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摘 要: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农民工问题是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转型的产物,是城市和农村互相渗透的反映。农民工问题不仅是农民工自身利益问题的体现,还是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社会结构转型和变迁、政府定位、社会组织、社会参与、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多元化社会管理、农民工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公正公平提出可行性建议和对策,以期在社会层面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关键字: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管理 城市融入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51-02
今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个人发展等方面均与第一代农民工有了本质的区别。他们的年龄大多在20~35周岁之间,生活目标更加远大,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希望能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希望在城市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社会结构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保证我国社会充满活力,和谐稳定①。新时期,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已经凸显无疑,农民工问题是“城市化”的一个产物,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一代人与第一代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在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的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的很多现实问题阻碍了他们的融入,涉及到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方面面,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亟待解决。
一、和谐融入,几多艰辛
1.政府角色定位不清,权益保障和子女教育问题日趋严峻。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由于户籍的牵绊,其身份的认同仍然存在较大阻碍,他们进不去城市也退不回农村,如此两难的境地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无法明确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的农民工还有一些特殊的困难,主要是:第一,他们许多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不具有生产资料;第二,他们长期生活在城市,不熟悉农业生产的具体流程和方法;第三,他们中许多人没有解决户籍问题,因此,他们的恋爱、结婚,以致将来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妥善加以解决②。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生代农民工的下一代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总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不高,公立学校会向农民工子女收取很高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因此子女的教育费用是极为沉重的负担,成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拦路虎”。(2)农民工子女在公立学校中面对的压力较大,由于自身身份的特殊性,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会受到各種各样的歧视,一系列不公平现象在他们身上屡见不鲜。(3)农民工子女学校条件得不到提升,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学科不配套,质量不高。同时,在房屋、消防、饮食、交通、防疫等方面存在着安全隐患。
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一直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瓶颈。首先,从政府制度层面来说,长期的城乡分离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户籍不属于城市,就业和社保制度就游离在城市制度和政策之外,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和城市居民享受同样的就业、教育、住房等政策,会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其次,企业仍然没有把新生代农民工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把新生代农民工当作是社会上的廉价劳动力,同工不同酬,城市居民的薪酬和福利会比农民工高出很多,企业为尽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一定程度上会考虑裁减农民工群体,导致农民工群体为了在城市中生存,不得不加班加点,除了工作,几乎没有时间进行任何其他的业余社区活动或者精神层面的活动,从而只能沦落为企业的“奴隶”。
2.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社会公平与社会治安问题日趋严重。据中华全国总工会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为1747.87元,仅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3046.61元)的57.4%,同时,有5.4%的新生代农民工明确表示工资水平未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收入还处于城市的底层,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还较大。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并没有受到平等的对待,收入、福利没有一视同仁,日益增长的生活压力导致他们会想方设法地改变自身的困境,所以,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可能会迫于压力或者未能实现在城市中的生活目标,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
3.组织化程度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管理参与度低。组织化程度对社会融入有重要影响,组织化程度过低显然不利于其城市融入。据笔者调查显示,在目前的经历中,他们很少受到组织和单位的帮助,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也有25.2%的人首先想到向单位求助,找工会、妇联等组织求助的比例加起来不到35%。
二、共同努力,加快融入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导更加人性化的社会管理。“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在现代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是要服务人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针对农民工的社会管理还需要政府和各级组织加强完善与健全,必须要不断促进社会公正、社区服务,与各项体制改革,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结合现实情况,减少城乡居民隔阂。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按次序逐级上升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有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后,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空间,向往新技术、新思想,希望在城市中和市民取得相同的地位,甚至希望在各方面做得比城市居民更加优秀。从安全需要角度来说,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程度与受教育程度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明显提高,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江浙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初中以上学历的比例已经达到60个百分点,其中男性比女性高1.5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多数成长在城市,他们从小与城市居民生活在一起,受到报刊、广播、影视的影响,接受多元文化的开放价值观,他们的现实情况是,思想与市民同样前卫,素质与市民接近,但是生存发展的基础较为脆弱。他们在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失业方面有较为积极的态度,已经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从尊重需要角度来说,能否得到必要的尊重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自己的才能和成就得到城市中大多人的认同。新生代农民工强烈渴望自己获得较强的抗压能力、自信心和综合实力。同时,他们又希望可以获得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夸奖。
从自我实现需要角度说,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规划,自我学习,独立处事方面需要努力改善,这是一种个性的需求。
