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一体化珠三角居民将享四大实惠
日前,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公交一卡通已经在珠三角地区开始实现。根据《珠江三角洲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珠三角居民将得到四大实惠,享受到“无障碍流动”和“无障碍享有”的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实惠一:区域内自由择业和创业
“无障碍流动”和“无障碍享有”即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可随人在珠三角区域内自由流动,该区域内各级各地相关部门予以承认并给予接续。如到2012年,珠三角将初步实现不同群体的生活保障制度的对接,如农村养老保险垒覆盖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转移、制度可衔接、财务可持续;医疗保障服务将在区域内流转顺畅,待遇互认等。
在珠三角区域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待遇互认和流转顺畅,允许人们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因异地流动而改变,实现在区域内各行政区间无障碍流动,将鼓励人们能自由地到最能发挥其特长和优势的地方工作和创业,并带动和支持资金、技术、信息等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郑梓桢指出,现阶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这一社会管理领域的深刻变革,将逐渐破除珠三角行政区划及城乡二元体制的障碍,构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共建共享、流转顺畅、协作管理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制,为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再一次腾飞提供强太后劲。
实惠二:享受更高质量水平公共服务
珠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重大举措,将进一步完善民生供给的整体制度安排,系统推进民生保障的“底线均等”和“无障碍享有”、共建共享,为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了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珠三角公民将享受的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将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生态与环境和现代服务业等十个方面。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珠三角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资源共享、社会共管、制度对接、待遇趋同,可以有效解决目前社会管理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多头管理、对接困难等“错位”、“缺位”、“越位”的问题,从而大幅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构建珠三角优质生活圈,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
实惠三: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受经济发展和财力保障水平等因素影响,珠三角九市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异较大,在各市内部区域、城乡发展也普遍存在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太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珠三角次发达地区。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整体而言,受政府财力的限制,珠三角基本公共服务呈现总体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增长与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规划》提出,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要求,统一珠三角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逐步加大珠三角发达地区帮扶珠三角次发达地区的力度,提高次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推进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不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通过缩小区域和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地向次发达地区和农村倾斜,让次发达地区和农民平等地享有同等待遇的基本公共服务。
实惠四:提高非户籍常住人口公共服务水平
珠三角是我国农民工流入最多的地区之一。保障以农民工为主体的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最大难点。
《规划》明确在尽快实现户籍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同时,重点保障非户籍常住人口最迫切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提高非户籍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水平。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结合有效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经费异地流转问题,逐步提高非户籍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水平,努力实现非户籍常住人口与当地城乡户籍人口享有同等待遇的基本公共服务。
据了解,把非户籍常住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充分体现了珠三角地区的人文关怀,同时也意味着珠三角将打破城乡分割、区域分治的公共服务制度,继续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强有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