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00-2007年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合肥市近年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合肥市2000-2007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报告和资料,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结果 2000-2007年共有110起学校爆发疫情,其中麻疹17起、风疹44起、流行性腮腺炎17起、感染性腹泻4起、流脑2起、流感1起、SARS 1起、水痘24起,共报告病例3 175例。疫情多发于乡镇学校(56.36%),以春季为高发季节,传播途径以呼吸道(96.36%)为主。结论 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传染病是合肥市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应加强预防与控制。
【关键词】 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麻疹;风疹;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83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28-02
近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与学校人群集中,易发生聚集性病例,学生正处于计免相关疾病高发年龄段有关。为了解近年来合肥市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特点及控制措施的效果,现对合肥市2000-2007年各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收集2000-2007年合肥市以及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疫情,以电话或网络直报的形式报告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情况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0-2007年,合肥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疫情共120起,其中发生在学校的110起,占91.67%;发病人数3 175例,男、女生比例为1.27∶1;无死亡病例。110起传染病疫情有86起是法定传染病爆发疫情,其中麻疹17起,占15.45%;风疹44起,占40.00%;流行性腮腺炎17起,占15.45%;流脑2起,占1.82%;流感1起,占0.91%;感染性腹泻4起,占3.64%;非典1起,占0.91%;水痘24起,占21.82%。见表1。
2.2 分布特征 各类学校均有传染病疫情发生,主要发生在小学,共73起,占66.36%,其余为中学22起,中专职业学校10起,大学3起,幼儿园2起。合肥市3县4区均有传染病疫情,肥东县最多为21起,其次是蜀山区18起,肥西县17起,包河区16起,长丰县和庐阳区各14起,瑶海区10起。
时间主要分布在4月和5月,分别为22起和21起;3月17起,主要因为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2,6,12月各11起,1月6起,11月4起,9,10月各3起;8月1起,为大学生军训期间发生的感染性腹泻疫情;7月份因放假无疫情;8-11月疫情较少,可能与肠道传染病较少有关。见图1。
2.3 传播途径 110起爆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106起,占96.36%),其余均为肠道传播的感染性腹泻疫情。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流动人口增多 近年来,合肥市各类学校不断发生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爆发疫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说明学校已成为传染病爆发疫情控制的重点场所,而计划免疫相关疾病是防治的重点。调查发现,主要是农村的在校学生和外地来合肥就学的学生,发病学生大多未接种计划免疫相关疫苗,部分接种史不详。所以,积极加强农村地区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工作,对外地来合肥就学的学生进行各类疫苗的免疫强化,是控制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关键。
3.1.2 环境与学生生理特点相互作用 (1)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小学最为多见,其次为中学/中专和幼儿园。可能与该年龄段中小学生免疫功能相对薄弱,是呼吸道等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有关;也可能与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较差以及学生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较差、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有关。(2)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丙类、乙类传染病和群体不明原因性发热多见,提示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预防控制重点主要为丙类呼吸道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的疾病。(3)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3-5月较多,占54.55%,且以呼吸道传播为主(96.36%),与其他地区的学校以肠道传播为主[1]不同。因此,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预防控制重点应为3-5月(春季)呼吸道传染病[2]。
3.2 建议 (1)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均应重视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及各项措施的落实[3-4]。(2)加强学校卫生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均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并加强其人员的业务培训,使校医和保健教师真正承担起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应加强学校卫生的专业建设和人员配备[5-6]。(3)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纳入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免疫强化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学生预防传染病的自我保健知识和能力,创造健康卫生的校园环境。(4)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研究。如学校对校舍、食堂、饮用水等硬件设施和卫生设施如何科学规划和建设;在学生中如何组织开展和科学实施易发、高发传染病的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在学校如何开展学生因病缺课和发热等症状的监测等。(5)积极开展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学生预防传染病的自身免疫能力。
4 参考文献
[1] 林玫,龚健,李翠云,等.广西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67-968.
[2] 李麟琳,吴登科,莫英瑛.湘西自治州中小学传染病爆发疫情分析与对策.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 361-1 362.
[3] 陈武,欧剑鸣,蔡少健,等.福建省2004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72-874.
[4] 许国章,周爱明,朱利利,等.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控制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9.
[5] 张智,张吉慧,苏孟,等.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1 005.
[6] 方利洪.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体系建设.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96.
(收稿日期:2007-11-08;修回日期:2008-01-30)
上一篇: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传染病防治策略
下一篇:健康教育对校园内传染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