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居民急性胃肠炎发生状况分析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1],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食品中生物或化学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 另一类是由食品中生物因素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信息表明,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例数达到数十亿例,即使在发达国家也至少有1/3的人患食源性疾病。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每年发生腹泻的病例约为15亿人次,其中70%是由于各种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所致,因腹泻病致死者300余万[2]。食源性疾病给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尽管急性胃肠炎并非总是食源性的,食源性疾病也并非总是导致急性胃肠炎,但食品的确是急性胃肠炎病原体的重要载体。上海市虹口区已建立了收集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数据的疾病被动监测系统,但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散发,目前对散发事件的数据统计并不十分准确。为了解虹口区居民急性胃肠炎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食源性疾病的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对部分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样本含量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开展社区人群调查工作,每月完成300份问卷调查,全年共完成3 600份问卷。
1.2方法
选择虹口区内的常住居民(居住半年以上),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抽样。第一阶段:从全区8个社区中抽取4个社区;第二阶段:从抽中的4个社区中各抽取3个居委会;第三阶段:根据居委会花名册抽取相应数量的家庭,分配到每个月进行监测随访,每户家庭中,选择生日离调查日最近的1名居民作为调查个体。
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基本信息;过去4周内急性胃肠炎的发生情况。
1.3相关标准或定义
急性胃肠炎诊断标准:在最近的4周内,出现以下3项症状中的1项或以上者:① 腹泻(指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② 血性腹泻。③ 呕吐(如果为呕吐,要求同时伴有腹泻、腹痛、发热中的1种或1种以上)。并且没有其他已知的、非传染性的原因,如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大肠憩室炎、妊娠、过量饮酒、化疗/放疗、药物治疗、食物过敏等。
1.4资料处理
对所有调查表进行质控,将符合要求的调查资料双人二次录入EpiData数据库,经一致性检验后,建立数据库。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发放调查问卷3 6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 600份,有效调查率为100.00%。监测人群中男性1 620人,女性1 980人,男女性别比为0.82∶[KG-*2]1;年龄最小1岁,最大97岁,平均(53±18)岁;职业以离退人员为主,占50.02%,其次为干部职员(21.53%)及工人(10.61%)。
在调查的3 600人中,59人在过去4周内曾发生过急性胃肠炎,罹患率为1.64%,年发病率为21.54%,年龄调整罹患率为1.61%,年龄调整年发病率为21.15%。
2.2人群分布情况
男性急性胃肠炎罹患率和年发病率均低于女性;不同年龄组之间,以35~59岁年龄组发病率略高;不同职业人群中,科研医疗人员、餐饮商业服务人员、无业人员发病率占前三位;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发病率略高;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人群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人群发病率略高(表1)。
3讨论
3.1虹口区急性胃肠炎年发病率较低
腹泻是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症状,WHO公布,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年发病率为30.00%[6],2008年虹口区居民食源性腹泻年发病率为39.40%[7]。本次调查急性胃肠炎年发病率为21.54%,略低于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年发病率及2008年该区居民食源性腹泻年发病率。可能因近几年来,本区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居民对食品卫生及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有效降低了急性胃肠炎发病率。
3.2不同人群中急性胃肠炎发病率的差异
本次调查中,不同人群中急性胃肠炎的发病较分散,部分人群发病率略高。
女性急性胃肠炎罹患率和年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食用剩菜剩饭的概率更大有关,具体原因需进一步调查以确定。
各人群之间,以35~59岁科研医疗人员、大学及以上学历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组别发病率最高。可能与这些人群学历高、收入高、经济条件较好,但相对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在外就餐机会较多有关。而目前餐饮行业卫生状况良莠不齐,在外就餐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这部分人急性胃肠炎的发生率较高。提示相关监督部门,在加强对餐饮业卫生监管的同时,更应加大对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树立餐饮从业者的法律、道德、诚信意识,从根本上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居民也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去无证摊点及卫生状况差的餐馆就餐。
另外,由于不同人群对急性胃肠炎的易感性不同,且不同人群的生活饮食习惯及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关部门在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力度的同时,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宣传内容,提高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率。
3.3夏季出现急性胃肠炎发病小高峰
集中度说明疾病的群体现象在1年内的集中程
度,M值在50以下表明疾病发病时间分布均匀,时间聚集性差[8]。本文急性胃肠炎的M值为20.23,表示急性胃肠炎发病没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性,全年呈散发趋势。因此,全年均应积极开展居民急性胃肠炎疾病主动监测,加强居民的健康教育,并开展食品和水卫生监测工作。
而圆形分布法r值愈小,s值愈大,表示角的数值愈分散,即发病季节性分布愈弱。本文急性胃肠炎的r值为0.2419,s值为96.54,P<0.05,表示急性胃肠炎发病的平均角是存在的,但是发病季节性分布较弱,夏季呈现发病小高峰趋势。5—10月上海正处于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易大量繁殖,是急性胃肠炎的高发时段,需特别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以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也应结合季节特点,加强饮食卫生的宣传,并加强食品中食源性危害因素的监测。
本次调查仅反映了虹口区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现状。相关监测与调查工作仍需继续,以获得充足、准确的信息,进一步发现急性胃肠炎的发生原因,并了解急性胃肠炎的治疗及疾病负担情况,为政府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4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李泰然.中国食源性疾病现状与管理建议[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651-653.
[3]上海市统计局.2011上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郭丁妹.用集中度分析传染病的季节性分布[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1):985.
[5]金丕焕,陈峰.医用统计方法[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09-218.
[6]WHO.WHO global strategy for food safety:safer food forbetter health[R].Genera:WHO,2002.
[7]李香亭,陈道湧,俞爱青.2008年上海市虹口区居民食源性腹泻发生现况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11):690-692.
[8]解西伦,胡丙元.集中度在探讨疾病季节性中的应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5,29(1):44-45.
(收稿日期:2013-01-05)
上一篇:人不是元素组合起来的
下一篇:安全生产和职工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