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应写进“校本”
没有良好的身体作保证,孩子将来的发展空间和幸福指数会大打折扣。近视、肥胖的低龄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成为孩子健康的大敌。如何使用电子产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社会、学校、家长都责无旁贷。
从两份健康调查说起
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在此之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全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如下图:
症状
城市肥胖患病率营养不良率贫血患病率
天津20.08%13.52%15.23%
在天津市公布数据前几天,5月7日,江苏省也发布了2011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数据如下:
症状
省份初中生近视率高中生近视率肥胖率超重率
江苏省76.9%89.4%4.4%12.7%
这两份健康调查地域不同,反映的学生健康问题却同样让人感到揪心。肥胖、营养不良、近视等问题严重侵害着学生的健康,贫血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它是由饮食习惯和营养知识缺乏引起的。营养学家指出,炒菜用铁锅就可以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很多铁;在吃饭前喝橘子汁、吃西红柿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而饭后喝茶则不利于铁的吸收。此外,牛奶、鸡蛋中虽含有铁,但很难吸收,而瘦肉、猪肝中的铁质则容易吸收。了解了这些知识,纠正贫血就很容易做到。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长季成叶教授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儿童营养不良相对集中在西部,但在北京,6至18岁的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的孩子也占到近一成。
“锻炼一小时”不应成空谈
中小学生要健康,除了饮食还需要运动。户外运动不仅可以有助于成长,更能增强脏器功能,有阳光照射也能帮助人体吸收钙质。概括地说,调节饮食、增加运动、定时晒太阳是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必要三要素。
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我国青少年缺乏运动、体质下降的问题受到许多代表和委员的高度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杨扬提议,应出台硬性制度,严厉问责对“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要求执行不到位的教育局长和校长。事实上,国家早在2007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
生活让孩子变得小心翼翼
异常高的近视度数,也让这些孩子的生活变得小心翼翼。“平时的体育课和活动,我们几乎不敢让她参加。”采访中,患者唐云逸的妈妈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再过一个月,这个小男孩即将满11岁,本是天真烂漫、尽情蹦跳玩耍的年龄,但是,因为双眼1000多度的近视,妈妈担心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他的视网膜脱离,唐云逸只能选择静静地看书。
“我们也不敢让孩子看书太多。已经近视这么厉害了,平日就更要注意不能让眼睛疲劳。”唐云逸的妈妈说,平时他们只要求儿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其他一律不作要求。然而,想到儿子即将升入初中,面对的将是比小学繁重不少的功课,唐妈妈心里十分担忧。
健康知识要系统学习
营养不良的学生只要控制住零食,按时吃正餐,并注重正餐的营养,大部分学生的营养问题就解决了。与营养不良相比,更严重的问题是肥胖。儿童肥胖会导致成年肥胖,而成年肥胖又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目前这些疾病已经呈现低龄化趋势。
肥胖的中小学生该如何改进自己的饮食习惯呢?天津营养学会副秘书长张明建议,应注重膳食平衡,控制油脂食物的摄入,少吃快餐类的食品。他说:“很多快餐类食品中都使用了黄油、人造奶油等食品,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代谢率很低,当其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建议,中小学生应从小养成少盐少油的清淡饮食习惯。”
从营养学角度讲,能量出入平衡时人体才会健康。当一个人摄入高蛋白食物后,应及时锻炼,锻炼可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量能,并增强人体的心肺和胃肠道功能。而如果不锻炼,那些高蛋白食物会转化为脂肪,造成肥胖症,肥胖又会带来不爱运动的恶性循环。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员陆少明说,“目前,‘健康饮食’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中小学几乎是空白。尽管有少量学校建立了一些涉及有关学生饮食健康的卫生健康专题研究。但由于缺少计划,导致课程零星、非系统、不规范。当前多数学校都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开设了大量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但缺少有利于学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校本课程。”“青少年科学饮食知识和饮食习惯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培养要从小抓起。”
陆少明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健康饮食”课程,学会如何科学饮食,提高自己的健康体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饮食学、中医理论、营养学等兴趣和情感,使学生热爱健康的生命,懂得食物与人体的关系,掌握人发展的自然规律。
对于课程的形式,陆少明建议,可根据学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需要和内容要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以专题的形式,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有关健康饮食的知识。譬如可开设:“地方饮食文化”“当代学生的饮食问题”“有害食物的预防”“饮食与减肥”等。
除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外,他还呼吁,“健康饮食”教育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关心,使中小学学生随时、随地、有效地学好“健康饮食”知识。
上一篇:上好一堂专业课所悟
下一篇:刁俊傑博士,博学,博爱,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