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研究生微班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改革
总结和结题答辩等阶段。要求学生不仅只关注自己负责的项目,还要对每一个项目都有所了解,并积极参与。因研究方向上的差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关注点往往不同,在不断的交流讨论中,学生们相互督促、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层面上的交叉融合,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研究问题讨论
课堂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研究问题讨论,其建立在学生的项目进展汇报基础之上,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讨论焦点集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出今后的工作方向,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例如,教学实践中,某学生在基于模糊识别构建滑坡稳定性评价模型的过程中,不知指标权重确定从何下手,相关方法从未接触过,本课程也没有对应的学习内容;于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权重确定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简要讲解,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建议学生采用相对容易掌握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并给出了参考文献,供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讨论和交流,解决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扩展了学生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研究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
4.课程考核与教学效果评估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评判,对于督促学生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课程考核与传统课程教学的考核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将根据在线评价结果、课堂表现、项目完成情况等加以确定,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判。在项目完成情况评价的基础上,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项目研究成果,分别撰写研究报告和科研小论文各1份,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实践中,以上各评价部分在成绩评定方面的占比稍有差异,在线评价结果在总成绩中的占比约为30%,课堂表现约占30%,项目研究报告及小论文约占40%。从课程考核的构成可以看出,教师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判,包括定量和定性的考核,相对于传统考核方式,其更为客观。
三、讨论
将项目式教学方法与SPOC教学模式融合,是SPOC教学模式在应用实践中的重要尝试。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项目式教学作为建构主义学派的一种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将某个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内化与重构。研究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实践,项目式教学由于具有明确的拟解决问题目标,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由于学生所承担的项目往往只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难涉及课程中的所有理论知识。SPOC在课堂教学前提供了相对全面的理论知识学习,这有效弥补了项目式教学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二者并非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融的,其实质都是要求改变课堂单一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贯穿于课内和课外两个环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然而,这种混合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SPOC教学模式首先要构建在线课程资源,这对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视频制作方面。研究生专业课程与本科生课程不同,由于专业研究领域或方向的特殊性,与其他高校共用在线视频资源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教学视频通常需要任课教师自行制作,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无疑有着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缺少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使其对教学视频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在视频教学中表现不佳,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抵触情绪,反而降低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其次,由于在课堂之外布置了相当数量的教学任务,无疑加大了师生的工作量,如何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任务,需要进行更加严谨的思考。实践中,由于模糊信息技术及应用课程被安排在研究生一年级的下学期,学生学习任务不是很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相对较顺利,若安排在课程任务较重的学期,则势必影响其教学效果。因此,SPOC教学模式的应用应是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改革,应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四、结语
基于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项目式教学与SPOC教学模式的混合,能够有效弥补彼此的不足。尝试将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引入研究生微班课程教学中,对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启示。该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研究生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研究生的学习方式。SPOC教学模式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活动,极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而项目式教学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在课外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从而使线上理论知识学习和课外知识应用得到有机融合。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表明,对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的研究生微班课程教学而言,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教学效果,对于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鑒意义。
[参考文献]
[1] 雷菁,黄英,李保国.构建SPOC信息化课堂,探讨研究生课程改革[J].大学教育,2017(11):163-165.
[2] 袁博.论研究生课堂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的错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4):25-28.
[3] 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4]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5] 黄慧,熊琴.基于“后方法”理论视角的SPOC外语教学模式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4):26-31.
[6] 莫永谊,常枫.基于SPOC教学模式的口语翻转课堂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2):39-43.
[7] 王娜,陈娟文,张丹丹.大学英语SPOC翻转课堂:一种有效学习模式建构[J].外语电化教学,2016(3):52-57.
[8] 石玲.SPOC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以工程图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64-166.
[9] 齐灿,张宏.基于SPOC混合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110-113.
[10] 付艳芳,杨浩.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26):36-41.
[11] 吴宁,房琛琛,任燕飞.大班教学环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设计与效果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6(5):32-37.
[12] 郝建新,郭晓静.互联网+背景下SPOC模式电类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9):209-213.
[13] 王富治.基于科研项目情境构建的建构主义教学探讨[J].大学教育,2013(6):26-27.
[14] 陈巍,陈国军,郁汉琪.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式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2):183-187+206.
[15] 傅四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项目教学法初探——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2):56-58.
[16] 魏圆圆.新建构主义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SPOC课程学习[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31-34.
[17] 席鑫宁,徐金鹏.基于新建构主义的工业机器人技术SPOC课程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8(6):56-59.
[18] 林晓凡,胡钦太,邓彩玲.基于SPOC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46-51.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