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基层推广项目—农残快速检测方法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产的农产品不仅要供应国内市场还要出口到国际市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农产品不单单要注重产量的提高,更要提升质量。然而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问题已成为影响品质的一项重要因素,为此国家也专门制定了农药残留的卫生限量标准[1]。因此,一套简单易学的农残检测方法将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户急需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结合实验,将速测卡法(纸片法)、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这四种农残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最适合基层推广的农残检测方法。
关键词:农药残留 快速检测 基层推广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有关事件不断发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和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引起了政府、市民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一、造成农药污染的原因
(一)、农民质量安全法律意识淡薄[2]
由于许多农民缺乏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知识,误用农药和滥用农药时有发生。部分农民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间隔期内也使用农药,特别是瓜果及豆类蔬菜采收期长,即使在采收期内,也要喷洒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发生。
(二)、菜田环境发生变化
由于农药的长期使用,造成菜田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有益生物消失,菜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病虫害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加大农药使用次数及用量[3]。
(三)、病虫害抗药性增强[4]
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抗性的普遍产生。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多年连续使用,使许多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以致于靠用量增加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四)、农药残留对环境污染[5]
过去大量使用的有机氯杀虫剂,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残效性长的农药,在某些类型的土壤中还保留一定程度的残留量。这些积累与土壤中的农药及其降解产物也是导致蔬菜农残的原因之一。
(五)、食物链与生物富集[6]
农药残留被一些生物摄入或通过其他方式吸入后积累在体内,造成农药的高浓度贮存,再通过食物链转移至另一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的逐级富集,人食用此种生物后,可使进入人体的残留农药增加,从而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二、农药残留控制措施
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监测全覆盖[7]的思路和分级建设、分层次监管监测的原则,形成行政管理一条线、检验监测一条线的现代农业监管体系。突出政府责任,强化源头管理,严格过程控制。
(一)、监管监测机构
1、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体系
区上有产调科,乡镇有监管站,村上有监管员。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区上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乡镇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站,农产品生产基地设立检测室。
(二)、农药残留常用的检测方法
区县常用的农药检测方法有速测卡法(纸片法)、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茄果类蔬菜等55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随机抽取本区销售的不同种类蔬菜、水果13种,先后使用速测卡法(纸片法)、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测结果及分析见表1-表4。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液相色谱法检测范围太小不适合推广;速测卡法(纸片法)虽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对含有色素及刺激性气味的蔬菜、水果检测时易出现假阳性,如本实验中的草莓、韭菜;气相色谱法灵敏度最好,能定性定量检测农药,但其使用成本过高,必须有专业的检测人员和固定的检测条件,不适合基层推广。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不仅灵敏度高,假阳性率低,而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最适合农村基层推广。
三、结论:
通过对四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得出结论: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是最适合农村基层推广的检测方法。
四、结束语: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农药残留量,保障该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②完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农户使用酶抑制率法进行自检,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户开展农残快速检测方法培训。③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8]。
注释:
①费用指的是根据茄果类蔬菜等55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本中心实验室条件下同批检测所需费用!
②:不检是指本中心实验室条件下无法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GB 2763—2012.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2]冯忠泽,李庆江.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28(4):22-26.
[3]钟秀明,武雪萍.我国农田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5):27-32
[4]张春胄,刘化宇.浅析蔬菜病虫害的抗药性及其治理对策[J].上海农业技 ,2007,04:97-98
[5]邱黎敏.农田土壤中含氯有机物残留调查及其生态风险[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 王芳,林少彬等.氯酚在鲫鱼体内的分布、存在形式与生物富集研究[J].卫生研究,1999,28(3).
[7]郭雅俭,曹秀荣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商洛模式”探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68-70
[8]王波,王顺喜等.农产品和食品领域可追溯系统的研究现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17(10):108-114
上一篇: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