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申论作文高分策略
申论作文在笔试中分数所占比例较大,作文写作要有新意、不落窠臼,内容必须要鲜活、充实。
随着国考笔试的落幕,2015各省公务员考试又拉开帷幕。作文在笔试中分数所占比例较大,如何在考场上拿高分也是很多考生最关注的话题。那怎么写好申论作文呢?
如何防止跑题与偏题
对于申论作文来说,立意首当其冲,是申发论述的敲门砖。很多考生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立意错了作文就不可能有好的分数,哪怕考生写得文采飞扬也不能获得考官的青睐。
立意就是文章中议论的观点。既是议论的观点,就要围绕一个论题具体展开分析论述,而论题就是材料的主题。立意如何去找呢?其实,找立意便相当于找材料的主题,找到主题,自加角度便可成为立意。
首先,材料首段和末段出现的理论性的语言。在材料当中具有权威性质的专家言论就为直接点题,一般这样的言论会出现在材料首段或者末段。
其次,材料当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汇。如果材料要论述一个清晰的主题,那么材料当中会反复出现此词去提醒各位注意。
最后,作文给定的标题或主题。有些申论作文题干中已经给出了作文的主题,只需各位考生自加角度。但是有些题目虽也直接给出了主题,但是比较晦涩难懂。
如,2013国考申论副省级的作文题目为“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主题,初看题目仍不能确定主题,此时就需要联系材料,确定这句话在材料中的意思,通过解读就能发现“岁月失语”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惟石能言”指物质文化遗产,材料的导向又为对策居多,因此,材料立意为文化遗产保护。
由此可见,多种方法可以帮助考生破解申论文章跑题与偏题的病症顽疾。考生需要在考场当中擦亮眼睛,通过细节找寻材料当中的提示,切勿因心急而随意拟定立意。把握机会,从申发论述开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都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申论作文也是如此。但对于申论作文而言什么是好的开头?
申论作文本质上为议论文,很重要的一点就必须要立论,阐述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文章的开头应当通过对主题的论述,概括并分析,从而直截了当地表述自己的总论点。
因此,建议广大考生在撰写申论作文时,在文章开头就凸显总论点的重要性,并在内容上能与标题做到紧密地呼应,开门见山的提出自己的论点,并着力提升开头的形式规范和语言生动。形式上的规范可建议广大考生多使用排比句式,语言的生动性则多运用比喻修辞,引用名言的方式。
例如:“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百姓是政府执政的根基,是国家稳定之利器,民心不稳则国无常宁。“就业不仅关乎一个人生计,更关乎一个人尊严”,就业之重已不言而喻。因此政府必须兜住就业的底线,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第一产业的生产,优化第二产业的发展;扩大第三产业的比重,才能在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的大背景中,迎改革之春天,促发展之永恒。
另外,结尾也非常重要。结尾就是要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实现一定的升华。因此考生可总结文章的总论点,或者总结文章的几个分论点。升华部分可从文章主题加以论述。
如果希望文章在生动性上有所提升,应加入相应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或者引用名言,使文章意味深远,文章也自能妙笔生花。
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成我国社会发展、民族进步无法逾越的鸿沟。唯有以教育制度保障之舟、环境不断优化之道、儿童行为指导之法,方能形成浩浩蕩荡之势,乘风破浪,直挂云帆,实现农村发展、城市进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之伟业。
开头和结尾,一个开篇点出主题,一个结尾收束主题,并升华主题,既是高度紧张的考场上快速写就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的有效手段,也是给阅卷者留在好印象的利器。
突破“地板效应”
申论文章写作是很多考生谈之色变的话题。很多考生之所以害怕文章写作,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对申论文章内在结构要求的了解。如何做到主体结构清晰明了、游刃有余?
主体部分就是文章的躯干,字数上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篇幅,内容上也成为支撑文章写作最有力的依据和砝码。然而从阅卷者的角度来看,也未见得其会一一地进行推敲和斟酌。
因此作为考生,在考试中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认真为之的在于文章分论点,既要做到分论点本身形式规范,内容生动,又必须使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符合分总的关系,总论点包含分论点,分论点支撑总论点。
此外,如果能使分论点之间符合递进式的逻辑关系,那更是锦上添花之举。而对于分论点其他内容部分则应做到论述合理,论证有力,逻辑清晰,字数大体相当,如此便可使文章的写作做到最基本的要求,突破文章写作的“地板效应”。“地板效应”就是,答题内容区分度不大,得分也相差不大。
例如:发挥工人力量,让工人创新技术和意识的提升为其筑路铺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则源于工人的创新。新时代制造业的发展已向当代工人的技术创新提出新的命题。
因此,其一、政府要建立产业创新激励体制,营造人人参与创新,人人乐于创新的局面;其二、企业要建立工人研发创新的平台,激发工人创新热情,物质和晋升上给予支持和鼓励;其三、工人自身要发挥创造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新想法,研发新技术,做出新产品。唯有如此,方能呈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美卷,亦能展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佳景。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论述的主要部分,也是体现考生论述能力、主题观点的主要部分,考生一定要尽量做到论证合理有力、符合逻辑。
不拘一格找论据
申论作文写作要有新意、不落窠臼,内容必须要鲜活、充实。纵观以往考生的作文写作,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缺少存在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少多样的论据,通篇都是自说自话、泛泛而谈,论据来源单一。想要写出有说服力的议论文,必须要不拘一格找论据。
论据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原理规律。议论文通常是为了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为了增强阅读者对于文章的认同感,文章撰写者不仅仅要表达出自己明确的观点,还需要多角度进行论证。引用众所周知的规律、原理效应以及名人名言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例如,为了证明“金融业要支持实体经济”这一观点,如单纯说“金融业重要,实体经济需要支持”,显得非常薄弱;而换一种方法,例如“中国古代哲学讲究‘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或是引用金融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风险与收益正相关”,或是引用李克强总理关于“引金融活泉浇灌实体经济之树”这一论述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无疑会让自己文章更加出彩,更具说服力。
二是典型事例。除了用名人言论和原理效应来支撑文章观点以外,援引经典故事或社会热点事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能充实文章的字数,另一方面援引古今事例可以展现考生博古通今的历史纵深感,让考官眼前一亮。
例如,考生在写“乡村教育困境”时,如果直接翻译原有材料泛泛而谈,说“如今农村孩子上学难上学贵,农村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些是大部分考生的临场应变,考官看到如此千篇一面的试卷必然审美疲劳。
想要胜出,不仅要举例子,还要把事例举得非常具体。如果考生谈到“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发拉村辍学率达到75.3%,十户有三户因教育高收费致贫、返贫”类似的详细事例,这样的文章自然鹤立鸡群。
论据充分多样是让申论作文出彩的有效途径,但是充分多样的论据来自于考生的积累。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一定要多关注社会热点,积累名人名言,并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湖北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