到,“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自生毛羽也。”显然,王逸认为屈原引用了《山海经·海外南经》中所讲的羽民国、不死国。《吕氏春秋·本味》也引用了《山海经》的内容。例如食鸟卵的沃民、中容之国等国族名;招摇山、昆仑山、不周山等神话地名;以及灌灌等想象的野兽名和寿木、赤木、玄木等所谓能够使人长生不死的树木。所以《山海经》这部书在战国时代已经存在时没有疑问的,只不过,当时也许还没有这个名字。虽然上文指出引用《山海经》的这几部书,但也只是零星引用而已。其中,《墨子》这部书与《山海经》内容关系最为密切,先秦典籍之中只有墨家学派的著作称为“经”,《庄子·天下篇》云:“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可以看出,现存墨家典籍中就有《墨经》,分为《经上》、《经下》、《经说上》、《大取》、《小取》等6篇,其中包含很多几何光学的内容。由此墨家著作很早就被称为“经”。成书于战国时代的《五藏山经》也被称作“经”,根据《说文解字·糸部》记载“经,织也。从糸■声。九丁切。” “经”就是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五藏山经》的“经”不是“经典”的含义,只是“经历”的意义。可以看出两本典籍有很大的渊源,本文就试探研究《山海经》与《墨子》在内容上的关系。
一、关于《山海经》与墨子的社会活动
墨子名翟,“翟”一种释义是古书上长尾巴的野鸡,比如,《尚书·禹贡》提到:“羽畎夏翟。”《尚书·孔传》:“夏翟,翟雉名,羽中旌旄。羽山之谷有之。”另外一种是古人在衣服上描绘出长雉的图案,《诗·■风·君子偕老》提到, “■兮■兮,其之翟也。”《毛诗·国风》云:“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右手秉翟。赫如渥赭。”《礼记·祭义》:“岁既单矣,世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遂献茧于夫人。夫人曰:‘此所以为君服与。’遂副■而受之,因少牢以礼之。”由此可以得出,“墨翟”就是“用墨汁在衣服上画出翟羽”。另外,从《墨子》一书中,不难看出墨子读过许多古代典籍,由此可知,墨子很有可能进行图书的制作。墨子也很有可能参与《山海经》的图书整理。众所周知,《五藏山经》是《山海经》中最古老、地理学价值最大的部分。据史籍《潜夫论》记载:“禹师墨如。”传说上古时圣帝舜在位时,大水成灾,经四岳举荐,舜帝任命鲧为水正,负责治理水患。鲧采取堵塞之法,结果越堵水患越大,反到淹死了很多人。舜依法杀了鲧,又改任鲧的儿子禹治水,那时禹只有十七岁。面对如此重任,他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这时,有个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叫姜墨如,他见多识广,就向禹建议采取疏导之法治理水患。姜墨如建议使禹茅塞顿开,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平定了水患,禹因此拜墨如为师。由此可知,墨姓就可能出自炎帝后裔夏禹老师墨如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二、关于《山海经》与《墨子》地理内容
《墨子》中提到,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圜,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於仁义则大相远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以上内容分别提到,用矩划成方形,用圆规划圆形,用绳墨划成直线,用悬锤定好偏正。可以看出,墨子十分了解测量技术和工具,《山海经》也是从各个方向有秩序、有条理地记叙各地的地理特征,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阳之山”、“青丘之山”以及“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据山的地貌而定的,这些山也体现了山系的走势;以及极其丰富的水文记载,河流大都记明了源头和注入之处,河流的发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处却远离此山,书中对于水文的记载时也注意到河流干流的全貌,河流的经由虽不见记载,但是若干干流如黄河、渭水可以从许多支流流入其干道的情况了解到它们的大致流经区域。而这是与《墨子》测量技术贯通的。
《尚书·吕刑》:“黄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墨子》引用“禹平水土,主名山川”。“主名山川”解释为“负责命名名山大川”。《山海经·山经》记述分为南、西、北、东、中五个山地走向区域,26条山脉,447座山,矿产670余处、植被525处、动物473种等内容,正是“主名山川”的体现。因此墨子对“禹平水土,主名山川”是非常熟悉。墨子主张“节用”、“节葬”,喜欢穿黑色的衣服,正是尊崇大禹的表现。
三、《山海经》与《墨子》的祭祀活动
我国长期在民间流传着鬼神祭祀的习俗,但是老子、孔子不语鬼神,孟子、庄子等也很少提到鬼神。《墨子·明鬼》开篇提到:“由此始,是以天下乱。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并且有“赏贤而罚暴”的作用,《山海经》里面有很多祭祀鬼神的仪式,墨子也认为有鬼神的存在,两本典籍都记载有关祭祀仪式。
子墨子曰:“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请惑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若是,何不尝入一乡一里而问之?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有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则鬼神何谓无乎?若莫闻莫见,则鬼神可谓有乎?”墨子首先通过论述肯定鬼神之说的存在。其次在《墨子·明鬼》中说明鬼的分类,把鬼神分为天鬼、山水鬼神、人死而为鬼即鬼魂三类。另外,墨子主张“明鬼”的思想,运用“鬼神”的 “赏贤罚暴”的功能,《墨子·明鬼》提到:“故鬼神之明,不可为幽间广泽,山林深谷,鬼神之明必知之。鬼神之罚,不可为富贵众强,勇力强武,坚甲利兵,鬼神之罚必胜之。”主要是想借助超人间的权威以限制当时统治集团的残暴统治的社会效果。《墨子·明鬼下》提到,子墨子曰:‘《周书·大雅》有之。《大雅》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穆穆文王,令问不已。’若鬼神无有,则文王既死,彼岂能在帝之左右哉?此吾所以知《周书》之鬼也。”且《周书》独鬼而《商书》不鬼,则未足以为法也。然则姑尝上观乎《商书》。