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有用文档网!

当前位置: 有用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解放童年

| 浏览次数:

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

叶春舒心里很沉重。

刚从河北省承德县二小副校长调任县实验小学校长的喜悦和兴奋此时也淡化了许多。她坐在办公室里,有些烦躁地闭上眼。刚闭眼,下午的那一幕再次涌现……

那是两个孩子在操场上玩。一个大孩子,一个小孩子。

叶春舒认识小孩子,上前去逗弄她,小孩子“不胜其扰”,奶声奶气地扭过头“威胁”叶春舒说:“你再讨厌,我就让你跟我姐似的上学去!”

大孩子接过话茬,问:“你在哪儿上学啊?”

小孩子得意地仰着脸:“我没上学。”

大孩子羡慕地看着她,挠了挠胳膊,叹了口气:“唉,你瞅瞅你多好,我多羡慕你啊,天天不用上学,还没有作业……”

实验小学,一所备受家长和社会认可的学校,什么时候在孩子眼里成了受苦、遭罪的地方了?

放学的铃声响了,窗外大街上满是孩子们“逃出牢笼”似的喧闹和呼喊。这喧腾的声音,扎得叶春舒心里生疼生疼的……

叶春舒站起来,走到窗前,望着空空荡荡的操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慢慢地呼出去。

2004年5月的这个下午,叶春舒很不轻松。

“88=98”

“以前我就知道学生确实不快乐,因为作业多,负担重。没办法啊,分数在那逼着呢,学校,评比看分数,老师评比也看分数。结果呢,分数逼学校,学校逼老师,老师只能逼学生。”叶春舒说。

但让叶春舒没想到的是,实验小学,当地这样好的学校,也抵挡不住“分数论”的影响。

“你要是布置作业少了,家长还不愿意呢!他会说这学校不对啊,人家学校都有那么多作业,你们学校没作业?我们孩子成绩上不来,考不上重点中学你负责啊?!”叶春舒两手一摊,说,“他们只关心分数,却不关心这分数是用什么换来的。”

为了破除“分数论”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叶春舒整天跟老师们说:“88=98”,“差10分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把眼光放长远一些”,“现在就把他的油榨干了,等上初中都没后劲了,都厌学辍学了,这不等于零啦?”

她甚至把小学教育描绘成:“撒开脚丫子,四处看看摸摸,认识认识这个家外的世界是啥样,老师在旁边看着就行了。”

说实在的,叶春舒挺怀念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的。

“我小时候虽然条件不好,但挡不住快乐啊,放羊,在青草地上跑,玩泥土,在大石头上写字,多自在。现在孩子生活太局限,整天在学校跟个小大人似的,愁眉苦脸,哪有个孩子的无忧无虑样儿啊。”

“看着都没神气。物质上是好了,但这儿”,她指了指脑袋,“精神上,缺了点儿东西。”

经过反复思考,叶春舒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为好奇心提供养料

三年级(2)班的于子潇下午一放学就往家跑,到家就急匆匆地打开电脑,在百度搜索栏里输入:怎样辨别鸽子的公母?

这个学期于子潇参加了向往得不得了的“养鸽子”综合实践活动,进入了这个活动的喂养小组。今天同学在谈论10只鸽子中唯一的一只灰鸽子的时候,忽然提到了这么一个问题:灰鸽子跟白鸽子交配,会生出什么样的宝宝?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最后觉得首先应该辨别灰鸽子的性别,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繁殖小组。虽然于子潇不是繁殖小组的,但她心里实在好奇,去问老师,老师说不知道,让她自己查一下资料。所以今天一放学她就往家赶。

于子潇参加的“养鸽子”活动只是实验小学这个学期多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项,学校还有其他“千奇百怪”的活动小组,如“我和叶子交朋友”、“山鸡观察研究”、“小区植物生长观察研究”、“家用电炊具哪个更省电研究”等,当然,每个小组里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

“夏天时柳树下面为什么湿黏湿黏的?”当三年级的肖宇峰向老师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也蒙了,“这个现象我倒是知道,每年夏天刚开始时,柳树下面的路面都是湿湿的,像洒过水一样,走在上面还粘鞋底,‘刺啦刺啦’地响。”老师说,“但我从来没想过为什么啊,咱大人谁会想这个问题啊!”

