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方案,我国也曾发布过《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以指导和衡量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本文将根据国家级方案的内容,结合国内保险行业的特点,经过重新梳理和调整,提出一套能客观反映目前保险行业企业信息化状况和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有指导作用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二、保险行业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体系需要遵循的科学性、覆盖性、导向性和数据可采集性的基本原则,综合相关保险行业企业的情况,文章将指标体系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板块(一级指标),分别是:信息技术投入及设施水平、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营销信息化水平、人员素质,共18个明细指标(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括号内为每个指标的权重。
三、指標的详细说明
1.信息技术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信息技术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指当年信息技术投入费用(含硬软件、网络建设等费用)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由于软件和运维的特殊性,因此该处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涉及的相关费用(除业务支出的费用外)(具体数值见表2)。
2.信息技术投入占保费收入比重
信息技术投入占保费收入比重指每年信息技术投入费用(含硬软件、网络建设等费用)占每年企业保费收入的比率(具体数值见表3)。
3.每百人计算机台数
定义:指企业中所有拥有的大中小机、服务器、工作站、PC机、一体机等累计拥有的总量和企业员工数(单位:百人)的比值(具体数值见表4)。
4.网络规模和性能
定义:按企业局域网联网计算机总台数占比、局域网带宽、数据流量、服务器容量、安全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数值见表5)。
5.信息技术对新险种研制的支持水平
定义:指企业在新险种产品研究和开发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数值见表6)。
6.业务流程信息化覆盖率
定义:指企业业务流程中使用信息系统流程控制的百分比(具体数值见表7)。
7.业务流程信息化质量水平
定义:按业务流程控制方法的使用及数据产生的质量,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数值见表8)。
8.非业务岗位信息化辅助普及率
定义:指非业务岗位中使用信息化系统辅助工作情况的占比,相关系统包括:再保、精算、投资、审计、稽核等方面(具体数值见表9)。
9.管理信息应用水平
定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化应用的水平情况,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数值见表10)。
10.企业基本数据库建设水平
定义:指对企业建立的数据库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的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数值见表11)。
11.企业重大决策取得信息支持程度
定义:指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依赖信息技术或信息数据支持的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数值见表12)。
12.管理控制一体化水平
定义:指反映企业管理和业务经营的自动化控制一体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数值见表13)。
13.网销业务保费规模比重
定义:企业当年网上实现的保费收入在当年保费收入总额的占比(具体数值见表14)。
14.网销信息化投入占整体信息化投入比重
定义:企业当年的网销信息化投入在整体信息化投入的占比(具体数值见表15)。
15.企业网销业务管理水平
定义:企业在网销业务中综合管理能力的评价,包括有无专门的网销管理部门、网销部门人数占比、企业通过网络收集信息和网上广告费用占网销保费收入的百分比等(具体数值见表16)。
16.员工受教育水平
定义:指企业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从而可以直观的反映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总体人力资源情况(具体数值见表17)。
17.员工信息化培训比例
定义:经过信息技术培训的员工占总员工的比例(具体数值见表18)。
18.信息技术普及率
定义: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的比例(具体数值见表19)。
四、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构建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分别构建两个不同角度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EII(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Index):
1.EII_1=∑PiWi(i=1,2,...,18)
其中:P=每项得分值/每项的行业参考值,W为每项指标的权重。
该指标为企业信息化水平行业指数,用于评价企业信息化在行业中所处的水平和位置。根据计算出的EII_1指数值划分出四个级别:
(1)一级:行业高级水平,EII≥85。
(2)二级:行业中级水平,70≤ EII<85。
(3)三级:行业低级水平,50≤ EII<70。
(4)四级:行业初级水平,EII< 50。
2.EII_2=∑PiWi(i=1,2,...,18)
其中:P=每项得分值/每项的行业标准值,W为每项指标的权重。
该指标为企业信息化水平标准指数,用于评价企业信息化在行业标准中反映的真实水平。根据计算出EII_2指数值划分出四个级别:
(1)一级:高级信息化,EII≥80。
(2)二级:中级信息化,65≤ EII<80。
(3)三级:低级信息化,50≤ EII<65。
(4)四级:初级信息化,EII<50。
五、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简析
以上两个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直观地反映了保险企业信息化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情况,有利于企业找到信息化建设的短板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找到科学的评估方式。这两个指数互为补充,因此可以从行业现状和行业标准两个维度来给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进行评价和参考。
但这两个指数值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只能显示出某一时期的企业信息化水平,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需要在不同时期定期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评估,甚至对其中的指标权重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部分评估指标在计算时可采用近几年的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这种期间设定可以依照企业的发展规律,以五年或十年为一个期间进行评估,从而可以帮助企业摆脱时点指数波动的影响,整体了解其整个发展阶段中的企业信息化真实水平。
参考文献:
[1]程 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体系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5).
[2]孙昌明.我国中小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李晓林,唐慧蓉.加快保险信息化发展 提升我国保险行业竞争力[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2).
[4]石润艳.我国保险业信息化相关问题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版),2008(1).
[5]夏侯建兵.中国保险业信息化向知识化发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6]邱东岚.保险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云南財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上一篇:非牛顿流体绕钝体传热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