2.提倡社会公平公正,强化和谐共处的思想。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获得合理的财富分配、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司法公正、文化教育、福利和救助,这些都是和新生代农民工切身相关的问题。要逐步完善政府职能,保持政府良好形象,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信服政府的管理水平。政府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升与改变自我管理能力。政府应该不断尝试脱离政府主导社会运行的模式。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笔者发现,他们更习惯于不拘束、不受牵制的生活方式。因此,政府应适时地让这些新生代农民工自由地在城市中发展,不应将其与城市居民分割看待,一味地隔开只会令城乡矛盾加剧,而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政府不断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但最低工资标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调节作用及其有限。在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应出台支持激励政策,鼓励有才干、有能力的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地对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作出最大贡献,从而使他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能够得到相应的改观。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加快城乡社保制度并轨,建立公平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体系,新生代农民工有权利在这一体系之下,在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享受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在基本生活水平方面,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正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公正问题,都应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要让新生代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农民工就业时不应受到歧视,不能一味地安排劳动力强度过大的职业。
3.提高社区服务质量,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新生代农民工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已经相应地和城市有了交集,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社交群体与城市居民还有一定的差别,他们羡慕认同城市的生活方式。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也是呈现多样化,休闲时间的娱乐活动包括了上网、听音乐等新的方式,这些也正是时下流行的城市生活方式之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也是不断创新,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生存,更热衷于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更想和城市居民比个高低,甚至借债购买超越自身购买力的商品,体现出他们模仿性强,攀比心理上升的新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接触程度要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加密切,他们更乐意与城市居民串门聊天,广泛参与群体活动。因此社区服务必须以服务为主,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就业教育、计划生育、卫生保洁、社会治安等,社区服务的效果要体现在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上。切实加强农民工群体与本体居民的双向正面宣传教育,避免偏见,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社区管理人员应向城市居民进行宣传教育,肯定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理解、尊重、消除刻板印象正是双方和谐相处的重要一环。同时,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点,为农民工群体广泛提供教育机会,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加速农民工群体向市民的转化。
4.拓宽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途径,建立社会管理反馈体系。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产物,他们长期居住在城市,逐渐认同城市社会,但是仍然保持着农村的户口,由于制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保障和诉求。如何改革政治弊端,让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人口享受到平等的待遇,让他们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呢?这只有从制度层面上来解决,政府应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广泛的政治参与渠道,充分了解他们的政治需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融入城市。(1)建立基本生活保障体系,为政治参与提供物质保证。物质是精神生活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只有在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才会有精力去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政府决策。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的基本工资保障制度,保证农民工群体在满足物质生活之余,更多关心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政治活动,为政府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身合法权益,享有真正市民化的待遇,让自己真正融入市民群体中,与这个城市合为一体。(2)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素质和政治素养,增强政治参与的可行性。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个人素质比较高,但是对于部分农民工群体仍然缺乏政治素养。在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他们参与政治的能力。可以通过企业、社区等来宣传参与政治方面的知识,保证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同时让他们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使他们的政治活动真的有意义。(3)利用工会和社区自治力量,加强政治参与组织建设。作为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协调企业和社区等发面的力量,共同成立和组织社会性组织,集合多方面建议和策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给予客观评价,从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可以以向企业、社区和社会邀请的形式,引导并组织关于农民工融入问题的探讨和具体活动,参照社会多方面的因素,为政府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思想和行动方面的支持。(4)建立适时的反馈体系,保证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有效性。政府的法规政策是否得人心,是否真的对农民工融入城市有实际实施效果,是否还有待改善?這些都是政府难以了解到的,真正有切身体验的是政策的接受对象——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应该主动建立适时的反馈系统,切实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政府出台方针政策的实际想法和满意度,进而让政府对关于农民工融入问题作出敏锐的调整和改善方案。
5.创新管理体制,打破单一的政府管理局面。从“民工潮”到新生代农民工,相关政府部门一直强调农民工的“市民化”,努力使农民工群体享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但是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等制度本身缺陷的影响,有些知道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执行效果。对于农民工从入城,到居住,到就业一直都是由政府主导管理的,这种体制具有一定的弊端,如不能很好地了解农民工群体的真实需求,带有过浓的政治强制色彩,执行手段不能综合多方意见和回应等等。政府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管理体制,形成包括政府、社区、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多元局面。
政府在发挥最终决定权前应主动征询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其他群体的意见。无论在制定决策过程中,还是在政策成型实施阶段,政府应时刻记住农民工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一体,不仅仅是政府或农民工单独个体的事情。不同群体利益的冲突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并不那么容易。政府的作用应体现在如何协调这些利益冲突,征求他们意见的过程就是了解其利益诉求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积极搭建双方谈判和妥协的平台。
在农民工融入问题上增加非政府群体,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话语权,让他们述心中之所想,论生活之所求。改变政府单一的管理体制,不只是成立一个有企业、社区、政府、农民工代表等组成的组织,而且要在实际活动中真正让他们有话语权,表达农民工对于融入的愿望和建议。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议题,政府的控制力应把握分寸,在合理引导的情况下,不能过于干涉企业等组织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方面的讨论,保证问题反映得客观,从而作出更为准确的决策。
(本文为苏州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编号: KY2010006Z)
注释:
①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3.16
②邓秀华,丁少洪.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与城市和谐社区建设[J].青年探索,2010(3)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新生代农民工课题组 江苏苏州 215123)(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