肖宇峰回家问爸爸妈妈,妈妈说:“可能是柳树下的迷虫子撒的尿吧。”爸爸不同意:“柳树夏天自己分泌的树脂,不然怎么可能这么黏!”到底是为什么呢?肖宇峰不确定,向老师申请了实践活动研究项目,决定“自己动手”。

最终上网查资料,又采集柳树叶,用学校的显微镜观察,结论是:既不是迷虫子的尿液,也不是柳树的树脂,而是一种叫柳末蝉的生物分泌的液体。肖宇峰高兴极了。这世界真奇妙啊!他不自觉地又瞄向了下一个探索目标……

张野在实验小学读三年级的时候,也做了一件至今想起来还很得意的事。他发明了很实用、方便的“输液帽”。这个发明缘于他陪爷爷去卫生所看病,发现许多人坐着输液,共用一个输液架,有的病人上厕所,需要另一个人拿着输液袋或吊瓶一起去,很不方便。怎么能让输液的人“自力更生”呢?他琢磨了半天也没琢磨出来。

回到学校,向指导老师董杰求助,不料,老师说他也没招,但鼓励他做个模型看看。张野回家鼓捣了几次,做了几个模型,都不满意,后来看到电视上人们用头顶东西,他一下子想通了:在安全帽上安一个带斜面的盒子,盒子里放上输液袋或瓶子。这样输液的病人上厕所就可以“自力更生”了!

实验小学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好奇、惦记着解决的事。

“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这么一条原则,所有的问题必须是从学生中来,由孩子自己提出来。”叶春舒说,“每个孩子每学期要参加1~2项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醒过来,也睁开眼看看自己身边的生活世界,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的提出来,和伙伴、老师一块琢磨。”

“一个小孩子能好奇什么?他能有什么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不少老师这样想。但没想到的是,学生的问题多得挡都挡不住:

蚂蚱是怎么呼吸的,它的呼吸器官在哪里?为什么被冰雹打折的高粱最后反而高产呢?为什么种子会长成以后的植物?城里产的油松花粉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三字经上“稻粱菽,麦黍稷”这六谷都是什么样的……

“这些问题,你看看,都是源自孩子的生活疑问、好奇和兴趣。”叶春舒往后仰了仰身子,伸出手指头一个一个列举这些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学校细心收集这些问题。就是在这些问题

的牵引下,老师带领着孩子在通往知识、规律、真理的道路上快乐地启程了……”

几年下来,老师们也彻底放了心,“孩子都不笨,就是懒,那小心思稍微打开一点儿都有让咱们大人想不到的”,“什么事学生都能发现问题,都有自己的眼睛”。

孩子们的好奇心就这样慢慢地长大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沸腾起来了!他们开始对生活发生了兴趣,对周围的一草一木发生了兴趣,对学校产生了兴趣,对动脑思考、对动手做产生了兴趣。呵,原来学校不只是学习“符号”、“公式”的地方啊!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被广为引用:“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但这句名言的后半段却很少出现,它是这样说的: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释放问题,引导探究,这就是最基本的养料啊!

推倒一堵看不见的墙

孩子的动手能力强了,好奇心浓郁了,却遇到了另一堵看不见的“墙”:

学校的实验室、音乐室、图书室还和其他大多数学校一样,整天紧锁着门,只有在上课需要的时候,才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去,还要在管理老师的“清规戒律”下才允许使用。

“就说实验室吧,一年365天里也就是用那么一两次,使用率只有1/365啊,有时甚至一年都不会使用一次。”叶春舒说,“那还买这些东西干嘛?!就是当摆设吗?摆设的话,我买盆花不比那好看吗?”

