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性面裂的分析
摘要 在建陶生产中,坯体的机械性面裂极易被忽略,笔者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对该缺陷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机械性面裂,干燥,传动
1 前言
在建陶生产中,干燥坯体中间出现的形如鸡爪的面裂,相信大多数技术人员都比较熟悉,也容易较快地解决此类缺陷。但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另一种由于机械原因造成的面裂,这种面裂不同于前述的“鸡爪”形面裂,裂纹有长有短,形状为直线,或近似直线,大多数只是坯体的上表面开裂,而下表面不开裂,但也有极少数为透底裂。其解决办法与平常所说的“鸡爪”形面裂有较大区别,下面,笔者将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分别进行分析介绍。
2面裂产生的原因
2.1 压机冲压过程中引起的面裂
粉料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由于模具不水平、模具磨损变形、压机冲头参数设置不合理或者推料架布料不均匀等原因,均会产生面裂现象。判断是否冲压原因引起的面裂可根据产品缺陷的规律性来加以分析,如果全部是由某台压机冲压的产品(一般指双机生产)有面裂,而另一台压机冲压的产品无面裂,或者单机生产时,只有某一边的单块砖有面裂,则由压机造成的原因可能性比较大,确认的方法是:在压机出口平台对有面裂的坯体调转90°进入干燥器,然后再进入烧成窑,烧成出来后观察面裂的形状、位置,如果面裂位置相对砖坯位置不变则为压机引起,反之,可排除压机原因。解决办法可以依次检查模芯、冲压参数、布料情况,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即可。
2.2 干燥传动引起的面裂
另一种发生情况最多的面裂则由干燥传动引起,这种面裂的特点是面裂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有可能只是干燥器中靠主动边那块砖有,而另一块砖则没有;或者,只是干燥器中靠被动边那块砖有,而另一块砖则没有,而两块砖同时出现的机会比较少。面裂的基本形状与辊棒方向平行,长度大部份为1公分以上,大多数仅是面上裂,有少数是透底裂,位置相对砖坯比较固定,这种面裂往往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以为是由压机引起的。若对干燥器的供热系统进行调试,裂纹的长度会发生改变,有时会变成细小的面裂(抛光以后才能发现),而有时裂纹却变得很粗长,甚至出现干燥断砖现象。其特征图有图1~图3三种。
以上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裂纹的方向均与辊棒大致平行,但是由于受传动影响的程度及坯体在干燥器中出现面裂的不同位置而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这种机械性面裂时,首先要判断清楚,并和平常所说的面裂加以区分,常规的面裂形状为“鸡爪”形,又称“鸡爪”裂,见图4。确认是否为干燥传动引起的面裂,可以在干燥入口调转坯体90°入窑,如果面裂位置相对辊棒位置没有变化,则为干燥原因,若相对坯体位置没有变化,则为压机原因。在确认了干燥原因后,再进一步分析是因为干燥传动引起的还是干燥热工原因引起的,一般来说,若是由于干燥热工原因引起的,多数易发生“鸡爪”形面裂,而极少有此类与辊棒平行的面裂。对于干燥传动引起的面裂,其原因一般为:由于干燥辊棒(有铁棒也有瓷棒)的上面由于粘结了较多的泥粉或棒身弯曲变形造成,也有极少数可能是由于辊棒跳棒或辊棒面不水平、棒头弯曲或电机链条跳齿等原因造成。
解决办法:若确认了是干燥传动引起的面裂,可按照以下步骤展开工作:
(1) 检查辊棒是否存在跳棒现象、棒头是否弯曲、棒头卡片是否缺失、传动电机链条是否跳链、斜齿是否存在跳动现象等易发现的问题。
(2) 对干燥辊棒进行检查,检查其弯曲程度、棒上粘粉、结块程度,并视情况换棒或洗棒。
(3) 调整全窑的水平度。
2.3 其它原因
机械性面裂除了以上两种主要原因以外,有时也有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1) 由输送线不平整或振动过大造成。主要指压机冲压坯体后到干燥入口这一段的输送线或指干燥出口到烧成窑炉的输送线(有的为釉线)。排除办法可参照前述的调头或交错位置的办法,等找到原因后调好相应的机械部位就能解决。
(2) 烧成窑前段的辊棒太弯或因辊棒粘粉起钉严重的情况也会引起砖坯面裂,确认方法也可通过调头或错位方法,等确认是辊棒原因后,可以相应地更换辊棒或拔出辊棒进行清洗除钉后再次插入使用。
3总 结
机械性面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坯体强度差,局部受机械作用而产生裂纹。解决思路首先要确认到底是机械性面裂还是由于干燥排水原因而造成的“鸡爪”形面裂,然后找出是哪一工序哪一段的机械设备引起,最后对症下药,更换或调试好相应的机械设备,这种裂纹也就迎刃而解。
下一篇:关于五层干燥窑出现裂砖的答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