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探讨
[摘 要]随着现代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化,定量分析在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所以也促进了定量分析的快速发展,使之迅速地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探讨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即从教学时间的设定、教学方式的优化以及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入手,以此来提高该专业课程的实用性。
[关键词]管理定量分析 教学改革 优化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7-0111-02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管理类专业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定量分析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分科课程,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但课程之间相对比较独立,相互之间缺乏综合和联系。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相对属于跨学科课程,更强调相关知识的综合和实际的应用。
由于管理定量分析课程集中了运筹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两门课程的核心内容,课程内容涉及的数学知识比较多,所以计算也比较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难度较高。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试图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前置课程设置不当
由于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涉及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等多门前置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如果前置课程设置不足或者时间不当,均会影响到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
(二)授课方式存在问题
如前所述,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其中涉及的每一门基础课都可以单独成为一门课程,因此对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一位教师很难独自完成整门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偏向统计专业的教师往往更多地介绍与数理统计相关的知识,偏向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往往更多地介绍与运筹学相关的知识,任何一位教师都很难保证整个教学内容的平衡。这就直接导致学生们对知识的吸收不全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很难得到提高。
(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轨
管理定量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模型、求解的讲授,不注重实例的讲解,导致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四)学生实习课程的设置
对于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来讲,学生实习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实习课程,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去,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反过来再促进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加深。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习往往是“走过场”,或者实习内容与所学知识相关性不强。
(五)相关软件使用能力较差
由于管理定量分析的教学过程涉及统计学和运筹学等多个学科,其中有大量的模型需要借助软件求解,有大量的基础数据需要借助软件进行前期的处理和分析,因此,类似于EXCEL、SASS、SPASS、MATLAB等软件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占据一定的分量。
(六)教材缺乏针对性
由于管理类学生所学专业的差异性,造成其对知识的偏重程度不同,因此相应的管理定量分析教材也应根据不同专业有所侧重,并添加适合本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实例,以增加教学的针对性。目前学生对管理定量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现象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也日益增强,他们只对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感兴趣,而对其他知识则仅仅追求达到学分要求。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不够,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因此整体的学习效果也一般。他们将学习重点放在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上,甚至连计算方法和步骤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由此可见,教材的针对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定量分析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合理设置前置课程
将运筹学、统计学和线性代数等前置课程的教学通过必修或选修的形式放在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之前完成。根据笔者的经验,通常情况下,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应该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设较为合适。
(二)多位教师合上管理定量分析课程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应该由多位涉及运筹学和统计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共同承担,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来承担不同部分的教学任务,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另外还应安排一位精通软件使用和编程的教师承担相关软件使用方法的教学任务。通过这样的途径,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各位教师的专长,提高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足够多的案例,开展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案例应该能够体现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特点,综合统计学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筹学中的建模、求解等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适当地改变考核的方式,传统的考试方式考核的只是理论知识与解题技巧,而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考核重点应该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较,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是开放的、多样化的。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既要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在成绩考核方面应当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多个方面。
(四)加大实习课程的分量
学校及学院各级单位应该以合作的方式寻找并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将实习基地纳入学习过程的“第二课堂”。实习基地应具有针对性、便捷性。实习课程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的安排至少应该有两次,其中一次安排在课程中,另一次安排在课程后。实习课程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相关软件的学习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使用相关软件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常见的用于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软件,例如EXCEL、SASS、LINGO、SPASS、MATLAB等。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相关软件知识的积极性,避免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
(六)提高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材的针对性
不同的管理类子专业,需要不同的管理定量分析知识,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分类设置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设计教学方法,并且还要有所侧重,根据管理类学生各个子专业的差异性,编制体现各个子专业特点的教学用书,此外,还要设置可以体现该子专业特点的案例,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结论
随着现代管理实践的深化,定量分析在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促进了定量分析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决策时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实现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针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管理类专业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方法,即应该从合理设置前置课程、多位教师合上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习课程的分量、加强相关软件的学习和提高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材的针对性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提高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建初.德国“学习领域”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2] 王吉权,王福林,夏吉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责任编辑:覃侣冰]
上一篇:供应链系统常用模型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