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海“新高考”探索
浙江、上海高考新变化源于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称,当前我国招考制度存在问题,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在此情况下,确定了浙江、上海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此次试点被认为是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最全面和系统的改革,包括考试科目、志愿填报、录取标准等方面,其中考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院校”志愿尤其受瞩目。
今年2月,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被列入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从四省市陆续发布的改革方案来看,浙江、上海所采用的取消文理分科、考试科目“3+3”、增加英语考试次数、取消批次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等措施都被纳入其中。
传统理科学生由60%降至17%
传统的文理分科被取消,考试科目变成了“3+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考试科目(下称“选考”)。浙江实行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七门课中自由选择三门,作为高考的考试科目。
同为改革试点的上海则实行“6选3”,少了一门技术课。北京、山东等第二批改革试点的省市亦选择了“6选3”,其中山东和海南提出,条件成熟后,会新增技术科目,实现“7选3”。
理论上,上海的“6选3”最多有20种组合,浙江的“7选3”最多达到35种组合,这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的选考科目是文理科交叉的。全省选择传统理科的学生由60%下降到17%,选择传统文科的由40%下降到10%。
并非所有高中都能落实改革政策。有些学校在高一年级结束时,强制要求学生提前确定3门选考科目,限制学生选择时间,或用所谓的“选考套餐”限制学生的选择范围。去年10月,浙江省教育厅对这一错误做法进行了通报,并要求高中做好督查纠正工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扩大学生选择权,推进选课,需要师资、课程建设配套。学校限制学生选课,除了追求高考分数之外,还与师资、课程资源等客观限制有关,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提前到来的高考压力
根据浙江的改革方案,除语文、数学只考一次外,其他科目均为两次,成绩两年有效,且按最高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选考时间为每年的4月和10月。而上海,除了外语最多能考两次外,其他科目均只有一次机会。今年秋季,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开始启动的高考改革,各科目的考试次数与上海相同。不过,北京考生的英语听力可考两次。
考试次数的增加,给学生多一次机会,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尴尬局面。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的班主任杨春林表示,班上有一个同学选的是地理,高二上学期就参加了选考。
不过,改革也将高考压力提前,让老师和学生更紧张了。为了早点考完选考,不少学生在假期参加培训。
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学校各类社团的报名率没有以前高了。“以前学生能够玩两年,学一年。现在他们在高二就必须要考虑考什么,选什么,两次考试对学生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
由于选考成绩是按照参加同一场考试学生的成绩排名给分,一些中学会选择避开与重点中学一起考试,这样反而能获得好成绩,重点中学学生之间的竞争变得激烈。
熊丙奇表示,浙江的选考共有4次机会,因此“小高考”从高二上学期就开始,学生的高考压力因而被拉长到整个高中三年。有些学生、家长对高考政策的理解以及进行学业规划,会按照功利的高考目标来规划选科、选考,导致他们更加焦虑。相对而言,上海方案引起的争议较小。
80个志愿的“报考自助餐”
2016年,上海率先实施了本科第一、二批次合并,实现了所有高校“同台”竞争。今年1月,浙江公布录取方案,取消批次,不再按一本、二本、三本录取。
第二批试点中的山东、海南两省今年也合并了本科一批、二批,北京和天津则取消“三本”,合并了本科二批和三批,批次合并或成为未来更多省市的改革趋势。
取消批次录取后,今年浙江的高考录取改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具体的方法是,参考原相应批次上线考生比例,分别按照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将考生划为三段。
浙江省的志愿填报从原来的依分选校、依校选专业,变为直接填报某一院校的某一专业。专业平行志愿分三段填报,普通类高考考生每段最多可填报80个志愿,并依据考生位次、志愿顺序进行。
在上海的方案中,首次推出“院校专业组”作为录取单元,普通本科批次考生最多可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又可以填报4个具体专业。
业内人士认为,浙江的投档模式只有“考上”和“考不上”两种结果,降低了学生被退档的风险,不会出现以往为了上某大学,但专业分数不够,服从专业调剂的现象。而在上海方案中,考生仍面临专业调剂的问题。
有高校招生办的老师表示,过去的报考和录取是吃桌饭,可以选桌,但菜单是固定的,改革后上海方案改为更丰富的套餐可供选择,而浙江直接变成自助餐。
同时,有分析称,按照专业或专业组填报志愿,高校不再有单一的分数线,可能会出现热门专业扎堆报考,录取分数大幅度提高,而冷门专业无人问津,录取分数会下降的情况。作为新高考第一年,往年各个高校报考和录取的分数线、人数、排名等数据,参考价值有所偏差,这些对于考生而言增加了难度。
多元录取的探索
2011年,浙江推出的一项综合评价招生模式“三位一体”,将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实现成长性评价和一次性评价相结合,择优录取。
叶翠微表示,“三位一体”是一种比单纯凭分数录取更高明的选拔方式,让中学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从而基于学生特质做些实实在在的培养。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在重人情关系和面子仍很普遍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尚未建立诚信体系之下,走多元化的道路、看表现和平时成绩,存在造假的空间。
熊丙奇分析,虽然高考改革一直在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但录取模式仍然按科目总分录取,学生在选择高考科目时,首先关注的还是今后可能获得的高考分数,而不是自己的兴趣。高考科目的调整并没有起到减轻學生负担的作用,唯分数论倾向在中国教育领域仍十分明显。
要打破唯分数论,实现多元录取,熊丙奇认为,关键在于推进招生和考试的相对分离,建立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未来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自己的高考科目,以统一测试的成绩、中学学业成绩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录取,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进行选择。
(来源《时代周报》)
上一篇:丢番图巧用“平方差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