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方案的正确与否,其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是非常重大和深远的。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特别是会计信息失真是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一、会计学自身的限制使会计信息失真。其一,会计确认对象的隐匿。由于没有合适的会计规范为依据,企业有些价值不能确认,如人力资源、商誉等等。其二,会计确认的主观性。主观性的确认必定为制造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了可能和动机,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如会计假设等。其三,会计核算原则的影响。企业在执行核算原则时,总是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出发点,用足灵活性,这样往往造成实际经营情况与会计信息不一致,如公允价值计量等,其中许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引起人为的推断。其四,在会计制度方面也难免存在漏洞和不完善之处,由于经济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而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却是滞后的,这些会计自身因素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密切相关。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自身利益,授意会计人员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通过弄虚作假,制造业绩,扩大影响,提升企业形象。由此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管理部门的信任,并由此获得投资倾斜、优惠贷款或减免税金等方面的经济利益。其次,企业经营者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影响或迫使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由此会计人员获得职务、薪金、政治荣誉等方面的利益。否则就有可能处在不被重用或难保饭碗的境地。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既是具体参与者,也是利益分享者。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着至关重要影响。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生产者与虚假会计信息之间密切相关的利益关系,构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
三、人事管理受制于人。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企业会计的人事管理权由本单位负责,会计人员只能听任经营者摆布。多数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会计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会计人员,整个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完全置于企业内部,由企业自我运作、自我控制。在当前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中介机构不规范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难以做到有效防范,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温床。
四、法律责任不够明确,财务监督无从发挥。虽然《会计法》对违法行为作了具体规定,但由于处罚不力,或疏于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客观上形成了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泛滥。另外,财务监督的力量必然是有限的,现如今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广,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社会监督的力量又以如何的态势发展的呢?我想这都是值得国家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会计人员的一切政治和生活待遇都是由被监督对象提供的,监督人的命运掌握在被监督人手中,致使企业会计人员的内部监督、控制职能难以发挥。
五、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真正原因。人们在竞争时违背诚信的原则,使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了宏观社会背景。这种虚伪欺诈的社会习气对会计工作者、部分政府人员以及进行社会会计监督的会计事务所产生了不良影响。作为经济信息提供部门的会计为了单位或个人的利益可能会丧失诚信原则进行造假,部分政府官员官僚作风严重,盲目追求数字经济,进而放弃诚信的道德准则,在会计报告上弄虚作假,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了稳定客户,拓宽业务,在相关法规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的情况下,违背会计职业道德,丧失了其客观公正的立场,忽略了其社会责任,出具虚假的证明,为企业作假账提供便利,成为会计造假的保护伞。
六、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负有直接责任还有部分会计人员知识老化,对不断更新的会计制度和现行财会法规、政策缺乏系统了解,导致大量的会计政策误解、核算失误等技术性错误,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又有哪些呢?
会计信息失真是许多社会问题在会计上的综合反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采取措施,综合治理。不仅需要会计学术界的专家和学者的努力,更需要社会贤达及政府官员的积极参与。针对以上几个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笔者罗列几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对于会计学本身的限制,会计学界对此有很多的学者在不断的专研和研究,为了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出台了相关的对策和具体办法。
2、法律责任不够明确,执法力度不够强硬。首先,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并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财政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会计监督实施办法、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规定。再次,促进《会计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对违法行为人追究其刑事或行政处分,真正发挥《会计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基本道德强有力的保障手段。国家需要调整、完善法规使之适应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公正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并对全国持证会计人员建立道德行为档案,对在各类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以采取相应奖罚措施,对企业建立起一套诚信评价体系,评价监督企业的诚信状况。应加强监管部门的力度和高素质的检查人员,相关的会计监督部门随时随地关注企业财务状况并及时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定期检查企业的违规情况,及时给予一定处罚,加大奖罚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局面,使我国的会计法律及法规逐步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千变万化。如果没有良好的法制环境、正常的经济秩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3、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我国的现状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才的严重短缺,缺乏调动会计人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些都导致会计人员“有意”和“无意”地参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由于新的会计知识不断更新,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更是不容忽视,没有高业务水平和素质的人才,又何谈高质量的会计工作成果呢?只有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一般情况下,会计人员是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操作者,客观地讲,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防范和抵制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笼。加强会计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开展对更新的会计知识的培训及定期的检查,对不具备条件的会计人员不允许上岗,要把定期开展期培训与考试结合起来,给出上岗与否的标准。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和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密不可分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依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所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迫在眉睫。
4、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改进、完善、整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制度措施。立足我国国情,积极借鉴国际会计界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一些有效做法,完善制度措施,提高整治效果。
5、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到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及时,监管机制不能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其既定的作用。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需要依靠会计理论界的专家和学者随时应对中国经济发生的各种变化及时出台相关的对策。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国内外的会计信息治理工作,取长补短,使我国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完善,加快与国外会计接轨的步伐。其次,会计信息质量高低更离不开国家的高度观注和重视,只有多管齐下、内外联手、综合治理、逐步推进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真正把我国会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上一篇:论我国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
下一篇:生产型企业成本会计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