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定向沉积Ni基合金与WC混合粉末的组织
材料表面堆焊一层材料,从而使廉价材料表层形成与基体材料成分、组织和性能完全不同的表面熔敷层。由于基体与熔覆材料在高能密度激光束的作用下形成了冶金结合,因而比其他方法(例如热喷涂,电沉积等)的结合强度高。这种特殊的涂层可以使材料表面具有好的耐磨、耐腐蚀、润滑及抗氧化能力,也可以形成一些功能涂层,同时也保持了廉价基材的良好强韧性。因此近年来,激光熔覆技术在制造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5]。
Ni基合金粉末由于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耐蚀性、高温自润滑作用及合理的价格,所以在激光熔覆材料中研究的最多、应用的最广。另外,由于WC颗粒具有高熔点(3058ºC)、高硬度(2500-3000HV)及良好的稳定性,而且与其他金属陶瓷颗粒(如碳化钛等)相比易于获得,因此WC作为硬质相颗粒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5#钢由于具有强度高、韧性和塑性好以及价格低等优点,在许多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但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对各种生产设备主要零件的表面性能要求日益增高 [6-9]。为了提高矿山机械零部件的耐磨性能及使用性能,利用CO2激光熔覆系统将Ni基合金与WC硬质相颗粒的混合粉末熔覆到45#钢上,并对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维氏硬度等进行了研究。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
基体材料选用调质态45#钢,规格为210×65×20mm。熔覆材料为Ni基合金粉末(0.03%C、21.5%Cr、0.4%Si、1.4%Fe、9%Mo、3.8%Nb、余量Ni)和WC 粉末,Ni基合金粉末的粒度为53~150μm;WC颗粒的粒度为45~150μm。混合粉末中WC粉末的百分含量(质量)为50%。
1.2 实验设备及方法
激光熔覆系统由6kW-CO2激光器、数控加工机床、激光器冷水机、负压式气载送粉器、激光熔覆头及侧向送粉喷嘴等组成。激光熔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激光输出功率3.0kW、扫描速度500mm/min、送粉量24g/min、光斑直径4mm、搭接量40%、保护气体(Ar)12L/min、送粉气体(Ar)7L/min。利用上述最佳工艺参数获得的熔覆层厚度约为1mm。
1.3 试样的制备及检测
熔覆后用线切割沿垂直于激光扫描的方向切成15×10×20mm的金相试件,研磨和抛光后,用王水(HCl:HNO3 = 3:1)进行腐蚀,然后用酒精冲洗干净,并用风筒吹干。用金相显微镜对熔覆层的金相组织进行观测,用S-3400N型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并利用EDS能谱仪分析熔覆层的成分。用HVS-50型维氏硬度计分析熔覆层横断面的硬度分布。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熔覆层的相组成。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熔覆层的相组成分析
图1是激光熔覆层的XRD分析结果。由图可见,熔覆层除γ-Ni外,还含有WC、W2C、(Cr,Fe)7C3 、Mo2C、Nb2C等多种碳化物硬质相。在高能密度激光束情况下,WC部分原位自生,生成W2C,同时析出C元素[10]。析出的C元素会与Cr、Fe、Mo、Nb等元素生成多种碳化物硬质相,这些硬质相对熔覆层硬度的提高和耐磨性能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熔覆层的显微组织
激光熔覆所获得的熔覆层内WC分布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WC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熔覆层中、没有沉底的现象,如图2(a),且保持着原始的形状,与基体之间结合牢固,如图2(b)。上述现象是由于激光熔覆过程具有快速加热及快速冷却的特点,使WC颗粒来不及下沉和大量分解,所以获得了比较理想的Ni基合金与WC混合粉末的熔覆层。熔覆前,WC颗粒尺寸为45~150μm;熔覆后对WC颗粒的尺寸进行了测量,其尺寸范围为46.9~146μm。由上述对比可知,WC颗粒在熔覆前后基本上保持了原始尺寸的大小,说明WC颗粒在激光熔覆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生分解。
熔合线附近熔覆层显微组织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熔合线处为冶金结合,且接合良好。由熔合线开始的熔覆层依次可以观察到初晶相以平面晶生长、柱状晶生长和树枝状晶生长[2]。这是由于在冷却过程中,从熔合线到熔覆层的表面,温度梯度逐漸减小,而凝固速度逐渐增加的缘故。可推断,熔合线附近的初晶相是由富Ni(Fe)的奥氏体γ-Ni组成,而共晶组织是由γ-Ni与复杂碳化物组成。
熔覆层中上部的显微组织如图4所示。Ni基合金基体中有珊瑚状[11]、等轴晶状、柱状及交互结晶状等多种形态的初晶相析出。由分析结果可知,除了珊瑚状初晶相外,剩下的初晶相成分基本相同,并