叶春舒就是看不得东西闲着不用,校园里的空地都被她开发成校内试验田了。这次,她干脆把实验器材、天文望远镜、动植物标本、各种乐器、图书等,统统都搬出来,摆放在每层楼的大厅里。

原本空旷的地方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孩子,课间没事转着天文望远镜看远处的风景,居高临下找谁谁家的房子,本来老师还担心孩子们不会用呢,结果放那不到一天,孩子摆弄两下子,转向、调焦,互相学习,很快就会用了!还有乐器,孩子拨动吉他弦,来劲了敲几下架子鼓,会吹单簧管的还自告奋勇地上台给大家表演一段《少先队之歌》,竟然还能引来喝彩声!图书吧里也坐满了孩子,翻动着一本本他们爱看的书。

“虽然我们这实验室、图书室很小,跟大城市都没法比,但我现在把它开放了,使用率高了。”叶春舒有个观点,“由材料引发经历,由经历形成科学素养。”她觉得,孩子多摸摸看看,多摆弄点东西,总能勾起点心里的什么东西,“勾起来一点儿是一点儿。”

一开始,还有老师不放心,说要不要在各个开放的平台上面安装一个摄像头,别让调皮孩子把东西弄坏了,像天文望远镜、各种乐器等,都挺贵的呢!叶春舒满不在意地挥挥手:“不用,就搁那儿让孩子随便玩吧,不怕坏。”

望远镜的确坏过几次,不过即使坏了,也就是换个目镜而已,这与孩子们好奇心得到满足、探究的手脚得到解放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说到底,物是为人服务的。可是成人总是把这些物的东西看得比什么都金贵,最后物倒是“完好无损”,人的发展却缩手缩脚。

叶春舒觉着,她开放的不仅仅是实验室、音乐室、图书室,更开放了老师们的心怀,对孩子好奇心呵护、包容、培植的心怀。

当下,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如何去保有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究的兴趣,保护想象力不在成长中消失。对于学校而言,最要紧的是消除学校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种观念“壁垒”和“束缚”。能做这样的事情,就是教育的伟大进步。

叶春舒为这一举措感到欣慰。

交往是“创造”出来的

让叶春舒不轻松的还有一个事,那就是孩子的交往问题。

“现在孩子都跟谁玩呢?跟电脑玩,看电视,跟家里爷爷奶奶、长辈玩。楼也多了,人也多了,交往反而更少了。”叶春舒说,“就是有好动的孩子在家里呆不住,出去找人玩,也是没有个固定的交际圈子,在任何群体里都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

“比起我们那时候可悲多了!”叶春舒不禁有些感慨。

学校里还差几天就要退休的付井新老师一提起这事就很无奈地捂着脸,趴在桌子上说:“可愁死我了!”

让付井新发愁的是她大女儿的婚事。大女儿可谓是神童,从小学到研究生毕业,成绩拔尖,知识渊博,简直就是一“百科全书”。“这孩子要说也挺聪明的,好像没有她不懂的问题,可咋就不会谈恋爱呢?一下班就回住处和电脑呆在一块儿。”

慢慢地,在与二女儿的对比中,付井新发现问题所在了。付井新有个亲戚,她家姑娘在日本留学,前段时间日本地震,念高中的二女儿连忙打电话给亲戚:“我姐怎么样啊?还好吗?”问得亲戚心里暖暖的。大女儿呢,在新闻上看看,知道没事,“就拉倒,电话也不打一个”。

“其实俩人都挺关心这事的,但老大不像老二那样知道去表达,可是你不表达,人家不知道你关心她啊!”付井新说。

“以前就是觉得知识太重要了,她成绩好也就没操心她什么事。”付井新说,“可现在,光知识多、成绩好有什么用,不会交往!”

从那时开始,付井新打心眼儿里赞同搞综合实践活动。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其场域与话语方式完全不同于课堂学习。在那新鲜多样、富于变化的时空与实践中,孩子的同伴关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来看一组真实的镜头:

镜头一:三年级(2)班的王璇在周二上午大课间把同学鞠寒冰、尹立超叫出了教室,她们要在一起商量她们的研究课题:种子在什么土里容易发芽。

这个课问的“碰头会”是小组的第四次“研讨会议”了,前三次的研讨会轮流在她们三个家里召开。这次是在操场僻静的一角,大家抓紧时间各自汇报了每人研究的进展。

前几次的实验都是选用了塑料杯做容器,不漏水,加上浇水太频繁,种子缺少空气都烂掉了。当初提议用塑料杯做容器的王璇做了自我批评,尹立超和鞠寒冰也检讨了自己浇水过多的错误。

