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检查。
(2)遥感解译:本次解译是在MAPGIS环境中,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为方便携带与使用,本次解译将标准1:1万地形图幅分割为4幅(A3),绘制基础图。基础图中包含图层有农村居民点、道路、水系、1:1万等高线(基曲线,等高距20m)、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已知地质灾害点和1:1万DOM数据。
3.2 解译步骤
(1)解译标志建立
崩塌—在遥感图像上崩塌的陡崖新的色调浅,老的陡崖色调深。在陡崖的下方有浅色调的锥状地形,有粗糙感或呈花斑状的锥形。新的崩塌体植被少,古老的崩塌体植被生长较为茂盛。
滑坡—在遥感图像上其形状有簸箕形、舌形、弧形和不规则形等。
泥石流—在航空照片上泥石流的顶部呈瓢形,山坡陡峻,岩石破碎强烈,色调深浅不一,冲沟内有大量松散固体呈浅色,冲沟没有沟槽,无植被生长。流动的泥石流呈条带状扇形,轮廓不固定。泥石流发育地区常是崩塌、滑坡发育地段,影像交织错乱,色调变化大。
根据已知地质灾害点,通过现场踏勘,并与基础图比对,分别建立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解译标志。
(2)初步解译
在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分幅进行解译工作:在基础图上初步识别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和边界,以及存在的疑问,同时依据调查区划分原则和标准,结合坡度图(划分等级见表2,通过arcgis地形分析系统自动生成,按1:2万输出),圈画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区,分乡镇填写遥感解译登记表。
(3)野外验证
针对初步解译结果,在野外调查过程中按照不同层次作进一步验证,重点调查区应尽可能全部验证,特别是其中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要验证其空间分布情况、形态特征、物质组成等,进而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同时还要进一步了解其变形发展历史,对今后的变化趋势作出科学判断,掌握其稳定性和危害程度,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一般调查区验证率应不低于60%,验证过程应修正解译误差,并排除疑问,同时在原遥感解译表中如实填写验证结果。对于重点调查区内的重点村庄,需在野外调查同时,按1:10000的精度作详细解译,解译内容除一般项目外,需对村庄内主要的高陡边坡、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4、解译的成果
本次遥感解译成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地质灾害及其发育地质环境遥感解译图,二是地质灾害调查遥感解譯表。
1、遥感影像解译图
在基础图上叠加调查区分区界线、经修正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形态和边界特征,重点调查地段、重点调查村分布情况等(图1)。
2、坡度解译图
通过arcgis地形分析系统自动生成,按1:2万输出,作为遥感解译图的补充说明,完善遥感解译表的相关内容,如图3所示:
3、遥感解译表
作为遥感解译图的补充说明,完善遥感解译表的相关内容。表内配1:2万坡度图与遥感图进行比对(图2)。
5、结论
遥感图像地貌解译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有以下特性:
(1)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在海量数据堆叠的时候,我们可以快速提取和判读有用信息并对及时处理地质灾害重大问题做出最佳判断。
(2)多方手段的综合应用性。通过野外检验和遥感图像地貌解译相结合,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段进行评估、预测。
(3)遥感技术对于地质灾害监测具有实时性。遥感技术采用的监测手段可以克服很多诸如天气、地质条件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对于灾害区域和地质体进行不间断的监测,保证人们可以密切观测和预警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而且,随着遥感技术理论的逐步完善和遥感图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必将成为地质灾害调查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科学出版社,邓书斌编著 ;
[2]《遥感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朱亮璞,2004年2月;
[3]《浙江省三门县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三门县国土资源局,2013年12月;
[4]《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熊胜青,国土资源遥感。
上一篇:地籍测绘中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关于地形测量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