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市棉盲蝽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分析了大丰市棉盲蝽重发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棉盲蝽;重发原因;防治对策;江苏大丰
中图分类号S435.6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218-01
大丰市是全国重要商品棉基地,常年种植面积15万hm2。2000年以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迅速推广,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发生程度显著下降,而刺吸式害虫棉盲蝽却上升为棉田内主要害虫,主要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少量为苜蓿盲蝽,造成棉花减产与品质下降。为此,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系统监测和田间调查,总结了棉盲蝽在转基因抗虫棉田为害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1棉盲蝽重发原因
1.1转基因抗虫棉迅速取代常规棉,导致棉田内害虫种群发生明显变化
2000年以前,大丰市棉花种植以泗棉3号、苏棉9号等常规棉为主导品种,棉铃虫、棉盲蝽均为棉田内主要常见害虫,尤其棉铃虫的发生更为猖獗,几乎连年重发,为害相当严重。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坚持以化学防治为主,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等综合措施,特别对棉铃虫主害代采取全程药控的手段。棉田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用药,特别在3~4代棉铃虫发生期间,间隔3~5 d用药防治1遍,扫荡式治虫,不留死角,防治药剂大多数以对棉盲蝽均有较高的兼杀效果的有机磷及其复配剂为主,棉盲蝽在棉田内几乎无处藏身,难见踪影。近10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在大丰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覆盖比例达95%以上,其对鳞翅目害虫的抗虫性较为明显,棉田内棉铃虫发生程度大幅度回落,化学农药施药次数和用药量明显减少。据调查统计,2001—2009年棉田内有机磷农药平均用量为18.516 L/hm2,相当于1994—1997年平均用量的60.3%;复配剂平均用量为5.304 L/hm2,相当于棉铃虫重发年份1994—1997年平均用量的54.5%,说明用来防治棉盲蝽的有机磷及其复配剂类化学农药的减少使用,削弱了对棉盲蝽的控制作用。
1.2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利于棉盲蝽发生
转基因抗虫棉虽然对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一定抗虫性,但对刺吸式害虫不但没有抗虫性,反而利于其发生[1]。抗虫棉前期生长势强,植株发棵早,易诱集棉盲蝽提前迁入棉田为害;中后期植株高大,害虫隐蔽性强,不易于防治;后期抗虫棉田施药结束期较常规棉田早,造成了棉盲蝽越冬残留基数高。2001—2009年有6年棉盲蝽达偏重以上发生水平。7月中旬重发棉田成若虫50头/百株以上,蕾害率高达90%。后期防治差的棉田混合虫量仍超过40头/百株,铃害率近50%,形成大量歪嘴桃和僵瓣桃。
1.3忽视棉田内外寄主作物的防治
随着高效农业的迅猛发展,不同栽培模式和间套种方式的推广,加重了棉盲蝽的发生程度,尤其棉花与蔬菜、瓜果间套作,更是加重了棉盲蝽的发生及为害程度。多样化的田外寄主都是棉盲蝽很好的栖息繁衍场所[2],这也就形成了棉盲蝽在整个世代发生期内有丰富的食物链,而且分布又十分分散。西瓜套作的棉田百株平均混合虫量比相邻纯作棉田平均百株混合虫量高近50%。早春棉田周围寄主种类、数量多少、生长状况等对盲蝽的种群数量增长有着很大关系。
1.4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
主要表现为药种不对路和施药技术较差。近年来由于农药市场混乱,药剂质量参差不齐,个体经营户存在故意误导农民的现象,错过最佳防治时期[3],直接影响了防治效果,造成棉花被害严重。主要存在农药有效含量不足、用水量偏小、施药不均匀等问题,直接影响到防效。
1.5有利的气候条件
棉盲蝽适宜在多阴雨天气和湿度大的环境下生存。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异常天气较多,加上大丰市位于东南沿海一带,梅雨期长、雨量大、后期台风过境频繁,雨水多,对棉盲蝽的繁殖危害非常有利。
2防治对策
一是农业防治。清洁田园,降低越冬基数。春季在盲蝽卵孵化前,翻挖棉田,减少早春虫源;铲除路边、田头、田内杂草。合理配方施肥,切忌偏施氮肥,以防棉花生长过旺。及时做好田间“四清理”,减少无效花蕾和侧枝,尽量创造不利于棉盲蝽生存的生态环境,抑制其发生程度[4]。二是化学防治。抓好早春虫源田的防治。1代盲蝽卵孵化后,可在越冬虫源集中危害的绿肥、胡萝卜、蚕豆、白菜留种田以及杂草丛生地块,喷施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3 000倍液,压低早春虫口基数。坚持适期用药。在棉田盲蝽2~3龄发生高峰期,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应及时喷药防治。尤其是梅雨期间如遇多雨天气,非常有利于盲蝽的发生与危害,因此该时期也是防治关键期。一旦田间虫量达到重发程度,应采取全程药控的防治策略,药种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500~2 000倍液均匀喷雾,连喷2遍,间隔期5~7 d。
3参考文献
[1] 王玉堂.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7(4):45.
[2] 崔宝明,王立国.棉盲蝽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7(7):43.
[3] 费月跃,黄志勇,吉荣龙,等.苏沿海棉区棉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J].江西棉花,2008(1):28-29.
[4] 周前锋,丁庆凯.丰县抗棉田棉盲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农技推广,2008(7):34,35.
下一篇: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