这次会议她们商定了两个内容:一是这个周末一起去街上选3个透气透水的土罐做容器;二是买完土罐后一起去河边土坡上收集沙质土、黏土和壤土。

王璇觉得这次会议很顺利,没有前几次为了确定土质类型的争吵,两个伙伴也没有埋怨她当初用塑料杯做容器的提议,她觉得两个合作伙伴都挺大度的。

虽然才周二,王璇已经很期待周末的小组活动了。她感觉和同学一起活动很有意思,比她一个人在家看电视上网玩强多了。

镜头二:小胖子葛子毅前段时间有些郁闷和苦恼。因为他把同学兼邻居兼小时的玩伴于子潇惹哭了,还“得罪”了很多同学。

他参加了“我养鸽子真快乐”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天突然

想把养殖的鸽子炖一只“尝尝鲜”,结果想法刚提出来,立即引起了众怒,一起反驳他,葛子毅恼羞成怒:“我不参加了,我还要把所有的鸽子都杀死,鸽子笼也都拆掉,既然养的鸽子连吃都不让吃,又不能送信,还养它干嘛!”

后来在老师的组织下,双方开展一场辩论赛,少数服从多数。在“反对派”人数众多、理由众多的情况下,葛子毅败下阵来。

虽然还是不服气,嘴上也念叨着“一鸽胜九鸡”,但葛子毅最终有点妥协了,决定让爸爸帮他买一只尝尝。

看葛子毅不再坚持吃他们养殖的鸽子了,同学们再一次接纳了葛子毅。葛子毅也感觉自己在集体里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也得“听听别人啥想法”。现在他甚至有些后悔,还把于子潇惹哭了。准备放学回家去她家看看,瞅机会给于子潇道个歉。

其实,费这么大力气搞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更加多向度的交往,在活动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同伴,理解人、友爱人。

“以前孩子们之间聊些什么,考试啊、作业啊、打游戏啊,放学了就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哪有搞综合实践活动后联系得多啊。”付井新老师眯着眼,回忆着,“现在呢,在一块都搞‘研究’了,还出去一块采访,没事开开会,一起商量商量……一跟小组同学出去,特别高兴!”

说到底,人之生也,不能无群,孩子也只有在和同伴多样的交往中才可以获得孩子式的兴趣和快乐,才能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人要有点儿生活情趣

实验小学的孩子好像就没闲着的,每个人心里都满满当当地装了一堆“事”。

瘦瘦小小的李可同学,过完暑假就四年级了。这个学期她就挺“忙”的。

除了每天上课,她要提前到学校一会儿,去看看他们种植小组在楼道植物角种植的仙人掌,虽然老师告诉她仙人掌生命力很强,容易成活,虽然这个星期不是她负责照顾仙人掌,但她就是喜欢看看它,看看它长大了点儿没有,新长出来的一片仙人掌上有没有爬虫子,是不是该浇水了。有什么新情况,她都会拿着小本子认认真真记录下来。

课间,她还会去操场看看那只像她一样瘦瘦的小鹿,看四年级的学生喂它吃东西,喂它喝水。

三年级(2)班的赵唯唯也挺喜欢小鹿的,但她更喜欢学校的孔雀。可惜孔雀要到六年级才可以养殖。她就在家养了一只小鸡。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鼓励他们在家开辟出家庭植物角、养殖角。她在家种植了一盆香菜,那次妈妈做饭,还采了她种的香菜呢。那只小鸡,毛茸茸的像个小黄球,饿了就“叽叽”叫,啄她脚指头,她爱死这只小鸡了。每天回到家,看着自己亲手种的香菜,还有来回踱着步,不时“叽叽”叫两声的小鸡,她心里暖洋洋的。

不过最近赵唯唯也有“操心”的事。爸爸失眠了,晚上老是睡不着觉。看着爸爸的精神头越来越差,赵唯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赵唯唯打定主意,每天晚上给爸爸讲故事,一直到爸爸睡着才离开。现在已经是第40天了,爸爸好像能睡下去了,赵唯唯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能为爸爸做点事了。她打算再给爸爸持续讲几天,“巩固”一下。看着窗台上她种的那盆仙人掌,赵唯唯觉得自己可以像仙人掌一样坚强。

