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信息化助力新军事变革
新军事变革融合国防动员信息化
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与此同时,还要拥有与这支军队实施信息化作战相适应的信息化国防动员能力。置身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流之中,我们的军队正响应时代的召唤,为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而奋发进取,由此奏响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雄浑乐章。作为这部乐章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也已按照党和国家的部署,在各级人民政府和军队的合力推动下起步。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里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固然要克服财力、物力、精力等如何统筹安排、协调兼顾方面的困难,但有没有“信息化战争一旦打起来怎么办”的忧患意识,有没有“信息化动员和以往的动员大不一样”的科学态度,同样关系到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高下成败。基于此,清醒地认识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动员领域的严峻挑战及其对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始终是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不可忽视的课题。
面对波及全球的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军事变革,军委江主席深刻指出:高技术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信息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并提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军事理论、作战样式和指挥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对国防动员准备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新军事变革的潮流,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
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准备的新特点
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奔涌而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对世界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在内的各个领域。作为联接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重要纽带的国防动员准备工作,在信息化潮流面前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动员资源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加,数据量今非昔比。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战场空间显著扩大,由过去的陆地、陆空、陆海空一体,扩展到陆、海、空、天、电等全维时空。战争中,前后方界线越来越不明显,许多物资和技术的军用、民用界线也在迅速淡化,国防动员资源遍及能源、交通、通信网络、医药卫生等众多领域,可供支援和保障战争的资源在范围和种类上急剧扩大,其巨大的信息数据量是过去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海湾战争中,美国进行的战争动员内容就非常广泛,涉及政治、外交、舆论、兵员、运输和医疗卫生力量等诸多方面。为向海湾地区提供作战物资,美国除动员本国各经济部门抓紧生产外,还要求其盟国提供支援,共有100多个公司为美军提供了3200多个品种的物资。
二是动员资源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周期大大缩短。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种资源的存在状态不断变化,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各种设备的技术性能在随时更新,许多装备设施不断更新和改进,不少企业也在随时重组、转产甚至消失,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显然,国防动员所要求的各类登记统计和潜力调查的数据愈来愈多,时间要求愈来愈短。要保证战时动员实施的迅速、高效,就必须首先保证各种资源统计准确及时,并最大限度地缩小各种统计数据的更新周期,从而保证动员资源数据的实时性和真实度。
三是动员资源的需求关系复杂,矛盾更趋明显。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今天,社会资源配置更加系统,军、地之间和军队内部各军兵种之间对社会资源的动员需求关系复杂,而这些资源恰恰又是动员准备必须涉及的对象。以民船动员为例,动员准备中需要征用、租用民船参加训练和演习,选择一些民船进行加、改装,这就使地方有关部门原计划中的客货运输和渔业生产受到影响,许多依赖民船运输的企业、渔业生产公司与动员准备工作产生需求上的冲突。在许多基础性的其他动员保障领域,比如医药、油料、铁路运输以及民用港口、码头、机场等动员资源,军、地之间和军内不同军兵种之间的需求矛盾也在增多。因此,我们应通过信息系统对需求关系复杂的动员资源进行互联互通的潜力调查和科学调配,并对其若干环节进行有效的宏观组织和微观运作。
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准备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我们必须把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加以落实。
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动员准备是随着军事斗争需求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世界上近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高技术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增加,战争周期缩短,战争消耗空前增大,要求国家机器必须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和决策手段,更加快速地完成平战转换,迅速动员战争资源。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军面临着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国防动员建设必须抓住机遇,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尽快在信息化管理和运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的客观要求。为适应打赢高技术战争的需要,近些年来,我军指挥自动化及其他指挥网络的建设力度加大。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要在技术手段上与军队指挥自动化等系统,实现纵向、横向上的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控制,使动员系统信息化建设与军队信息化建设在整体上协调发展,就必须在设计和建设上加快步子,这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实现国防动员信息化是提高动员准备和实施效率的根本途径。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动员工作,在信息采集、处理、可行性研究、定量计算、科学调配与控制等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量非常大。以预编兵员登记统计为例,由于经过登记的预备役人员寓于各行业之中,其年龄、军政素质、专业技术等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时常出现工作调动、户籍迁移等情况,使预编兵员登记统计工作量显著增加。然而,我们目前的动员准备工作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比较落后,已不能适应快速动员的实际需要。因此,只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动员信息的相互共享、科学组合和整体联动,才能真正提高国防动员工作的效率。
用系统观念指导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的高度理清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要建立科学完备的动员资源指标体系,形成统一的数据规范。做好国防动员准备工作,首先要保证动员资源统计的可靠性。动员工作涉及各个领域的许多部门,要从全局需要出发,由综合领导部门负责,建立统一、科学、合理的资源指标体系,使各级动员部门拥有统一的数据基础。目前,经过努力,部分动员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对需要动员的项目进行了统一规范编码,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的效率。动员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走统一规范的路子。如果各部门自搞一套,不但程序、接口难以统一,资料信息也难以共享,虽然在局部范围内有些作用,但却不利于全局系统的运行,甚至会带来混乱和梗阻,最终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来重建。
