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压缩机的安装和维修及部件改造
检查电动机主轴颈上是否有拉毛处,有则进行修正抛光处理,达到表面粗糙度Ra0.8;测量电动机主轴颈的椭圆度与锥度,要求不超过0.03mm。3)检测轴瓦与轴颈配合情况。要求主轴瓦下瓦80°处与轴颈配合接触面积超过70%;主轴颈与轴瓦间隙根据各厂机型主轴颈大小来定。4)电机联轴器的精度检测。主要测量电机联轴器的跳动量,要求不超过0.05mm。5)电动机连轴器与曲轴的检测。测量电动机连轴器与曲轴外径的跳动量,要求不超过0.05mm;测量电动机连轴器与曲轴两平面不平行度,要求不超过0.05mm,考虑电机转子绕度,进行平行度调整时使上开口大于下开口0.03mm。
1.2M型压缩机机身与曲轴的检测与安装:
1)机身轴承的检测。主要检查轴承盖有无损坏,定位销高度是否合格;检查轴承孔有无形变,测量轴承孔椭圆度与锥度,要求不超过0.03mm。2)主轴颈与曲拐的检测。检查主轴颈与曲拐颈表面粗糙度不超过Ra0.8,否则应进行修光与打磨处理;测量主轴颈及曲拐颈椭圆度与锥度,要求不超过0.03mm;安装好曲轴,检测曲轴主轴颈的跳动量,要求不超过0.05mm。3)主轴颈与主轴瓦配合的检测。主轴颈与主轴瓦下瓦80°处接触面不小于70%。4)曲拐开启度的检测。测量曲拐开启度,要求不超过0.03mm。
1.3M型压缩机机身位移检查与安装
测量M型压缩机机身是否出现位移,且M型压缩机机身的校正。压力来进行同心度的校正。
1)校正对开启型机身时,先装好机身上撑挡后再将地脚螺母压紧。2)在每处地脚螺栓两边各放置一组斜垫铁,待初校机身水平后,安装曲轴机并检测曲轴与电动机中心的偏差值。3)测量曲轴两侧的水平误差及机身接中体孔的水平误差,要求都不超过2格。5)紧固地脚螺栓。打表压紧机身中间的地脚螺母.水平基准为机身两头的轴承孔,要求水平误差不超过2格,并按此方法依序压紧余下中间地脚螺母。6)若中体与机身为一整体,安装时必须组装安装,这时应以中体滑道为基准,将水平仪放置在中体滑道内,且水平误差不超过2格。调整时,先依序压紧机身地脚螺栓后,检测调至各数据符合要求。再在中体地脚螺栓两边放置一组斜垫铁,参考自然状态下水平仪的数据辅助调整斜垫铁来压紧螺母。水平仪接缸体侧高出半小格。按此方法调整余下中体。
2.压缩机部件改造
压缩机能否运转正常固然与零配件的制造质量、安装质量有关,而合理的结构设计更是关键。提升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合理改进压缩机部件结构是一项永恒的课题。
2.1运动部件结构的改进
2.1.1改进前的不良现象。压缩机活塞力随着进气量得增加和压力的提高而增大,为防止运动部件相连部位松动,安装和维修时,通常采用套管辅助板紧螺母,预紧力过大。因预紧力过大,易造成螺母与活塞杆螺纹抱死,并导致螺母不能拆卸而活塞杆被迫报废;过大的预紧力还会造成活塞杆螺纹应力大增,迫使活塞杆螺纹抗疲劳强度降低,在交变载荷的反复作用下,压缩机被破坏,如活塞杆发生断裂、十字头颈部被拉断,连杆大小头轴瓦被烧坏,甚至出现过活塞打坏等,影响正常生产。2.1.2改进后的结构。针对十字头部件和压力体部件做了改进。2.1.3改进效果:单位面积受力减小且降低活塞杆断裂危险。采用了液压上紧装置,增大了十字头颈处受力部位的直径,减少了十字头颈处受力部位单位面积所受的力,在预定压力之下,活塞杆均匀伸长,再加上活塞杆螺纹经过轧丝,表面光洁度提高,接触面大受力均匀。减少了活塞杆断裂,压缩机运转趋于稳定。
2.2静止部件的改进
2.2.1刮油器的改进:耗油量大是M型压缩机的问题之一,主要原因是压缩机工作运转过程中的主要散热途径是热量由油、冷却后的填料及缸体带走。因此压缩机油箱内的油流失过快,为了解决此问题,对刮油器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刮油器,加大了隔环、端面环及刮油器体上通道面积,减少了油流经通道时的受阻程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部分润滑油被活塞杆带到外侧的现象,改进后的刮油器很大程度上了降低油耗。)2.2.2填料的改进:填料的作用一是防止缸体内可燃气体外溢,二是将已经泄漏的可燃气体回收入进口。改进前的填料密封开口大,泄漏出的气体不能及时完全回收,泄漏的气体不但伤害到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泄漏的气体聚集会有引起爆炸烦人隐患,危险气体泄漏是化工类企业造成恶性事故的主要罪魁祸首,改进填料密封结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改进后的填料密封见附图(1)、附图(2)。改进后,由改进后的三组交叉式密封结构代替原有的内外环夹紧填料密封结构。每一组交叉式密封结构均配置带阻流的密封圈,防止密封圈产生变形。填料密封结构的改进分高压侧与低压侧两种组件。
结语
压缩机的正确安装与维修,是压缩机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发挥压缩机的最大工作性能从而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效率使我们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目标。为此,改进压缩机部件结构以优化压缩机的性能将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蔡仁良,顾伯勤,宋鹏云.过程装备密封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二版),2006-5-1.
[2]李新华.密封元件选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1.
下一篇:火电厂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