六年级(3)班的王鑫蕊最近在忙着学习泡茶、品茶。原先她并不喜欢喝茶。可上学期她跟着丛金慧老师做“茶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后,就彻底喜欢上了茶。她喜欢抚摩精致的茶具,喜欢看茶叶在开水中的舒展,喜欢抿一口泡好的热茶的那种感觉,更喜欢泡茶时的轻松惬意。她觉得泡茶可以让她的心静下来,不像以前那样毛毛糙糙的了。

每个孩子都会有满心的事,虽然忙点,但他们好像并不觉得累,还很“享受”。种种花,养养小动物,在家里、班里或者学校里找个小岗位,做点事,敲敲架子鼓,拨拨琴弦,觉得很自在,挺高兴。

“对于小学而言,课程宽度的价值远远大于深度。我们的课程不要求挖多深,但是要广。”叶春舒特别强调这一点,她相信,宽广的课程可以给孩子以丰富的、完整的生活。

“现在孩子太脆弱了,受不了一点委屈,一说就哭,大学生还自杀呢。”叶春舒瞪大了眼,坐直了身子,两只手比划着,“为啥?就是因为他空虚啊,心里没个寄托,整天苦闷着脸,一点都不快乐。所以他脆弱,容易想不开事。”

“小孩子来学校,就是一个白板,你教给他啥他就知道啥。”叶春舒说,“咱得从小就让孩子知道生活不只是他眼前每天的上课、作业、考试、分数,除了这些,还有更多更美好、有情趣、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叶春舒一直都认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幸福生活从哪里来?从自己手中来。

叶春舒觉得,从小就得给孩子培养点儿生活情趣。一个没有生活情趣的人,何谈创造幸福生活呢?

让教育中的人“完整”起来

现如今,实验小学的每个孩子每学期至少都要参加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也不再只是科学老师,每个科任老师每学期都要带一个或多个实践活动小组。

不承想,这一“普及”竟引发了一场师生关系的“革命”!

“怎么说呢,好像是实践活动多了,老师跟孩子处的时间长了,孩子们看到了老师不同于课堂的一面,有了亲近的心思。”张静老师说,“老师呢,也更了解孩子的生活,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老师跟孩子眼里,好像是第一次这么全面地认清对方,对于彼此,都是一个新的、鲜活的世界。”

“你跟孩子呆一块时间越长,你就越发现实际上孩子一个个都鬼精着呢,特别会揣摩你的心思,你不高兴了还会轻声轻气地安慰你,你要是高兴了,他们比你还高兴!”爱说爱笑的张静老师突然转入了沉思,“孩子也都挺不容易的,以后还要上那么多年学,学那么多东西,考不好了还担惊受怕,咱得理解孩子不是?不是说教育也要可持续发展吗,不能让他从小就不爱学习了,现在最低目标就是不让孩子厌学。”

张静当过会计,教过高中数学,2006年来到实验小学教科学。在孩子们心中就是他们的“张妈妈”。在孩子看来,张老师似乎无所不能,有什么问题实在想不通怎么回事,找她总能解决,做实验一验证还挺正确。一个孩子找到张静,“俯身便拜,说‘老师,我要拜您当师傅!”’张静说到这又哈哈大笑起来,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神采。

“综合实践看着没老师什么事,其实老师有多少本事都使得上。”付井新老师说。她在初中教过生物,还函授过物理课程,后来又教过数学、自然,学得够齐全的,在孩子眼里,她也是一位神奇的多面手。“以前你就是有能耐也展示不出来啊。现在孩子服你了,信你了,他自己也跟着学好了……这些孩子,只要不考试,看着都挺可爱的。”

在活动中,老师们看到了孩子什么?除了孩子们的快乐,他们还看到了孩子挖地时小手上的血泡,额头上的汗水,种子萌发实验时那些干掉或者烂掉的种子,调查访问时一次次遇到的闭门羹,制作模型时产生的丑陋的残次品,登山时碰伤的膝盖、扎破的小手,实验失败时撅起的小嘴,小苗打蔫儿时心疼的眼泪……老师们的心软了,和孩子们融在一块了……

过去强调多少年的“转变观念”、“理解学生”、“宽容孩子”、“互相理解”,全不如这些实实在在的接触管用。

实际上,教育中的人应是立体的人、完整的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理解,人的成长才是充分的。

“这才算是回归到了孩子学习的本真状态!”