曰:“呜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允及飞鸟,莫不比方。矧佳人面,胡敢异心?山川鬼神,亦莫敢不宁;若能共允,佳天下之合,下土之葆。”察山川、鬼神之所以莫敢不宁者,以佐谋禹也。此吾所以知《商书》之鬼也。且《商书》独鬼而《夏书》不鬼,则未足以为法也。然则姑尝上观乎《夏书》。《禹誓》曰:“大战于甘,王乃命左右六人,下听誓于中军。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有曰:‘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左不共于左,右不共于右,若不共命;御非尔马之政,若不共命。是以赏于祖,而■于社。”赏于祖者何也?言分命之均也;■于社者何也?言听狱之事也。故古圣王必以鬼神为赏贤而罚暴,是故赏必于祖,而■必于社。此吾所以知《夏书》之鬼也。故尚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故何也?则圣王务之。以若书之说观之,则鬼神之有,岂可疑哉!” 可以看出,墨子读过的古书很多,而且熟悉不同书籍的特性。
《山海经·山经》记述的山脉,每条山脉都有神灵,总共记录大约460余位山神。先秦的人们对于《山海经·山经》中的山神崇敬,一方面是由于陌生和恐惧感;另一方面,又可能来缘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由此,上古时代的心理原因以及社会因素,必然会衍生山神及其祭祀活动。以《南山经》祭祀活动为例,《山海经·山经》记载道,南山之首祭祀活动是“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米,一壁稻米,白菅为席。”南次二山为“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糈用■。”南次三山为“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在南山之首、南次二山祭祀山神多“毛”用、多“糈”用。在南次三山多“糈”用。可以说毛、糈是书中记录祭祀之用的常见物品。祭祀方法还有很多要求,南山之首和南次二山地区,用“瘗”法,主要是“瘗玉”和“瘗毛”两种方法:分别与“婴”、“毛”联合,就是把璋、璧、瑜、■等或者把雄鸡、猪、羊、牛等埋葬的祭祀方式。南山之首地区就是在草席上摆设稻米,把玉璋埋入地下来侍奉鸟身龙首的神灵;南次二山地区,也是在祭祀时把玉璧埋入地下,却是献上稻米,以供奉龙身鸟首的神灵;南次三山地区,用“祁”法,就是“祈福、祈祷”之义。用白狗和稻米祭祀龙身人面的神灵。
四、《山海经》与《墨子》对神灵和具有神性人物的记载
《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有:“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郭璞云:“木神也,方面素服。《墨子》曰:昔秦穆公有明德,上帝使句芒赐之寿十九年。” 对比之下,《墨子·明鬼下篇》确实载录木神“句芒”。也就是说,句芒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春神,也称作是生命之神。句芒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是少昊的后代,名重,为伏羲臣。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归句芒管,也就是东方之神。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来面目是鸟,他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竟一点影响也没有了。《墨子·明鬼下篇》所说句芒赐寿十年有九,当与此有很大关系。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墨子·非攻下》云:“还至乎,天有酷命,五谷焦死,鬼呼国,日月不时,寒暑杂至,鹤鸣十夕余。天乃命汤于■宫,用受夏之大命。汤焉敢奉率其众,是以乡有夏之境。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少少,有神来告曰:‘夏德大乱,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予既受命於天,天命融隆火於夏城之闲,西北之隅。’汤奉桀众,以克有夏,属诸侯於薄。”可以看出, 汤也是具有神性,无所不能,所以汤讨伐夏朝时,得到神的帮助。可以看出,《山海经》与《墨子》都记载有神灵。
五、《山海经》的流传过程
《墨子·明鬼下篇》云:“然则姑尝上观乎《商书》,曰:‘呜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允及飞鸟,莫不比方,矧佳人面,胡敢异心!山川鬼神,亦莫敢不宁。若能共允,佳天下之合,下土之葆。’察山川鬼神之所以莫敢不宁者,以佐谋禹也。此吾所以知《商书》之鬼也。”提到的山川鬼神十分符合《山海经·山经》记述的内容。比如,《西山经》云:“凡《西次二经》之首,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西山经》记载道:“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圭百璧。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采等纯之。郭璞云:“冢者,神鬼之所舍也。”百兽飞鸟也十分符合书中内容,比如《东山经》云:“又南三百里,曰■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上此下虫)鼠,见则其邑大旱。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这些都表明墨子有可能读过《山海经》,由此看出,《山海经》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由于墨子经历春秋、战国时期,可以推测《山海经》成书于春秋之前,甚至是西周中后期。
结语
总之,《山海经》与《墨子》从内容上有很大的关联,研究两本古代典籍的关系,有助于对《山海经》的流传过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尽可能还原《山海经》的古本原貌。
参考文献:
[1]袁珂:山海经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6.
[2]孙诒让:墨子间诂[M]. 北京:中华书局,2001.
[3]袁珂:中国神话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4]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5][唐]孔颖达: 《礼记正义》卷46 《祭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