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科普载文作者群分析
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的数量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上述数据表明核心作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离普赖斯定律数据模型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核心作者群中发表论文较多的高产核心作者来看,作者基本集中在该刊系统内,应扩大宣传力度,积极吸引外稿。
(四)核心作者群发文被引情况分析
论文被引频次是指自论文公开发表或公开发布以来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被引频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具有学术价值与影响力文章的分布情况,也能反映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及关注度、研究的热点主题等[5,12]。
据统计,近十年间发表在《科技导报》的科普载文5篇以上的作者共计17人,发文205篇,总被引频次为163次,篇均被引频次为0.795次。其中102篇文章(占核心作者群发文总数的49.8%,下同)的被引频次为0。48篇(23.4%)文章被引频次为1。24篇(11.7%)文章被引频次为2。7篇文章(3.41%)被引频次为3。6篇(2.92%)文章被引频次为4。5篇(2.44%)文章被引频次为5。被引频次在5以内的文章占核心作者群发文总数的93.7%,表明低被引文章占该刊科普类载文的绝大部分。图2给出了被引频次分布情况,将被引频次与文章数的分布进行拟合分析发现,被引频次分布趋势与幂函数分布吻合,且拟合指数R2达0.96,其中x和y分别为被引频次和文章的篇数。
三、高效用载文及作者情况分析
期刊被引频次是学术质量以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高被引论文通常也被视为高影响力的论文,网络下载频次可测上网期刊的扩散速率,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的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中,已经把论文的下载量作为评价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13-14]。高下载频次和高被引频次已成为评价高效用论文的重要指标,文中所分析的586篇科普类文章中,下载频次≥500的文章共有38篇,被引频次≥10的文章共有51篇,下面具体分析此标准选出的高效用载文及其作者情况。
从被引频次≥10的51文章来看,2人以上合著文章有23篇,合著率为45%;3人以上合著有11篇; 4人以上合著的共8篇; 5人以上合著共4篇; 6人以上合著的共3篇。从合作度分析,51篇文章的作者总数为105人,合作度为2.06人/篇,合作程度明显高于研究对象总体载文的合著情况。从作者分布的地区来看,分布在北京地区的达68.6%,发表2篇以上文章的单位有: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清华大学。下载频次≥500的38篇文章中合著文章有20篇,在此研究对象范围内合著率为52.6%;作者总数为67人,合作度为1.76人/篇,合作程度也明显高于总体情况。此38篇文章作者分布的地区有:香港、四川、上海、山东、广东、北京,而分布在北京地区的高达84%,发表2篇以上文章的单位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清华大学、中国气象局、中国疾控中心。一方面表明北京聚集了科研能力强的一些单位和高水平产出的作者,另一方面表明期刊对外交流和宣传不足,因此,除了要重视科研科普工作和人才的不均衡现象,还要扩大刊物的宣传和交流力度,同时应加大作者的合作能力,提高载文的影响力和高效用性。
四、结语及建议
文章将发表在《科技导报》10年间(2003—2012)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科普)类文章的作者作为研究对象,客观分析了作者群分布情况。得出的主要结论及建议有:(1)《科技导报》作为综合类科技期刊,具备向公众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优势,但科普类载文量相对较小,建议扩大科普类稿源。(2)载文作者群的分布集中在北京地区,国际化程度低,内部稿源多,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外部优秀稿源。(3)低产作者多,作者群不稳定,应建立完善的科普领域核心作者库,通过专家推荐、编辑约稿等方式逐步完善作者群,形成稳定的作者群队伍。(4)科普文章的合作度较低,一方面说明的作者的合作意识需要加强,另一方面也表明对于需要有团队合作的研究性科普文章发文少,载文欠缺深入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同时期刊对外交流和宣传不足,也导致了载文的低效用性。总之,文章研究的作者群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科技导报》载文的全部作者的一些特点,也反映出了该刊的一些弱点,对指导期刊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秀花.科技期刊的科普功能浅析[J].科普研究,2008,3(16):14-17.
[2] 苏青,黄永明.科技期刊科技评论栏目的设置—《科技导报》“半月科技风云”栏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1):132-135.
[3] 吴晓丽,陈广仁,苏青,等.2006—2010年《科技导报》载文计量学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88-792.
[4] 郭薇,常健.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学海,2008(4):92-99.
[5] 林杰,王军,郭淑玲,等.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以CSSCI期刊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1(3):88-95.
[6] 张士靖,刘海通,李小涛.《医药导报》1991~2010年载文文献计量分析[J].医药导报,2012,31(5):551-561.
[7] 于光,张方. 2002-2011年《情报资料工作》论文作者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4):332-336.
[8] 段雪香. 2011—2012年《现代教育管理》载文、作者和引文统计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3(5):125-128.
[9] 宫文红.《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04)载文及作者群分析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6):162-165.
[10] 王丽娟. 2000—2011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核心作者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98-101.
[11] 宫文红.《植物学报》最近十年作者群分析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4):148-152.
[12] 权丽桃. 《情报科学》2006—2010年高被引论文分析[J].情报科学,2012,30(4):559-562.
[13]丁佐奇,郑晓南,吴晓明,等. 科技论文被引频次与下载频次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67-470.
[14]刘雪立,方红玲,苗媛,等.我国5种眼科学核心期刊2004~2008年高下载量论文统计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59-462.
下一篇:等离子消毒,难消除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