要打好动员部门自动化办公的物质基础,提高人员素质。在统一数据规范的基础上,各单位要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形成一套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基础动员信息软件,这是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基本的信息网络单元。与此同时,一定要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尤其要按照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动员信息化的要求,着力培养既懂动员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要实现动员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统一领导的指挥自动化体系。目前,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已经为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网络平台。在国防动员综合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各级动员领导机构要按级负责,协调一致,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动员信息网络系统,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选择以及辅助指挥决策功能等连为一体,最终实现平时动员准备与战时动员实施的指挥管理自动化。国防动员的准备与实施关系国家安危,国防动员信息系统必须做到安全保密。为此,在动员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对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各个环节进行加密处理。要充分论证系统中的不同访问权限,并有控制措施。只有把严密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与严格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按照科学、高效、安全的要求顺利发展。
努力提高国防动员的信息化水平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实现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国防动员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联接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桥梁纽带,无疑要积极适应建设信息化社会和信息化军队的双重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
1、动员要素信息化
要素是系统存在的基础,有什么质的要素就有什么质的系统,要素的数量不同,系统的等级和特性也不同。国防动员建设要想提高自身的信息含量,就必须在其构成要素上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信息化建设成果,通过科学的组合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起点和层次。
有关资料显示,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和高融合性,使得目前民用高技术与军用高技术有80%可以相互通用。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也已具有相当规模。如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区中就有1.5万多家大型企业,就业人口达180多万,其中1/3是大专以上学历,科技工作者达50多万。这为我们把信息技术人才、设备等纳入到后备力量体系中,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动员潜力数字化
国防动员的基本功能是战时通过平战体制转换,将国防动员潜力转换成国防实力,保障和满足战争需要。因而,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国防动员潜力情况,对实现动员功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就要注重实现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统计、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也就是说,要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对国防动员潜力进行高级管理,实现动员潜力数据收集、传输、储存、综合的一体化和高效化,为战时动员潜力向作战实力的快速转换,奠定坚实基础。为此,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系统应具备3项功效:一是实现对动员潜力全范围、全领域、全内容快速查询和综合汇总,解决“一目了然”的问题;二是实现数据信息实时、动态、在线更新,解决“变化准确”的问题;三是实现根据不同军事需求自动生成动员计划方案,解决“辅助决策”的问题。
3、动员力量模块化
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要求军队的编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美军联合作战理论就强调,“需要相当灵活的组织编制......各级组织编制必须能够更加及时地应付危机,以缩短从动员到部队行动的时间”。显然,现役部队编制的小型化趋势,同样要求作为支援保障的后备力量的编组要实施模块化编组,通过组建小型、精干、多样的后备分队,战时针对部队的不同需求,实施“嵌入式”补充,达到力量统一、功能互补,提高动员整体质量和效益的目的。目前,西方主要国家的预备役部队均开始适应常备军结构变化的要求,更多地编组独立旅、团、营甚至连一级的作战、支援以及勤务保障分队,使之更易于战时分级分类快速动员使用,极大地提高动员保障的效能。
4、动员指挥自动化
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复杂,作战空间“五位一体”,各项保障难度大。在动员组织实施上,需要进行民兵、预备役部队动员,为现役部队补充兵员;需要组织人民防空、经济动员、交通运输等动员工作,这就使得动员的信息流量空前增加,如果仍然依靠传统方式和手段来组织实施,将很难适应对“海量”信息的快速收集、传输和处理,进而严重影响动员效能。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动员指挥自动化建设,实现国防动员各系统、各部门、各分队、各单位间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的连续不断,大幅度提高组织指挥效能。
需要说明的是,动员指挥自动化系统与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并不相同,它们是由两个相互独立的分系统组成,即“军内分系统”和“军外分系统”。国防动员“军内分系统”实际上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将后备力量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链接到整个信息指挥控制网,以便提高快速动员和遂行各种任务的能力。“军外分系统”则主要依托地方各种信息网络构建包含经济、交通、人防、国防教育等领域的动员保障信息网,实现地方与国防动员有关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互联互通,提高动员的速度和质量。因而,为了保证军队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安全,“军内分系统”与“ 军外分系统”间只能保持有限的联接,并通过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综合计划和协调,实现部队提需求、国动委搞衔接、地方政府抓落实的动员模式。
5、动员系统网络化
通过对国防动员系统实施信息化改造,以基于能最有效地发挥信息能力确立的动员体系,要以信息化人才为主体,用信息网络把国防动员主客体各单元联为一体,将人民武装、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国防教育等各个分系统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网络化结构,更好地发挥信息流在平战快速转换中的主导作用,实现人力、物力的有序、定向流动和聚合,达到动员的精确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和保障未来战争的需要。
背景知识:
所谓国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和军队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国防领域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从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使用到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国防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和共享、全面提高国防实力的进程。
国防信息化的主体是军事信息化,军事信息化的核心是指挥自动化。
国防信息化的实质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渗透力、融合力和倍增力来增强国防领域各个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速度,从而全面提高国防实力。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提高军队的信息能力,将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建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国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为目标,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基点,以国家与军队信息基础设施为依托,以正在发展中的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走信息化与机械化融合互动,具有我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国防信息化是相对于国防机械化而言的,信息化与机械化是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关系。机械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防信息化的发展方针:统筹规划、系统构建;需求牵引、标准先行、突出重点、整体提升;以我为主、适当引进;平战结合,军民结合。
上一篇:NAT技术在校园网上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