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模拟在陶二煤矿深部回采巷道支护技术中的应用
方案与新支护方案的优劣,顶底板位移是重要的参数,所以把直接顶板以上和底板以下的部分,分别用应力边界条件和位移约束边界调节代替。这样既不影响最终的模拟分析结果,又能大大减少模拟分析的时间,煤层和顶底板岩层用实体单元来模拟,本构模型采用莫尔-库仑模型【7】。
4.数值模拟分析
1.巷道开挖后顶底板位移分析
巷道施工过程中巷道顶底板位移量的监测,对巷道安全施工非常关键,同时也是对支护设计的最直接检验。因此,对顶底板竖直方向的位移模拟是本次数值模拟分析一个重点。垂直位移云图如图2~3所示。
从图2~3对比可以看出,改进后支护方案对顶底板位移控制效果明显,顶板位移由原支护的560mm降低到250mm,底板位移由原支护的380mm降为180mm。
2.巷道开挖后两帮位移的对比分析
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巷道两帮收敛量的监测,对巷道安全施工也很重要,特别是对帮锚索的选型及密度最好的检验。因此,对巷道两帮水平方向的位移计算是本文数值模拟分析的又一个重点。水平位移云图如图4~5所示。从图4~5对比可以看出,现有支护方案对两帮控制效果明显,原有支护条件下为680mm,现有支护技术参数为250mm。综合比较应力位移云图发现,现有支护使得开挖后的顶板位移由原来的560mm减少到250mm,减少了55%。底板位移由原来的380mm减小到180mm,是原支护底板位移的47.3%。帮部水平位移由原来的680减少到250mm,减少了63%。
5.现场支护监测
2013年8月,2217下巷启用优化后支护方案,巷道建立了位移量观测站,通过连续两个月的观测,得出如下数据:
6.结论
通过优化支护方案,根据现场监测结果表明,2217下巷60日的顶底板位移量由原有的623mm减少到288mm,为原有顶底板位移量的46.2%,两帮位移量由原有的785mm减少到275mm,为原有两帮移近量的35%,同时巷道自稳时间由原有的开掘后35日提前到现在15日左右,巷道基本满足生产需要,有力的保证了矿井的正常生产衔接。
参考文献
[1]王汉鹏.高地应力非均质软岩硐室群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4.
[2]盛和太,喻海良,范训益.ANASYS有限元原理与工程应用实例大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0.
[3]王琼.土工织物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D].阜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4]刘建新,赵忠明,张顺义.大倾角煤层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的实测研究[J].煤炭工程,2003(8): 25-34.
[5]葛家良,张玉样.回采巷道底朦机理及防治[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
[6]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仁[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7]薛顺勋等.煤巷锚杆支护施工指南[M].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