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 要:小麦是我国大多数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因此,优化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主要总结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小麦种植者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当下,我国小麦种植面积随着农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而逐渐扩大,小麦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依旧层出不穷,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大幅降低了实际经济效益。所以,为了进一步确保小麦优质高产,需要结合种植实际不断优化小麦种植技术,同时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一、小麦种植技术
在小麦播种时期,需要借助精细化种植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强化小麦抗病性及抗倒伏性,有助于小麦彻底完熟,达到最高产量。与此同时,在小麦种植前需保证土地的平整度,确保土壤富含有机物,进一步促进小麦的生长。
(一)明确播种密度的合理性
小麦主要包括春、冬性两类品种,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需明确相应的播种密度。大多数情况下受到气候的制约,春性小麦的实际播种密度要大一些,而冬性小麦的播种密度相对较小。
(二)小麦选种
小麦的选种环节十分关键,小麦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麦的产量。优质的小麦品种可以适应各类生长环境,在抗涝、抗旱、抗病虫害等方面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因此,在实际的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选取优良的小麦品种。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基于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等来选取品种,春性品种适用于冬季气温较为温和的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适用于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
(三)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不同的生长周期中小麦均会一定程度地存在氮磷钾等物质不足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小麦进行施肥。氮磷钾是小麦所需的营养三要素,对于中上等肥力土壤,每100 kg小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3.0 kg氮、1.2 kg五氧化二磷、3.0 kg氧化钾。另外,小麦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为125~135 d,要依据不同的时间阶段合理施肥,确保小麦生长所需的肥料充足,及时补充相应的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为了避免干热风危害,需适当喷施0.2%磷酸氢二钾叶面肥一两次,效果良好。
(四)播期的确定
受到气候的制约,冬小麦适宜早播种,春小麦适宜晚播种,具体需要基于当地的实际气候来确定播期时间。播期的选择与能否适时收获作物息息相关。正是因为特殊的气候环境,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一般应用的是一年两熟制度,这就需要合理确定播种日期,实现前作、后作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地达到小麦高产优质种植目的[1],并可以实现农用土地的高效利用,防止出现土地长期闲置的情况。在实际选择播期的过程中,需考虑当时的气候及选取的小麦品种,实现农业资源的全面、彻底利用。
(五)田间管理
首先,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节肥。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的不抗倒伏,特别是种植密度较大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前应进行一次化控处理,可喷施麦业丰或多效唑。要重施起身拔节肥,促进穗大粒多。其次,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浇好灌浆水,对于增粒质量、预防干热风有重要作用。天气干旱,运用麦黄水,有利于下茬套种,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结合防治病虫害,喷两三次叶面肥,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产效果明显[2]。最后,防控杂草,对于实现壮苗越冬尤为重要。如果采用人工除草方式,除草效率低。如果采用化学除草方式,因除草剂连年单一使用和杂草防除技术应用不到位导致麦田杂草抗药性不断增强。对此,采用化学除草方式时,一是要根据麦田不同草相针对性选择药剂,二是施药时要选在晴朗、无风天气进行,三是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均匀喷雾,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极易因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小麦感染病虫害,大大影响小麦的生长。为了达到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目的,需要结合种植区的具体发病情况以及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的病虫害发生特点,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实现小麦高效优质生产。
(一)小麦病害防治措施
小麦极易受到多种病害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小麦的生长。常见的小麦病害有白粉病、纹枯病、锈病等,锈病、白粉病一般出现在小麦灌浆期、穗期,纹枯病主要出现在小麦穗期及返青拔节期。其中,条锈病主要是由条锈菌引起的,该病会制约小麦的光合作用效果,导致小麦减产。白粉病可以出现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主要为害小麦的茎叶等。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害,需要选取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同时合理施肥。另外,需要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防治各类小麦病虫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例如,实施精耕细作、轮作倒茬、秸秆还田、适时晚播,进一步提高麦苗的抵抗力,降低麦苗发病概率;在播种前有效处理小麦种子,通常基于病虫害种类的不同选取不同的药剂进行种子包衣[3]。一旦小麦感染了病害,可选用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其对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均有较好防效,而且持效期在15 d以上。小麦生长中后期白粉病、锈病和纹枯病常混发,同时防治这3种病害可以优选唑类杀菌剂,但用药量不能过大,施药后短期内不能出现强降温天气,以免对小麦生长造成过度抑制。防治小麦纹枯病,除选用唑类杀菌剂外,还可以选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等药。
(二)小麦虫害防治措施
常见的小麦虫害有吸浆虫、蚜虫、红蜘蛛,在穗期、返青拔节期小麦极易出现吸浆虫害,小麦穗期及灌浆期会受到蚜虫危害,红蜘蛛一般发生在小麦灌浆期、返青拔节期。对于小麦虫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生物防治法。比如,在田间放养虫害的天敌,既可有效防治虫害,又可以避免采用化学药剂对麦田造成不良影响,实现小麦绿色生产[4]。当虫害大发生时,需要借助药剂进行防控。例如,小麦吸浆虫可用2.5%溴氰菊酯3 000倍、4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小麦蚜虫可用无公害高效农药“邯科14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三、结语
结合生产实际和小麦的生长习性,不断改进现有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利于保证小麦健康生长,达到小麦优质高产生产目的。
参考文献:
[1]牟爱州.小麦种植大户农业新技术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790户小麦种植大户的调查数据[J].南方农业学报,2016(4):684-690.
[2]张德奇,季书勤,李向东,等.主要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2):67-70.
[3]倪汉祥,商鸿生.小麦主要病虫害及其综防技術研究5年来取得显著进展[J].植物保护,2016(4):37-39.
[4]季书勤,赵淑章,吕凤荣,等.多穗型小麦品种公顷产9000 kg主要技术指标及关键技术[J].麦类作物学报,2015(1):55-59.
上一篇:浅谈大豆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下一篇:橡胶幼林间作玫瑰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