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研究
总结个人看法,简要评论发言者的观点,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浅度互动则主要表现为少量文字的简单表达和简单回应,通常表现为采用表情标志或“学习了、领教了、赞一个、同意、强”等只言片语表明自己的态度。[16]
笔者从某一时间段中截取QQ群聊发言数700条,去除掉18条无效回应,对682条发言按深度互动、中度互动和浅度互动进行了手工分类与统计。数据结果如图3所示。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在682条发言中,有52.35%(357条)的发言属于浅度互动,这些发言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回复字数很少,二是在发言中体现不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往往是简单附和或随波逐流;有26.83%(183条)的发言属于中度互动,这些发言体现了发言者的个人看法和观点,但往往只是简单的分析和评论,没有特别深入和独到的发言;剩余的20.82%(142条)发言属于深度互动,这些发言提出详细的观点、看法和建议,体现了发言者的深入思考和反思,对问题的解决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互动方式
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互动方式主要表现为个人与个人的互动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个人与个人的互动主要通过QQ私聊功能实现,实现一对一的交流互动;个人与群体的互动主要是通过群聊天平台或群论坛来实现。从共同体内知识共享的角度而言,个人与群体的互动更有利于群内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思想的相互碰撞会更激烈;从深度交互的角度而言,个人与个人的互动会更直接,也更容易表明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因为在个人与群体的互动过程中,随着不断有新的成员参与,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夹杂在一起,容易让有价值的信息被一条条其他的信息所淹没。对共同体成员的调查显示,刚刚加入到群里的成员往往在短时间内不参与群内互动,往往是旁观者的角色,随着对该群印象的深入,会逐渐加入到群讨论中。更进一步,如果与某位成员情投意合或意见相反,可以通过私聊功能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调查结果表明,80%的成员在遇到相关学习问题时,会在第一时间将问题发布到群共同讨论平台上集思广益,另有20%的成员则选择直接向群主或意见领袖求助。
(四)互动的信任度
对于网络学习共同体而言,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实现共同体内社会互动的首要条件。信任度包含了两个要素,一是相信,二是接受。信任的建立主要是在知识提供者与知识接受者之间。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接受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基于能力和善意的信任,能力是指知识提供者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接受者的学习能力,善意是指知识提供者善意地贡献有价值的知识以及知识接受者善意地将信任反馈并帮助提供者完善知识。[17]通过对共同体的调查发现,共同体成员对意见领袖的信任度较高,这与意见领袖的知识水平以及在共同体内的个人威望有很大关系。对于自身学习能力或辨识能力较强的成员而言,信任是建立在对发言内容的判断上,是一种基于主观能力的信任。而对于自身学习能力或辨识能力较弱的成员而言,其信任往往是一种附和,比如多数人回复赞同的内容,认为是值得信任的;而多数人回复质疑或反对的内容,则认为是不值得信任的。
五、总结与建议
QQ群作为一种网络学习共同体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学习中。其作为一种社会性学习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性学习者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社会互动机制和案例的研究,发现当前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社会互动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其一,成员的参与度不够。从对案例共同体的互动频率的分析来看,在共同体中真正活跃的成员只有36%左右,而其他成员基本处于边缘参与者或旁观者的角色,对共同体内知识的贡献很有限。参与度不高对共同体内知识的流动和思想的沟通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二,互动深度不够。从对发言内容的分析结果看,共同体内大部分的互动内容都属于浅度互动和中度互动,深度互动的发言内容相对较少,无法实现深层次的知识交流和转化。这不仅仅是QQ群网络学习共同体内互动存在的问题,也是博客圈等其他类型网络学习共同体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
其三,互动信任度有待提高。目前共同体内互动的信任主要是建立在对意见领袖的信任上,因为匿名参与的关系,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度缺乏。同时由于缺乏导学者(教师和专家)的介入,共同体内成员往往对发言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有一定质疑。
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引入激励机制
因为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是由具有相同兴趣和属性的人员自愿参加而形成的,知识提供者的共享行为往往是自发的,通常没有特别强的个人动机。为了增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有必要在共同体内引入相关激励措施和制度,对发言较多和发言内容质量较高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而对那些经常不发言的成员则可以给予相关惩罚措施。比如每隔一段时间,由共同体内成员共同投票选举互动最活跃的成员和互动最不活跃的成员,并将成员网名在群论坛或群共享里进行张贴,以此激励成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共同体的社会互动活动。同时也可以采取积分形式,依据成员发言或发帖的数量、质量、互动次数等建立相关的积分标准,成员的积分情况会定期在群内进行公布,以此激发成员发言和互动的热情。
(二)发挥意见领袖的导向作用
依据社会网络扩散模型理论,网络学习共同体中与他人互动紧密的中心人物是意见领袖。[18]意见领袖对共同体的互动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意见领袖应充分发挥这种导向作用,在共同体内营造一种积极参与、互动的氛围,以个人出色的表达能力吸引成员对共同体活动的关注。意见领袖除了以身作则进行深度互动外,还应经常抛出一些与学习主题深度相关的热点问题,引起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的注意,以问题为导向,倡导有感而发。
(三)吸引领域专家加入
成员间互动深度不够,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共同体内没有领域专家的参与,知识讨论内容在学术性和深度方面都不够。如果能吸引某方面的专家或教师加入该群,充当顾问或评论者的角色,可以引导群内的讨论内容层层深入,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成员的参与。
具体操作上可以由群主或管理员出面邀请圈内较为权威或知名的人士加入到群里面,对共同体的互动内容起指导和把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况姗芸.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5,(4):33~35.
[2] 宋立华.基于群聊的成人学习模式探究[J].成人教育,2008,(12):58~89.
[3] 钟志荣.基于QQ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1,(8):92~95.
[4] 邓海.QQ群传播中的心理分析[J].新闻前哨,2009,(8):89~92.
[5]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7] [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 [11] 杨洪刚,宁玉宁,高东怀,沈霞娟.基于SNS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5):93~96.
[9] [10] 杨庆冬.网络社群的信息传播机制——以QQ群为例[EB/OL]. /content/11/0712/17/7234254_133147356. shtml,2011-07-05.
[12] 毛波,尤雯雯.虚拟社区成员分类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l):1069~1073.
[13] [17] 王东.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实现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14] 冯莉.基于社会性软件的非正式学习环境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5] 王艳梅, 余伟萍.虚拟社区互动性多维视角比较及价值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11):23~28.
[16] 严亚利,黎加厚.教师在线交流与深度互动的能力评估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2):68~71.
[18] 李文昊,王继新,白文倩. 从社会网络分析看海盐教师博客[J].中国电化教育,2010,(7):86~90.
上一篇:阿贝尔和伽罗瓦的比较
下一篇:浅析三阶魔方中的数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