孩子们课下大部分时间都搞种植、养殖、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去了,那会不会影响成绩?

这个疑问堵在孩子家长的心口上。有的家长把女儿和伙伴们收集、压平准备做标本的叶子都揉碎了扔进垃圾桶,有的家长写信给叶春舒反映他们对活动的不满,有的家长直接跑到了学校质问老师、校长……

“家长感觉这是瞎胡闹,孩子回家不写作业哪行啊?光观察观察、记录记录就能把成绩提上去?”叶春舒回忆,“其实那时我心里也没底啊,我就是觉得这样孩子们能快乐,搞完课程改革后课堂效率应该是提高了,成绩这块理论上应该不会降,但万一考起试来,学生成绩真下去了那可怎么办呢!”

最终规律战胜了一切。“我们考得特别好,比如我们竞赛,连续两年了,全县几所小学我们都是第一。”叶春舒彻底放心了。

二中(城里唯一的初中)的很多老师也反映,“实小的学生,学习特别主动,特别有后劲,尤其是到了初三,优势特别明显。”

“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孩子思路开阔了,理解问题特别快。”董杰老师感慨地说,“以前只学学科知识,就那么一点儿。现在不一样了,综合实践,面特广,考虑问题也就全面,成绩不会耽误。”

其实很简单。

对此,承德县教育局局长肖俊泉一语道破天机:“做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老师反思学生是怎么学习的……这时候学生的学习才算是回归到了学习的本真状态。”

在这样的小学里度过6年,学校会留给学生什么?或许是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或许是敢于质疑的精神,或许是熟练动手操作、进行创造活动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或许是一份人生再难复制、重现的经历,一份“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中缺少的生活情趣和暖意。

当他小学毕业进入了初中,当他初中毕业升入了高中,当他离开承德县去了远方的大学,当他成家立业,当他诸事顺遂,当他遭遇挫折,当他儿孙绕膝……他会想起在实小度过的快乐小学时光,这些快乐时光是他一生最可宝贵的财富。

他会想起曾经饲养、观察、记录过的山鸡、孔雀、鸽子、小鹿,他会想起同学葛子毅想尝鲜要吃饲养的鸽子时班级里展开的大辩论,他会想起精心呵护终于发芽的香菜种子,他会想起和老师、同学们在试验田里的辛勤劳作,他会想起星期日和同学一起去县里的医药公司、花棚采访调查的欢乐与沮丧,他会想起老师对他亲切的微笑,他会想起快毕业时班级黑板上不是写了“距离考试还有×天”,而是“距离毕业还有×天”……或者,在恍惚间,他还会想起学校后面南山上丛生的松林,当微风吹过,像雾一样的松花粉弥漫开来,美极了……

2011年5月12日,距离2004年5月已经整整7年过去了,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原先的状况也改善了很多,但叶春舒依然感觉不轻松。

“跟南方比起来,还差,确实还差。”叶春舒抬眼说,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斜照在她脸上,上面有7年时光的雕刻,“思想观念还需彻底改变,成绩、分数,有时在脑瓜里还是很坚固。”

推荐访问:童年 解放

热门排行Top Ranking

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支部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1年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党组织生活个人问题整改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军队战斗力损耗的新变化

关键词:军队;战斗力损耗;新变化军队战斗力的结构,是战斗力各要素间的结合方式和相互关系。军队战斗力的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9篇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100字左右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问题及整改措施 (2) 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药房个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精品文章《问题及

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 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最新)能力作风建设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在认真

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 关于警察的诗朗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疫情防控赞美警察诗朗诵关于警察的诗朗诵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疫情防控赞美警

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 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存在不足及对策探讨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纳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

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0党支部班子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农村党支部问题清单文章,供大家阅读参

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派出所校园消防安全检查简报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简报第2期申扎县中学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

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8篇2021教师党员年度个人总结篇1敬爱的党组织:我是一个普通年轻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