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营养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摘要: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特色工科专业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追求的新模式。本文结合《营养学》专业课程特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营养学》教学改革模式,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营养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1-0204-03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追求的全新模式,被认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是一种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基础,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理念[1]。美国是最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特曼在20世纪30年代率先提出“学术界与产业界结成商业合作伙伴的构想”,掀起创业革命的浪潮;早在21世纪初就形成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其中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和百森商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成为全球最知名的双创教育典范[1]。在我国,直至20世纪90年代,创业创新教育才开始在清华大学等高校中推进,由于发展历程较短,目前仍存在未纳入教学主渠道、缺乏专业支撑、多停留在通识教育阶段等诸多问题[2]。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严重地限制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为“创业爱好者”而不是“具有内功的实干家”[3]。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依托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才是一种“发挥专业优势、高起点、可持续”的“双创”教育。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闽教学[2018]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需要实现其与专业融入协同,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同向同行与全程化培养融合。
《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机体代谢与食物营养素之间的关系的学科。通过对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营养以及社区营养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提高食品营养价值、人体营养水平或解决膳食营养问题的方法。本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营养学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膳食营养配餐、营养宣教、营养指导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专业理论基础。因此,本文根据《营养学》专业课程特点,初步构建“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营养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营养学》课程教学方法深度融合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学课程教学,我们在开设营养学课程前对授课对象(2015级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学生)进行了教学期待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6份,回收76,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受访对象中,88.16%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有必要与营养学专业课。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创新性思维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营养学教学体系建设中,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
基于此,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发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获取知识。“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最大限度的主体能动性去学习知识,探索问题的本质,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4];“讨论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间及师生间的相互探讨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能力培养[5];“发现式”教学方法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指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探索需要学习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6]。具体实施方案:①上课前,将基本的实验内容通过网络教学传授给学生,并提出一些有前瞻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查询教科书、检索CNKI、Elsevier等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依据,从而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并针对事先设定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③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收获的知识与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启迪、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弊端提出建设性建议,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认识知识和创造能力。通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建立适合于营养学特色专业学生的个性化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营养学个性化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营养学》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营养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对营养的需要即营养学基础、营养素在体内代谢和作用的基本规律、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的营养、社区营养、膳食营养与一些重要慢性病(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的关系以及膳食营养配餐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等。传统营养学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单向传授知识。而在受访对象中,仅有6.58%的学生还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式,90.79%的学生希望结合实践教学或实践+网络教学的方式(表1)。为此,在加强《营养学》基础理论与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新增实践+网络教学平台。
1.改變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体系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之一,过分侧重教师与学生的单向言语流动,而忽略了学生主动思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锻炼学生的思维。对于“双创”教育来说,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课堂教学的发展。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是创新的体现和延伸[1]。创新思维、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单向知识的传授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要求营养学课程的每一位学生轮流分次进行“重点知识点”与“营养学热点”知识的分享;2)结合营养学专业特色,就前沿营养学的发展动态和各国饮食模式的革新建立专题讲座库,丰富学生学习资源与知识获取渠道;3)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实施以问题为中心和以师生双向互动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式;4)利用师生间有效的言语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旨在培养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的营养学专业人才。
2.建设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增强创新创业技能。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应以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和形成为主线,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在本科阶段价值取向的实现、以社会需求和专业要求相结合为目标的“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7]。为使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贯穿专业教学过程,《营养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营养学专业的知识相结合,分配14学时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营养学实践教学平台分为基础平台、膳食调查平台、营养咨询平台3个教学平台,包括普通人群配餐设计、特殊人群配餐设计、慢性疾病配餐设计、在校大学生膳食调查平台、老年人营养宣教、孕妇营养宣教7个学习模块,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实践能力。
3.引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流行元素,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創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新时代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不是颠覆专业教育,“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维是深度融合,使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再游离于专业知识之外,使得专业教育更加深化与具体化[8]。在营养学建设中,我们引入目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流行元素“微课”“直播式教学”“数据库构建”等,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线上线下的交互式学习,推出经典创新创业项目案例分析与交流模块,突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进行营养学创新创业项目创意设计,从而显著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营养学》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深度融合
教学考核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在营养学授课学生的受访对象中,84.22%的学生期望以“传统笔试+实践考核”作为最终的考核方式,其中选择“50%传统笔试+50%实践考核”的学生比“70%传统笔试+30%实践考核”多出28.94%(表1)。可见,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革新营养学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达到培养人才的创新创业实战能力的目的。根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和营养学教学考核特点,构建了创新创业导向下多元化教学考核体系。具体措施如下:1)考核目标的多层化:建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过程目标”、“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五大考核目标,分别占最终考核总分的5%;2)考核内容和标准的多维化:①考查学生对营养学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最终考核总分的20%;②考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普通人群配餐设计、慢性疾病配餐设计、特殊人群配餐设计、对在校大学生膳食调查、对老年人及孕妇进行营养宣教等,占最终考核总分的20%;③考查学生创新创业欲望、动机、意识、精神等形成情况,占最终考核总分的5%;3)考核主体的多元化:教学是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考核主体方面可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能够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四、结语
本文以《营养学》专业课程为例,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构建了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营养学》教学改革模式。旨在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特色工科专业人才,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永山,陆克斌,卞振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6.
[2]吴国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三大困境[J].继续教育研究,2018,(2):40-43.
[3]刘波.高校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耦合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68-71.
[4]Hu R P,Zhang S X.22–The Mathematical Modelling–Orientated Teaching Method of Elicitation[J].Mathematical Modelling in Education and Culture,2003:257-266.
[5]Frensh S.Teaching Methods:2.The Discussion Group[J].Physiotherapy,1989,75(10):613-615.
[6]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7]Cui Z L,Wang J E.Research of An Intellig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Internet[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7,(107):75-79.
[8]李惠瑨,李巧鸣,王峰娟.“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0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