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渔业生产消毒及灭菌工作探讨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消毒、灭菌工作作为重要的一环有时会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忽视,往往由此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养殖失败。作为一名渔业技术推广人员,不仅要熟悉各种疾病的防治方法,也要知晓在不同养殖类型和条件下如何做好此项工作,进一步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保障春季渔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下面就不同养殖类型的消毒、灭菌工作作如下阐述。
一、亲鱼运输过程中的消毒及灭菌工作
多数地方用于产卵的亲鱼来源于外县市区甚至外省,这样在亲鱼的采捕及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携带一定数量的病菌或寄生虫。为保障亲鱼繁殖的顺利进行,在亲鱼入池前首先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首先要做好亲鱼的挑选,选择的亲鱼必须是眼睛清澈、鳞片完整、鳍条无缺损、体质健壮、游动有力,身上无寄生虫(大型寄生虫通过肉眼可观察到)。春季是水霉、绵霉等真菌性疾病的高发期,要注意观察亲鱼体表面有无菌丝或棉絮状附着物。亲鱼捕捞后要用3%~5%的盐水浸泡3~5分钟消毒。其次是亲鱼运输车及器具也要做好消毒工作。运输车上的充气头、运输罐、桶、捞网、盆等器具要用浓度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后才能使用。再次,在运输过程中,若发现亲鱼的粪便或其它污染悬浮在运输水体中,及时用捞网将其捞,出避免污染运输水体滋生病菌感染亲鱼。最后是亲鱼到达目地后卸车入池前的消毒。亲鱼在运输过程中由于与外界空气等接触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定数量的细菌,因此在亲鱼入池前依然要进行消毒和灭菌工作。一般浓度用0.01%高锰酸钾浸泡2~3分钟即可。同时要注意“缓鱼”,池水温度与运输水温差不能过大,要将亲鱼环境水温逐步过渡到养殖场水温,避免应激反应导致鱼体生病。
二、鱼卵孵化过程中的消毒及灭菌工作
春季因为室外水温波动较大,所以家鱼鱼卵一般采用室内水泥池孵化。春季鱼卵孵化中常见“太阳卵”,即鱼卵被菌丝覆盖像耀眼的太阳,这是一种真菌性疾病,一般为水霉,会导致鱼卵死亡。老的治疗方法采用的孔雀石绿效果虽好,但因为其致癌和致畸性已经被国家列为禁用渔药,若发现有鱼卵伴有水霉,可用浓度3%~5%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产卵鱼巢2~3分钟,或用浓度1%~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产卵鱼巢20分钟。其次是孵化水体消毒。经历过寒冬,各种病菌蓄势待发,因此春季孵化水体消毒尤为重要。水源选择清澈、溶氧高、无污染(周围无工业三废、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且达到水产养殖标准的清洁水源。进水先进入沉淀池静置,使得水体中悬浮的细小颗粒或胶体沉淀,同时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沉淀后的水体进入消毒池进行药物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碘伏等。其中二氧化氯和碘伏具有用量小,毒性小的优点。经过药物消毒后的水体待药物毒性消失后即可用于鱼卵的孵化。
三、鱼苗到成鱼养殖过程中的消毒及灭菌
鱼卵经过孵化后成为仔鱼、稚鱼和成鱼。刚刚破膜而出的仔鱼抵抗力很弱,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蚀,其开口饵料一般为轮虫。轮虫孵化前要对池塘进行消毒,把池水排至只留5厘米深积水,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均匀泼洒,7天后毒性消失。在鱼苗至成鱼养殖过程中可以泼洒EM菌溶液,EM菌为一种混合菌,一般包括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等有益菌类。通过益生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繁殖,并改善水体的理化性质,同时减少化学试剂对鱼肉品质的不利影响和对水环境的破坏。也可投放底质改良剂来络合池底的毒性重金属,改善底质的水环境。
四、商品鱼运输过程中的消毒及灭菌
商品鱼从出池到上市必须经过运输这道关,由于运输密度过大,常常造成运输过程中鱼类缺氧或氨中毒而死亡。在运输过程中如何提高成活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首先成鱼起捕拉网时要操作轻快、灵巧,避免鱼体脱鳞、受伤,不给水霉菌感染提供可乘之机。其次运输一般选择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运输水温过高降低水体溶氧。再次,运输用的器具、气泵头、捞网等工具要经过高锰酸钾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
五、休闲、垂钓池的消毒及灭菌工作
近年来,国家和省市都大力倡导休闲、垂钓渔业,一方面其具有投入低,高附加值的特点,最简单的鱼池无需特别改造就可以作为垂钓池。另一方面其带动了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需注意消毒和灭菌工作。第一引入的垂钓鱼要先灭菌再投入池中,将其中病鱼挑出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次使用的钓饵和日常投喂的饲料要保证安全无污染,不可使用霉变、变质钓饵和饲料。第三,入池的水要经过沉淀和消毒、晾晒再使用,避免将寄生虫等病原体引入垂钓池。
水产养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天气、水质、饵料、管理各方面制约,其中消毒、灭菌管理是重要一环,它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做好这方面工作,才能为养殖过程中鱼类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渔业增产、渔民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