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实践思考
摘要: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管理会计运用效果的好坏,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息息相关,同时管理会计水平的提高也能帮助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本文针对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管理会计;内部控制;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16-0176-02
一、引言
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大分支,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是管理学与会计学的有效融合,是科学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成果,主要职能是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提供服务。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和措施的总称。二者的一致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产生基础一致
管理会计是从会计学中分离出来的,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通过运用有利的基础信息,将财务工作与业务活动有效结合,并在企业进行目标规划、战略决策、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生产程度大幅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企业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生产经营由产品化时代进入市场化时代,生产经营的复杂化程度也随之加大,对管理知识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由此应运而生。内部控制的产生则是由于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分离,是根据企业加强对内管理的自身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调整和相互制约的系统。核心职能是基于内部牵制原则,即防止管理者的错误与舞弊。从产生基础来看,两者的产生均源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管理需要。
2.目标一致
管理会计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内涵是在向企业所有者反馈资源受托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据此推动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益,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增值。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两者均服务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都是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实现价值增值。
3.内容一致
管理会计循环又称管理会计的实施过程,包括预算、过程控制、报告和考核,管理会计工具包括决策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考核管理等。内部控制是通过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采取控制措施,最终实现企业管理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在合理范围内保证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二、管理会计应用于内控的必然性
随着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之间的关联程度也越来越密切,各项业务均需各部门间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发挥作用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仅仅依靠财务部门作为提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等基础信息的提供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管理会计方式作为支撑。管理会计的主要功能在于数据分析,其所用到的基础数据必须依赖于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管理不完善、业务流程不合理,数据收集就困难,数据真实性也就没有保证,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效能的基础。相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有效也需要管理会计辅助支持,将管理会计的方法合理应用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能使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执行更加有效。近年来,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企、事业关于实施和加强内部控制的制度、规定,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但很多企业或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还是较为表面,侧重于制度建设,不注重执行过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考核执行效果的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管理会计是内部控制落地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二者的有效融合可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逐步完善,运用管理会计的理念和方法可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践层面,推动内部控制制度落地,搭建全面、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行为进行纠偏,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的内控制度是确保财务信息准确的前提,为管理会计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
三、管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具体运用
管理会计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提供依据,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此,管理会计应当以企业管理需要为出发点,记录和分析业务数据,及时“捕捉”和反馈相关信息,并参与到决策控制过程中。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将管理会计理念融入内部控制体系,贯穿于业务发展全过程,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1.决策管理
通过加强对內部报酬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获利指数等投资决策指标的分析,科学合理的判断企业的投资决策,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回报预期,选择最佳投资方案,有效降低企业投资风险。而决策行为控制正是内部控制的内容之一,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选择合理的决策指标判断投资业务或项目的可行性,以及根据投入产出比,确定与企业预期目标的偏离度,从而有效控制投资行为的风险。投资项目付诸实际后,也需要定期跟进项目收益情况,与前期决策预判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及时对差异进行修正。
2.成本管理
企业对成本信息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投产策略、制定价格、确定产量、考核业绩等,都是基于对成本的分析。加强成本管理,为管理层提供成本核算数据,是企业增收节支、创造利润的源泉。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而产品成本实际上是企业为生产产品的全部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的总和,传统的成本管理仅关注生产制造环节,对于整个作业链的改进并不能提供完整的信息。目前较为客观的反应成本信息的方式为作业成本法,是通过对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进行分析,并分配到具体作业中,同时把收集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一种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主要对某项作业是否具有增值性进行分析,从而判断该项作业是否缺乏效率、存在浪费,应保留还是取消。不仅如此,还通过查找影响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的因素,并制定有效解决策略。整个分析过程就是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的控制和管理,体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和原则,将控制活动贯穿于各部门和各业务层面。
3.预算管理
企业预算是以生产经营目标为指引,以经营计划和管理权责为纽带,通过预算管理,预计企业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对各项资源的需求,估算当前资源基础,预测未来资源的可获得性,完成资源供求匹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预算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更深入、全面地覆盖企业的运营管理全流程,所有员工、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完成,真正实现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
预算管理具有计划、控制和评价职能,通过预算的形式将市场和公司内部经营过程、管理过程有效衔接,其目的在于控制运营过程和结果。以预算为开展各项业务的依据,是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合规性,减少随意性,确保企业健康有序运转的重要控制手段。
4.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控制是企业通过设置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投资回报率、安全生产目标等方面的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可以有效分析出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或惩罚措施,从根源上解决不公正,使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在充分发挥员工通过努力获得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企业效用最大化,通过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绩效考核体系,规范企业各级管理者及员工的工作目标和经济行为,从而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目前常用的绩效考核方式有:360度反馈体系、目标管理体系、关键绩效指标(KPI)评价法、平衡计分卡评价法等。具体采用哪种考核方式,还应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相匹配。同时,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所需的考核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还需结合不同时期的内部控制目标去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
四、结束语
为管理会计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是充分发挥其效能的基础,因此企业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依据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性原则进行机构设置、岗位设置。良好的企业治理基础内在要求使管理会计成为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管理层要提高管理会计的运用意识,运用管理会计数据所蕴含的意义,重视管理会计在决策中的作用。其次,管理会计的运用是建立在对财务信息、业务信息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处理的基础上,且管理会计所需的数据要具有广度和深度,所以需要良好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通道,紧靠人工是难以实现的,需要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通过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可以提高基础数据收集的时效性与全面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处理,并设定相应的权限,向不同业务环节的员工、不同级别的员工傳递其所需的信息,为其进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结合、合理运用,能促使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全面、有效,从而满足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多种信息需求。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为管理会计效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进一步增加了运用管理会计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需求,并形成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反哺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支晓强,戴璐.管理会计学(第8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阴莉潍,供职于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中心,中级审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