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学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的研究,探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走访调研了贵州省各地区农村的中小学校,在获取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研究,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基础教育 信息技术 校本培训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新世纪,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对信息化的发展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步入第二阶段,也就是在20世纪末的起步阶段基础上的逐步深入发展的阶段。教育信息化领域在应用实践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新阶段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了解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探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我们走访调研了部分地区的学校,在获取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进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效对策。
1 当前我省农村教育信息化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教师素质结构的不平衡。角色难以转化,观念难以转变。教师素质结构的不平衡直接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目前,西部中小学任课教师70%以上是1996年以前走上教学岗位的,这些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20世纪90年代初,就贵州省来说计算机课程的普及程度不高,能利用教育技术教学那更是少之又少,难得一见。因为当时在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贫乏,包括现在的在校大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好多也只停留在上网聊天,玩游戏上面,再往前推到七八十年代的毕业生就更不用说了。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城乡观念的差异,农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难以实现信息化所要求的角色转换。
1.2信息技术条件落后
从事教学工作以后,中小学任课教师的主要精力都用于备课上课,加上农村地区计算机数量有限,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稀缺,国内外教育信息的交流太少和观念陈旧,教师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和机会相对于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需要来说远远不够。有些教师因此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敬畏”心理,还有些教师甚至对信息技术产生“恐惧”心理,丧失了掌握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1.3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由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不多,水平有限,所以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次也不多,为开展多媒体教学而配置的设备、采购的软件,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多媒体资源的浪费。还有就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当中,使用多媒体的单一化现象严重。人们仅仅使用了多媒体电脑的一小部分功能,即单一媒体,当前最常见的是将文字和一些相关的静态图片输入电脑,然后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控制这些媒体的播放顺序。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高级的幻灯片,它只能够加大课堂中的信息量,并不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电脑在教学中的价值,造成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1.4信息化设备管理机制不健全
教学设备资源使用目的不明确。农村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学校缺少专门的监督机构或机构不合理。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没有公开的进行监督检查,使学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大打折扣。其次,信息化设备资源的使用目的不明确。所谓的信息化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
1.5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和扶持不够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聪明先读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现在的许多地方,学校是修起来不少,外面看上去也“富丽堂皇”,里面也亮堂堂但是内容上却是空荡荡。根本没有注重各种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和更新,对信息技术的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器材的投入很少。也有的学校教学硬件设施投入较多,但是大部分都“尘封”以久了,没有很好的利用,原因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所以我省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和大力扶持,对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备的投入,以及对教师的引进和定期的培训和提高对于发展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起至关重要作用。
2 我省基础教育如何在加速信息化的进程中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些对策思考
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如何在加速信息化的进程中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些对策和思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发展过程中总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而信息化建设完善和发展过程,正是以解决一系列矛盾为体现。因此,要使信息化建设在我省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在贫困边远地区良好的发展下去,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在人力和物力上做一些中长期的投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优化资金投入
农村中小学校要有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要管理好、利用好现有的电教资金,还要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加强中小学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不容忽视软件建设,尤其要注意搜集和研究国际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探索在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环境下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新模式,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校要充分分析其在教学中所能发挥的教育功能,选择教学效率高的系统进行建设。同时还要考虑其运行成本和现有资金。
2.2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尽快在教育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中宣传和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尤其要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念。使教育系统具有健康、充满激情的心态和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信息意识,才能驱动教师利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知识,处理、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优化教育过程,调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2.3发挥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效益,建立政策机制,丰富资源建设
TLRC(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是“农远工程”探索出的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和平台,是一个能供教师集中学习和资源获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服务,使其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农村学校的课程资源缺乏是阻碍教育信息化实施的最主要因素,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作用,辐射周边学校,开发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将校外资源与校本资源有效整合,将课外资源同课本资源有效整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组织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队伍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时,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还需要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机制作保障,如激励机制、科研机制、示范机制等多种机制,激励师生积极投入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去,使整个区域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得到整体和谐的推进。
2.4以校本培训为主,加强教师自主学习,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
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的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而教师的自主学习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学习而非被动的培训。不论是在校本培训还是教师的自主学习,其培训内容都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教师的需求,满足教师的求知欲望。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教学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在培训时间上,要充分考虑农村教师的实际困难,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培训理念,在时间、资金上给予保障,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中。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走进农村也是农村教师们共同期待的事情。
2.5加速基础教育科研、教研模式信息化
还要注重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将会给教育带来哪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提出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要在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中尽快培养出一批既精通学科教育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学改革的新一代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学科教育研究专家。
要有计划、有选择地逐步在贵州省农村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实验研究基地。加强基地与所在地区教育信息化,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的社会建设发展。并逐渐实现实验基地之间尤其是实验学校与相关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网,加强农村教师的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的整体实力,这样才有可能紧紧捕捉住各种机遇,在跨世纪的世界教育改革潮流中不断提高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实力和地位!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世界各圈教育信息化进程[J].外国教育资料,1999,(2).
[2]何克抗.基础教育信息化路任何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情报参考,2009,(11).
[3]李龙.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7):23—25.
[4]张森.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革新,2009.
[5]许大猷.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