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实验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在一个心理实验活动中,研究者召集了十位志愿者,请他们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活动。志愿者被分别安排在十个没有镜子的房间里,并被详细告知此次实验的目的及方法:采用以假乱真的化妆技术,他们将变成一个个面部有疤痕的丑陋的人,然后在指定的地方观察和感受陌生人对他们的反应。
研究者在每一位志愿者的左脸颊上都精心涂抹上了令人生厌的疤痕,并用随身带的小镜子让每位志愿者看到自己脸上新增的疤痕。当志愿者们看到自己恐怖的“尊容”后,研究者告诉每一位志愿者,为了让疤痕更逼真、更持久,他们需要在疤痕上涂抹上一些粉末。事实上,研究者并没有在疤痕上涂抹任何粉末,而是用湿棉布将刚刚涂好的假疤痕和血迹彻底清理干净。
志愿者们被分别带到了各大医院的候诊室,装扮成急切等待医生治疗面部疤痕的患者。候诊室里人来人往,全是素昧平生的人,志愿者们在这里可以充分观察和感受人们的种种反应。实验结束后,志愿者们向研究者讲述了自己的感受。他们普遍认为,众多的陌生人对面目可憎的自己都非常厌恶、粗鲁、缺乏善意,而且眼睛总是很无礼地、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的伤疤。
这一实验结果,使早有心理准备的研究者吃惊不小:人们关于自身错误的、片面的认识,竟然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对外界和他人的感知!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们牢牢记住了“疤痕”,正是由于心中的“疤痕”作怪,他们自己的言行、对陌生人的感受与以往大为迥异。
“疤痕实验”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怎样的启示,怎样才能让学生消除心中的“疤痕”呢?
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我做了如下尝试。
1.避重就轻,淡化批评
有些老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针对学生的缺点、毛病喜欢用同样的词语、同样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老生常谈”次数多了,一次次强化某个缺点,就容易在学生脸面上制造出“疤痕”,以至于对学生的教育产生消极影响。我建议“千变万化”,例如迟到现象,可以说:“某某同学,你今天上课铃响后才进教室。”也可以说:“某某同学,你今天比昨天早来了,但是和上课的时间赛跑,你今天落后了。”还可以说:“某某同学,明天你能比今天再早5分钟就好了!”⋯⋯这样可以避免给学生留下“疤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加有效。
2.优点放大,强化激励
给学生上课,经常是前面小半节时间以我讲为主,后面大半节时间则完全留给学生读书学习。在学生读书学习的时候,我在黑板上画上全班学生座位示意图,图上的每个点都对应着一名学生。我还在示意图上方写下“静能生慧”“勤奋好学”“专心致志”激励学生的话语,认真观察学生读书学习的表现。例如,我发现某同学遇到不懂的字词查找工具书,就在与他对应的坐标点上写一个字母“G”(Good缩写),并且在旁边写一个很小的“工”字;发现某同学抓紧时间,进入到读书学习状态中的行动最快,也在与他对应的坐标点上写个字母“G”,并且在旁边写上“惜时”⋯⋯
临近下课,我郑重地看着示意图上的记号和文字开始总结。被表扬的学生信心十足,其他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榜样。偶尔也有做小动作、小声讲话的同学,我用目光示意,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谈话,询问情况,指出不足,多加鼓励。这种方式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效果往往更佳。
曾经读到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为国家立功的战士,临牺牲的时候,右手紧紧按着左边上衣口袋。人们把他的手拉开,发现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打开一看,原来是他中学的老师写给他的评语。这张写着他优点的评语陪伴了他27年,这些评语也激励了他27年!
读完这个故事,我开始了行动:为我任教的六个班的学生制作优点卡。全班同学每人发一张纸,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姓名;让这些纸张在同学们中间流动,流动到谁手里,谁就把自己认为该生的优点写上去。最后,我还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汇总出每个学生的优点。我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点制作成名片大小的卡片,选择特别的日子,比如元旦放假前、六一儿童节等,郑重宣读后,再把优点卡送到学生手中。
三年来,我给近千人制作了优点卡。实践证明,此举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多发现、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同学之间的这种发现和相互学习,是对疤痕实验的反证:用优点卡给学生“美容”,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自尊、自信、自强。
让我们都来做孩子的“美容师”吧!
(作者单位: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五小学
广东珠海430079)
责任编辑郑海燕
上一篇:永平卷粉
下一篇:探析中国元素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