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用户谈包装设计
电子篇
如今,合理的包装设计已经成为衡量包装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且随着包装功能需求的进一步加强,人们对包装设计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包装设计不仅是对包装表面艺术表现的追求,而且需要贯穿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结构设计、包装材料选择、包装生产和运输等。然而,终端企业要想获得一款成功的包装设计,除了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外,还需与设计公司、包装供应商密切沟通交流,相互配合。本期,让我们来聆听电子企业对包装设计的看法。
从物流服务的角度和高度来审视和设计包装
包装是一门集材料学、动/静力学、美术、印刷工艺、人机工程、物流学于一体的综合型工程学科。包装设计通过选取适当的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融合结构与平面设计方法,构建缓冲部件和内外包装容器的结构以及包装外观图文标识等平面设计,以满足物流运输防护和提升产品销售价值的需求。包装既是一项工程技术,讲究选材和用量的合理、结构和力学的严谨,又是一项创作艺术,每套包装方案均有其独特的个性,追求内外兼修的艺术美感、诠释个性品牌的商业价值,带给客户舒适完美的体验。
包装设计涉及环节及注意事项
包装的对象是商品,而商品的最终用户是复杂多样的消费群体。商品在到达最终用户之前,需要经历多级中间用户之手,包括产品制造商、物流服务商、渠道代理商等。因此,包装设计不仅涉及产品结构本身,还与物流环境、用户行为等密切相关。常规的包装设计“六步法”,主要从物流环境和产品结构的相互影响提出并行设计以更好地协同,而较少关注“人”的因素。实际上,在物流活动过程中,“人”施加的影响无处不在,如货物搬运、仓储、分拣、拆装、外观品赏、包装废弃物处理等。
运输包装的根本目标是保障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是物流服务的基础。因此,站在物流服务的角度和高度来审视和设计包装,更贴近实际需求,更能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下面,笔者将针对包装设计需重点注意的事项加以分析。
1.分析物流场景
(1)需要了解产品发货的目标市场区域,评估可能经历的物流路径,包括国际干线物流和区域/国家等支线物流。
(2)需要明确产品的交付模式,即产品是如何交付给客户的,是按安装站点集成打包,或是按设备“典型配置包+选配包”,还是按Item散件(半散装件SKD或全散装件CKD)交付?以全球化交付为主导的现代国际贸易活动,其交付模式往往是上述几种单一模式的组合。例如,在总部制造工厂之外建立若干个区域供应中心(RSC)和HUB仓库,以便贴近客户、快速响应客户订单交付需求。其中,总部制造工厂发往各区域供应中心以Item散件集合化包装为主,发往HUB仓库和最终客户则以“典型配置+选配包”或安装站点集成打包为主。
物流路径和产品交付模式直接决定了其将面临的物流环境,包括气候条件、路况、运输工具、仓储环境、物流人员素质、区域法规要求等,这些物流环境因素构成了包装件可靠性的外在约束条件。其中,常态化的物流场景可转化并反映到可靠性测试标准中。
2.产品分析与包装设计策略
产品对于包装设计的考虑因素,主要包括交付配置和结构特征。
(1)交付配置分析:主要分析产品主设备是单体还是多件套,配有哪些附件,附件是必配还是选配,附件独立包装还是随主设备集成包装,最大发货配置与典型发货配置的数量和重量差异等。
(2)结构特征分析:主要分析尺寸是否超大、重量是否超重;整体适宜采用立式搬运还是卧式搬运;重心是否偏置而存在安全风险;承力结构的缓冲接触面积是否充足;外部是否有突出或薄弱部件需要作结构加强或缓冲包装避位等。
产品结构和包装设计之间由于此消彼长的关系,天然地存在力学界面划分的难题。当新产品开发测试不通过,或量产产品出现市场货损或需要降低成本时,究竟是修改产品结构还是包装设计,各个企业基于全流程端到端综合成本的考量和产品服务策略的差异,可能会有不同的主张。从笔者多年实践经验来看,确实有些情况是优化包装设计更合算,有些情况则是优化产品结构才能更彻底地解决问题,有时则需双管齐下,但并不是每次都能把握、处理得恰到好处,更多时候是包装以其设计的敏捷性去包容、弥补产品在硬件结构设计上的许多不足。
3.考虑人的影响因素
前面讲过,人对物流活动和包装设计的影响无处不在。例如,搬运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货损对货物安全防护设计标准的种种挑战;消费者对销售包装的心理接受程度直接影响产品销量等。因此,在包装设计时,需要融入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艺术创新等相关要求,解决好可搬运性和储运、分拣效率问题,以及提升用户品质体验。
4.包装材料的生命周期管理(LCM)
包装材料从原材料制造一直延续到被包装的产品交付使用,其使命也基本宣告结束。包装材料的使用周期是短暂的,但由于包装材料使用的广泛性,其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就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业界早已对解决这个问题形成共识,并提出了生命周期管理(LCM)的概念,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生命周期评价(LCA)体系,包括方法论和测评工具(含基础数据库)等。借助LCA,人们能够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如何减少能耗与碳排放,以进行更合理的选材和设计结构。
总而言之,包装设计首先要强调与产品交付场景相匹配,建立适度的包装件可靠性测试标准,在此基础上明确包装与产品结构的力学界面,合理选用包装材料和工艺,实现端到端交付成本最优,这样才能保证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华为公司包装设计流程简介
华为公司产品开发遵循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如图1所示。每项产品开发均以项目制进行管理,有明确的技术评审点(TR)和业务决策评审点(DCP)。项目成员分别来自市场、技术服务、用户中心设计(UCD)、供应链、研发、采购、财务等业务环节,代表本业务领域参与产品开发。其中,包装设计作为研发结构子领域业务之一,有专门的设计师参与。
项目组从概念阶段到计划阶段,对产品开发需求和系统方案组织多轮评审,并在PDCP之前完成基线化,这样可以确保需求规格评审的充分性。
项目开发阶段,包装专家组(TMG)对包装详细设计方案进行归一化分析和数字化样机评审,整机测试与验证部(I&V部)对单元包装组织试装与测试验证、集成包装测试验证。测试验证依据华为公司企业标准,该标准参考了客户要求和业界主流的运输包装件可靠性测试标准,如GR、ISTA、ETSI等,并结合华为公司产品特点和实际交付物流场景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验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均有电子单据记录跟踪,以确保在产品发布转量产前解决,从而实现闭环。
包装供应商如何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做好配合工作
终端用户对包装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技术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应用层面的设计选型,受限于自身业务环境条件和认知水平,在材料特性等深层次的微观研究和加工技术方面往往不及专业的包装供应商。除了设计实力较雄厚的少数终端用户,大部分终端用户除了要求包装供应商及时提供合格的包装材料外,还希望能够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如与终端用户合作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对终端用户交付加工的当前包装设计提出优化建议,甚至提供包装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为终端用户节省包装与物流成本,或提升包装的可靠性、品质感等。
包装供应商应主动贴近终端用户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这样才有机会在产品开发阶段适时参与,更好地理解和发掘终端用户需求,并提前投入准备产能以配合样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导入,避免试制出现反复或量产时出现供应瓶颈。同时,终端用户需要协调解决好包装供应商前期研发投入的激励机制,如设定新产品导入保护期,或量产供应配额奖励等,以充分调动包装供应商参与共同研发的积极性,实现双赢合作。
下一篇:如何实现绿色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