且都是富W相,所以可以推断为碳化钨(WC和W2C)相,上述珊瑚状初晶相也可以称其为共晶组织,该共晶组织应由碳化钨和残余γ-Ni组成,所以导致了其碳化钨含量低于其他的初晶碳化钨相。另外,在凝固过程中,未分解的WC颗粒为碳化钨的异质形核提供了生长基底,从而形成了交互结晶状的碳化钨,如图4(b)所示。
由上述分析,熔覆层的中上部显微组织可定性为过共晶组织,初晶相由碳化钨组成,共晶组织由碳化钨、残余奥氏体γ-Ni及复杂碳化物组成。这些初晶相的多样性主要是因为冷却速度快,加上WC颗粒密度较高,导致液态金属的对流或扩散过程进行的不充分,从而使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成分差异,再加上熔覆层内各部分之间的温度梯度和凝固速率不同,最终造成这种具有区域分布的多形态的初晶相。
虽然碳化钨的熔点较高,但是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碳化钨颗粒边缘的W和C与Ni基合金之间产生了原子间扩散,也就是说Ni基合金基体的W和C含量高于原始合金粉末的含量,从而使得Ni基合金基体中析出了多形态的碳化钨初晶相。
3结论
1.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熔覆层的主要相为γ-Ni、WC、W2C、Mo2C、(Cr,Fe)7C3、Nb2C,除γ-Ni外,其他均为硬质碳化物相。
2.合理的工艺参数使WC颗粒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牢固,并保持原始的形状;对熔覆前与熔覆后的WC颗粒进行了尺寸比较,发现在熔覆过程中,WC颗粒基本没有发生分解。另外,熔覆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冶金结合。
3.熔合线附近的熔覆层由亚共晶组织(初晶的富Ni奥氏体γ-Ni与共晶组织)与未分解的WC颗粒构成;熔覆层中上部由过共晶组织(初晶的碳化钨与共晶组织)与未分解的WC颗粒构成,初晶碳化钨的形态有珊瑚状、等轴晶状、柱状及交互结晶状等。
参考文献:
[1] 付宇明,高中堂,郑丽娟.镍基碳化钨合金粉末激光熔覆工艺的研究[J].材料热处理技术,2011,40(14):102-105.
[2] FU Yuming, GAO Zhongtang, ZHENG Lijuan. 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Laser Cladding Ni-based Alloy with WC[J]. Material & Heat Treatment, 2011,40(14):102-105.
[3] 刘兴光,王勇,韩彬.激光熔覆Ni包WC复合涂层的组织、耐磨和耐蚀性分析及应用[J].电镀与涂饰,2011,30(50):72-75.
[4] LIU Xing-guang, WANG Yong, HAN Bin. Analysis of the microstructure,wear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laser-clad Ni-coated WC composite coating and its application[J].Electronplating&Finishing,2011,30(50):72-75.
[5] 张维平, 刘文艳.激光熔敷陶瓷涂层综述[J].表面技术, 2001, 30(4):30-38.
[6] ZHANG Wei-ping, LIU Wen-yan. Progress of Laser Cladding about Ceramic Coating[J]. SURFACE TECHNOLOGY, 2001, 30(4):30-38.
[7] 徐国建,殷德洋,杭争翔 等.激光堆焊Co基合金与VC混合粉末组织和性能[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34(1):26-30.
[8] XU Guo-jian,YIN De-yang,HANG Zheng-xiang,ZHANGWei.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laser overlaid layer of mixedCo-based alloy and VC powder[J].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2,34(1):26-30.
[9] Zhang Y, Tu Y, Xi M,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n laserclad nickel based alloy coating on pure copper [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8, 202 (24):5924-5928.
[10] 董世运,马运哲,徐滨士等.激光熔覆材料研究现状[J]. 材料导报, 2006,20(6):5-9.
[11] DONG Shi-yun, MA Yun-zhe, XU Bin-shi, etc.Current Status of Material for Laser Cladding[J]. Materials Review, 2006,20(6):5-9.
[12] 赵敏海,刘爱国,郭面焕.WC颗粒增强耐磨材料的研究现状[J].焊接,2006(11):26-29.
[13]ZHAO Min-hai, LIU Ai-guo,GUO Mian-huan.Research on WC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J].Welding, 2006(11):26-29.
上一篇:浅谈海上钢管桩防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